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簡介
現代社會是影像的社會。然而,我們多半是被動、不經審視地看,讓影像沖刷我們,不去分析它如何影響我們,也不知道它怎樣塑造我們的價值觀。《認識電影》這本歷久不衰的電影入門書,用深入淺出的筆觸,告訴我們如何瞭解影視溝通的手法,並逐項解析其複雜的語言系統與元素。問世十多年以來,此書不僅是中外影視從業人員必備的經典,更是電影愛好者不可或缺的入門書。
在最新修訂第十版中,作者除了改寫局部章節以反應電影的新發展,此外則大幅度增修一半左右的新劇照。全書共蒐集超過四百張的珍貴劇照,範圍涵蓋影史上的重要經典和近幾年上映的賣座佳片,並輔以詳細圖說。書末另附中英對照的專有名詞解釋,讓讀者能在輕鬆的閱讀過程中吸收到最專業的電影常識,進而真正「認識」電影。
作者 Louis D. Giannetti
畢業於愛荷華大學及波斯頓大學,現於克利夫蘭的Case Wester Reserve大學教授英文及電影。他出版許多通俗及學術書籍,內容包括文學及劇劇。他亦是職業影評人,作品散見Literature/Film Quarterly, The Western Humanitites Review及Film Criticism;其著作包括 Godard and Others:Essays in Film Form, Masters of the American Cinema 及 Flashback:A Brief History of Film (與 Scott Eyman合著等。
譯者 焦雄屏
政大新聞系畢業,美國德州奧斯汀大學電影碩士。為資深影評人,經常於國內外刊物發表電影文字;近年來致力於台灣電影的推廣,成立「台灣電影中心」,替國片處理海外參展事宜;其監製之紀錄片《望鄉》獲一九九七年金馬獎最佳紀錄片獎。著有《焦雄屏看電影》、《藝術電影與民族經典》、《閱讀主流電影》、《談影錄》、《台港電影中作者與類型》、《改變歷史的五年》等書;;編有《香港電影風貌》、《台灣新電影》、《新亞洲電影面面觀》及「中國電影名作選」、「台灣電影史叢書」系列叢書;譯有《認識電影》等。
目錄Top
中文版前言
譯序
原序
第一章 攝影
概論
寫實主義和形式主義
鏡頭
角度
光與影
彩色
鏡片、濾鏡及底片
特殊效果
電影攝影師
延伸閱讀
第二章 場面調度
概論
景框
構圖和設計
區域空間
距離關係
開放與封閉的形式
延伸閱讀
第三章 運動
概論
運動感覺
攝影機運動
動作的機械扭曲
延伸閱讀
第四章 剪輯
概論
連戲
葛里菲斯與古典剪接
俄國蒙太奇與形式主義傳統
巴贊與寫實傳統
希區考克的《北西北》:分鏡表
延伸閱讀
第五章 聲音
概論
歷史背景
音效
音樂
歌舞片
語言
延伸閱讀
第六章 表演
概論
舞台與電影表演
美國明星制度
表演風格
選角
延伸閱讀
第七章 戲劇
概論
時間、空間和語言
導演
布景與裝置
戲服與化妝
延伸閱讀
第八章 故事
概論
敘事學
觀眾
古典模式
寫實主義敘事
形式主義敘事
非劇情片敘述事
類型與神話
延伸閱讀
第九章 編劇
概論
編劇
電影劇本
北西北:閱讀劇本
象徵、比喻
觀點
文學改編
延伸閱讀
第十章 意識型態
概論
「左-中-右」圖表
文化、宗教及種族
女性主義
同性戀解放
底調
延伸閱讀
第十一章 理論
概論 486
寫實主義理論
形式主義電影理論
作者論
折衷及綜合理論
結構主義和符號學
歷史學
延伸閱讀
第十二章 綜合討論:《大國民》
概論
攝影
場面調度
攝影機運動
剪接
聲音
表演
戲劇
故事
編寫
意識型態
評論
延伸閱讀
專有名詞解釋
譯名索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