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會學的想像

作者:米爾斯(C. Wright Mills) 出版社:商業周刊 出版日期:2020/08/04 定價:360元 ISBN: 9789865519162
商業周刊
優惠售價
NT$284~313
商品編號: 9789865519162
供貨狀況: 尚有庫存
  • 規格
  • 此商品參與的優惠活動

    加入最愛
    商品介紹

     

    ★社會學最負盛名啟蒙書★
    ★當代美國文明最重要的批評家★
    ★社會學領域最經典、最暢銷名著問世60年紀念版★

     
      在一個沒有任何人能置身事外的時代,
      重要的是:認識到每個人在這樣的世界中身處何處。
      用社會學家的眼光看世界、想問題,你會豁然開朗
     
      在劇烈變動的社會之中,看似與他人無關的自身境遇變遷,帶來沈重的不安與無力感——為什麼從前有工作、現在卻失業;別人發財,我卻賠錢?大多數人看不出自身與身後更大的社會背景、結構之間的關係,其實早在一九五、六○年代,社會學家米爾斯就提出,人們需要「社會學的想像」、或者說是一種思考方式——將社會生活世界與自身生命的意義連結起來的思考方式——來掌握世上發生的事,以及理解自己。擁有了「社會學的想像」,冷漠的大眾將關注公共議題,找出可能的解決之道。
     
      米爾斯從個人境遇涉足社會結構的熱情,讓他直言當時社會科學兩兩大流派:「鉅型理論」偏重系統性、「抽象經驗論」側重統計資料,而流於空洞與技術化,忽視社會科學的問題、情境,依據在地情況不同,就算是同一概念也可能存在著極大的差異。他進而指出社會學家的本職:不囿於研究課題的「實用性」(以免受商人所用),以及不依賴科層制(力求學術自主性)。這樣犀利的批判,在美國社會學界引起深遠迴響,無論正反兩極,無不受本書與視野所啟發。因此自出版後,躍居社會學入門必讀之書,暢銷至今超過半世紀,有「有史以來最暢銷的社會學名著之一」之譽。
     
      本書有以下社會學的重要思考:
     
      ●什麼是「社會學的想像」?
      是一種心智特質,當思考個人日常經驗時,要意識到與所處的社會結構,敏銳的感知個人煩惱與公共議題的連結。
     
      ●「環境中的個人煩惱」轉化為「社會結構中的公共論題」
      「如果一個人口十萬的城市只有一個人失業,這就是他個人的煩惱……如果一個人口五千萬的國家有一千五百萬人失業,那就是議題了。」
     
      ●對研究方法的省思
      對各類研究的簡單的加總,只是一種奇怪的砌磚成牆的努力,絕不可能完整認識社會。研究歷史和比較方法不可或缺。
     
      ●社會科學的使命
      隨著科層制的廣泛運用,大多數人運用個體理性的機會被扼殺,成為「快樂的機器人」,社會科學的學者負有教育和公共職責,必須捍衛理性和個體性,使其成為民主社會的主流價值。
     
      ●如何看待政治
      在一個沒有任何人能置身事外的時代,重要的是認識到每個人在這樣的世界中身處何處。

      米爾斯寫道,「藉由社會學的想像,人們將會感覺到宛如在一間曾經如此熟悉的屋子裡頭驚醒;這種發現的興奮,不是來自發現以前完全不知道的事物,而是發現以前熟知的事物改變了意義,使我們能以嶄新的眼光來看待生活一輩子的同一世界。」從米爾斯所處的二十世紀到今天,人們永遠追求著社會學的想像——來看懂世界、理解他人、定位自己,進而改善、甚至創造個體與群體的機遇。
     
    本書特色
     
      1.現在最需要的一本書,歡迎來到社會學的世界!:
      個人的煩惱,不是個人的,而是社會的——如果將個人體驗抽離社會制度(結構)的影響,米爾斯說這是一種「不安、冷漠」,而終將成為社會普遍的苦悶。建立「社會學的想像」,是所有人面對內在不安、進而理解自身與大社會之間密切關係所必需,可說是社會意識高張、議題多元的現在最需要的一本書。
     
      2.社會學世紀經典,米爾斯一生學術精華的大成之作:
      米爾斯在當代社會學界負有盛名;他以大開眼界的犀利筆鋒,梳理社會學研究傳統,並挑戰美國的兩大流派:「鉅型理論」和「抽象經驗論」的抽象與空洞,將焦點放回社會學的核心價值——社會學想像——勇於面對時代的問題、在社會的脈絡之中探索其緣由,進而批判與改造。
     
      3.綜觀「社會科學」學門:
      包羅社會學相關研究主題,舉凡社會學、歷史學、科層組織、科學哲學、研究對象、歷史、理性與自由、政治、治學之道,無論是想掌握整體視野的入門者,或是想進一步理解各領域的讀者,都能獲得啟發。
     
    專業推薦
     
      王宏仁(前台灣社會學會理事長、中山大學社會學系教授)
      林鶴玲(台灣大學社會學系教授)
      蔡博方(台北醫學大學醫學人文研究所副教授暨所長)
     
      「挑戰、刺激和激勵世界各地的學生,以嶄新而清晰的眼光看待社會學。」——《泰晤士報文學增刊》(Times Literary Supplement)
     
      「……《社會學的想像》早已經是社會學的經典名著,幾乎所有社會學基礎課程都會選用此書(部份章節)當做認識社會學的基石。希望一窺社會學在討論什麼,或是希望從觀察社會現象中獲得堅毅勇氣的讀者,都應該來閱讀這本經典著作。」──王宏仁(前台灣社會學會理事長、中山大學社會學系教授)

     

    作者簡介
     
    米爾斯(C. Wright Mills) 
     
      美國社會學家、哥倫比亞大學社會學教授。
     
      他的寫作主題包括白領工作、科層組織、權力和權威、社會菁英、理性化、社會問題、共產主義、冷戰、意識型態、社會科學和社會學本身。主要著作包括《白領:美國中產階級》(White Collar: The American Middle Classes, 1953)、《韋伯社會學文選》(From Max Weber, 1946)、《權力菁英》(The Power Elite, 1956)等。
     
      《社會學的想像》初版於1959年,現在已成為英語世界,乃至世界各地社會學教學中廣受推崇的入門經典。米爾斯1962年病逝於紐約,得年46歲。被譽為「當代美國文明最重要的批評家之一」。
     
    譯者簡介
     
    洪世民
     
      六年級生,外文系畢,現為專職翻譯,曾獲吳大猷科普著作翻譯獎,譯作涵蓋各領域,包括《一件T恤的全球經濟之旅》、《在一起孤獨》、《如何獨處》、《窮人為什麼變得更窮?》等。

     

    目錄

    第一章 展望

    第二章 鉅型理論

    第三章 抽象經驗論

    第四章 實用性的類型

    第五章 官僚習氣

    第六章 科學哲學

    第七章 人的多樣性

    第八章 歷史的運用

    第九章 論理性和自由

    第十章 論政治

    附錄 論學術匠人精神

    索引

    規格說明
    運送方式
    已加入購物車
    網路異常,請重新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