ACT藝術觀點 70

召集人|孫松榮
主編|龔卓軍、蔣伯欣、孫松榮、林暉鈞、林欣怡、林巧芳
專題主編|許芳慈
網址|act.tnnua.edu.tw
編輯台|actaiwan2016@gmail.com
出版社:國立台南藝術大學
出版日期:2017年5月出版
定價:180元
藝術觀點 季風亞洲曼荼羅 Mandalas of Monsoon Asia
優惠售價
NT$153~170
商品編號: 4713282429761
供貨狀況: 尚有庫存
  • 規格
  • 此商品參與的優惠活動

    加入最愛
    商品介紹

    【本期專題】

    季風亞洲曼荼羅

    Mandalas of Monsoon Asia

    客座專題主編|許芳慈

    【專題企劃】

     

    東南亞作為一個知識型有其特定的歷史物質條件,從二次世界大戰乃至冷戰綿延而成的歷史經驗,成就了特定認識區域歷史的論述框架,當下的我們無意識或默許都不免承襲這種單一向度的翻譯政治,如同拉丁美洲人文學者華特・米格諾洛(Walter Mignolo)在他剖析政治地理—歷史學之於知識的從屬性與邊際思維的專書《在地歷史/全球圖樣》中提出,我們是否能發展一種立足於外在的疆界(殖民現代性的命名與界而治之)與內在的疆界(獨立建國與袪殖的國族情懷)之間的「精神性邊際認知」(border gnosis)與所處的帝國地誌學代表的知識體系抗衡。

     

    平行著戰略考量建構的區域政治符號體系,藝術、美學形式、文化展演在「東南亞」逐漸化作一股地方意識的歷程中也扮演著不可或缺的角色,當奧地利藝術史家羅伯特・馮・海涅—格爾德恩(Robert von Heine-Geldern)於1923年以德文首次將「東南亞」(Southeast Asia)化作學術命題,那是個以南亞小乘佛教美感系譜世界觀劃度的界域;1963年剛剛成為馬來西亞聯邦一部分的星洲舉辦了「南—東亞文化慶典 」(South-East Asia Cultural Festival)在冷戰框架下以文化之名進行地方連結,不但有當時仍是英國殖民地的香港與會,並略過印度邀得巴基斯坦參展。輿圖作為知識型的展示形式,也是地域政治的行動言說。

     

    在此當下,不言自明的話語霸權不再挪移疆界,而是機制化地形成國家政策性的獎助文化生產體系,帶著這股知識關懷與身體的時間感,本專輯廣邀藝術史家、策展人、乃至藝術家與獨立研究者,將「東南亞」認知經緯佐以系譜式的分析,透過平行參照季風亞洲文化圈內外諸多以「東南亞」為對象的反身性省思,嘗試歷史化地探究驅動命名劃界的慾望,期待藉著回顧種種智識踐行的歷程,自我除魅彼此護持。

     

    【ACTno.70延期公告】

    各位朋友好:

    改版七年多來,本刊首次延遲至5月下旬出版,鄭重向長久熱烈支持我們的訂戶與讀者致歉。 耽誤出刊時間萬不得已。由於學校對於刊物預算的重新評估,而拉長了和廠商簽約和印刷的時程。 鑑於成本的調整,由第70期開始,本刊將從原本的160頁減至128頁。同時,印刷數量亦會減半,是故我們將不再寄贈刊物。

    減頁減量品質絕不變!希望舊雨新知繼續以行動支持《藝術觀點ACT》!

    編輯部向您致謝

    http://act.tnnua.edu.tw/?p=1662

    規格說明
    運送方式
    已加入購物車
    網路異常,請重新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