奮鬥的心靈:呂赫若與他的時代

作者: 垂水千惠 譯者: 劉娟 出版社:國立臺灣大學出版中心 出版日期:2020/12/14 語言:繁體中文
臺大出版中心
優惠售價
NT$578~638
商品編號: 9789863504306
供貨狀況: 尚有庫存
  • 國內寄送83折
  • 此商品參與的優惠活動

    加入最愛
    商品介紹

    內容簡介

      被譽為「臺灣第一才子」的呂赫若,1914年出生於臺中州豐原郡潭子庄。自臺灣總督府臺中師範學校畢業後,1935年發表作品〈牛車〉於日本的左翼文學雜誌《文學評論》,從此走上文學創作之路。其後在《臺灣文藝》、《臺灣新文學》等臺灣文學雜誌上用日文發表作品,成為臺灣新文學運動的重要旗手之一。

      1940年,呂赫若前往日本,作為東寶聲樂隊旗下的一員參與了眾多的舞臺活動。1942年返臺後,繼續音樂、演劇活動,亦為臺灣文學代表雜誌《臺灣文學》的代表作家之一,精力充沛地不斷發表作品,1943年獲得第一回臺灣文學獎。戰後從日文轉換為中文繼續創作,後因參與鹿窟事件,於1950年前後不知所蹤。

      本書圍繞呂赫若的生命足跡,以文學、音樂、演劇活動為中心進行論述。首先從呂赫若登上文壇之初回溯到其出生,其次從多個角度對其在臺灣新文學時代的活動進行檢討。透過對作品逐一剖析,以確認在普羅文學運動影響下出發的呂赫若最終脫離、並開始描寫臺灣傳統家族制度下犧牲的人們之過程。


    作者簡介

    垂水千惠

      日本橫濱國立大學國際戰略推進機構・都市創新研究院教授。日本御茶水女子大學博士(人文科學)。曾任臺灣東海大學外文系講師。研究領域為殖民地時期的臺灣文學、文化,近期亦關注當代臺灣文學、同志文學。著有《臺灣的日本語文學》、《呂赫若研究──1943年までの分析を中心として》、《記憶する台湾:帝国との相剋》(合編著)、《臺灣同志文學 全四卷》(合編著)等書,並譯有邱妙津的《鱷魚手記》(《ある鰐の手記》)、及張愛玲的《色,戒》。

    譯者簡介

    劉娟  北京師範大學日語系碩士,曾任東京學藝大學兼任講師,現為橫濱國立大學都市創新學府博士研究生。研究領域為以繪本翻譯為中心的比較文化研究。


    目錄

    序──一位迷人的殖民地作家/陳芳明

    序章
    一、呂赫若何許人也──本書出版的動機與研究狀況
    二、本書的架構、內容與方法

    第一章 從出生到臺中師範入學前(1914-1927)
    一、成長經歷
    二、時代背景
    三、公學校的入學

    第二章 臺中師範學校時代(1928-1933)
    一、臺中師範學校的沿革
    二、同級生回憶中的呂赫若
    三、臺中師範學校的紛擾
    四、對文學的靠近
    五、訂婚

    第三章 〈牛車〉及其時代(1934-1935)
    一、〈牛車〉寫作前夕的動向
    二、臺灣留學生的政治活動與林寶煙
    三、《福爾摩沙》的創刊及其同人
    四、〈牛車〉的內容
    五、〈牛車〉的時代背景——汽車的發達
    六、〈牛車〉的時代背景——工業化
    七、對〈牛車〉的評價

    第四章 作為呂赫若文學背景的一九三○年代日本文學
    一、〈牛車〉刊登於《文學評論》的原委
    二、《文學評論》的特質與〈南國風景〉
    三、德永直在日本普羅文學運動中的位置
    四、從「藝術大眾化論爭」至「社會主義realism」
    五、臺灣新文學中的社會主義realism之接受
    六、呂赫若對社會主義realism之接受及〈文學雜感〉
    七、作為日本農民文學的〈牛車〉
    八、呂赫若與張赫宙的共通性

    第五章 臺灣新文學時代的文學活動(1935-1937)
    一、從〈牛車〉到〈暴風雨的故事〉
    二、中條百合子對〈牛車〉與〈送報伕〉的評價
    三、〈婚約奇譚〉的刊登雜誌——《臺灣文藝》
    四、〈婚約奇譚〉之梗概及其解讀
    五、〈文學雜感〉以降的作品:〈前途手記──某一個小小的記錄〉
    六、不顯現普羅文學觀點的〈女人的命運〉
    七、武田麟太郎以及作為風俗小說之〈女人的命運〉
    八、與《臺灣文學》時代之作品相通的〈逃跑的男人〉

    第六章 文學的摸索與音樂之接近(1939-1940)
    一、邂逅音樂
    二、臺中師範學校時期的音樂教育與磯江清
    三、磯江清之經歷
    四、呂赫若留學日本之時期
    五、期待公開的小說〈季節圖鑑〉
    六、〈臺灣的女性〉及其發表雜誌《臺灣藝術》
    七、〈臺灣的女性〉之意義及〈藍衣少女〉
    八、赴日——下八川圭祐聲樂研究所以及歐文社編輯部

    第七章 在日期間的演劇活動(1941-1942)
    一、進入東寶聲樂隊
    二、東寶聲樂隊的活動與國民演劇
    三、東寶舞踊隊
    四、與李香蘭的相遇
    五、音樂活動與山田耕筰

    第八章 《臺灣文學》時代(1942-1943)
    一、《臺灣文學》的創刊
    二、《臺灣文學》的策略之地方文化振興
    三、《陳夫人》的公演及其影響
    四、回歸文學活動的第一部作品〈財子壽〉
    五、姐妹作〈廟庭〉與〈月夜〉
    六、《臺灣小說集》之收錄小說〈風水〉
    七、在臺日本人夫婦登場之作〈鄰居〉
    八、歷史意識萌芽之作〈合家平安〉
    九、綻放黑暗之光的〈石榴〉
    十、呂赫若的書寫戰略與《民俗臺灣》

    第九章 戰時的文化活動(1942-1944
    一、呂赫若歸臺之前的狀況
    二、臺灣演劇協會設立之原委
    三、臺灣演劇協會與株式會社臺灣興行統制會社
    四、呂赫若在臺灣的音樂評論活動
    五、新臺灣音樂運動
    六、臺灣放送協會第二放送
    七、呂赫若在臺灣的演劇活動――劇本的寫作
    八、株式會社臺灣興行統制會社的入社
    九、演劇評論活動
    十、厚生演劇研究會
    十一、受挫於演劇與回歸到文學

    第十章 決戰期的文學活動(1943-1945)
    一、從臺灣決戰文學會議至《臺灣文藝》創刊
    二、「糞realism」論爭之來龍去脈
    三、另一次「糞realism」論爭
    四、《臺灣文學》與《人民文庫》的連接
    五、〈清秋〉的遲延構造
    六、〈清秋〉與島木健作《生活的探求》之類似
    七、《決戰臺灣小說集》與〈風頭水尾〉
    八、〈風頭水尾〉與《大日向村》的比較
    九、活在現代的〈玉蘭花〉

    終章——代後記

    附錄——呂氏家系圖
    主要參考文獻
    索引

    規格說明
    • ISBN:9789863504306
    • 叢書系列:臺灣文學與文化研究叢書
    • 規格:平裝 / 496頁 / 14.8 x 21 x 2.8 cm / 普通級 / 部份全彩 / 初版
    • 出版地:台灣
    運送方式
    已加入購物車
    網路異常,請重新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