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社區工作與社區研究學刊第9卷第1期(2019.4)

書名:《台灣社區工作與社區研究學刊:第九卷第一期》 Journal of Community Work and Community Studies, Vol. 9, No. 1 主編:張世雄 出版社:台灣社區工作與社區研究學會 ISSN:2223-7240 ISBN:9772223724001 出版日期:2019.04.30 300元
優惠售價
NT$255~282
商品編號: 9772223724001-9-1
供貨狀況: 尚有庫存
  • 規格
  • 此商品參與的優惠活動

    加入最愛
    商品介紹

    書名:《台灣社區工作與社區研究學刊:第九卷第二期》

    Journal of Community Work and Community Studies, Vol. 9, No. 2

     

    作者簡介

     

    《台灣社區工作與社區研究學刊》編輯委員會

    發行人 郭俊巖(靜宜大學社會工作與兒童少年福利學系教授兼人文暨社會科學院院長)

    主任編輯 張世雄(國立中正大學社會福利學系教授)

    執行編輯 李易駿(台南護理專科學校老人服務事業科教授兼副校長)

         黃志隆(義守大學公共政策與管理學系副教授)

    編輯助理 謝文元(兒童福利聯盟文教基金會社工師)

    [編輯委員]

    張維安 (國立交通大學人文社會學系教授兼客家文化學院院長)

    郭俊巖(靜宜大學社會工作與兒童少年福利學系教授兼人文暨社會科學院院長)

    黃建忠(美國羅格斯大學社會工作學院教授)

    呂朝賢(東海大學社會工作學系教授)

    詹宜璋(國立暨南大學社會政策與社會工作學系教授)

    黃彥宜(國立暨南大學社會政策與社會工作學系教授)

    賴兩陽(東華大學民族社會工作學士學位學程教授)

     

    內容簡介

     

    【學會簡介】

    一群對專業發展、人民幸福有抱負及實際關懷行動的志同道合者,我們的集合,乃是來自於共同的想法與理想。雖然,社會不斷的演進,對弱勢者及弱勢社區的關心與實際的行動也一直有人持續者。但是,除了熱忱之外,在助人技術與知識的累積上,特別是在以社區為對象、為單元的協助知識上,相對是被忽視及低度發展的。

    我們都個別從事一些協助社區的工作,我們認為,一個開放、分享、溝通的平台,會有助於知識的累積,進而對社區居民在幸福追求上會是事半功倍的。直接對社區提供協助是值得且必要的,但如果更是立足在以知識累積及教育專業人才的結構目標中,效果將會更大的。

    歡迎社區領域的教育者,研究者,實務工作者,及關心社區的人士加入我們,或鼓勵我們,支持我們。

    《台灣社區工作與社區研究學刊》資訊詳見台灣社區工作與社區研究學會網頁

    網址:http://www1.pu.edu.tw/~TACS/

     

    內文試閱

     

    節錄自〈高夫曼戲劇理論下之社區活動參與─ 以台中市舊正社區太極拳班為例〉-中文摘要

     

    林裕峰/臺中市第六區社區培力中心社工督導員

    廖淑娟/亞洲大學社會工作學系副教授

     

    本研究從高夫曼之戲劇理論觀點,以臺中市霧峰區舊正社區太極拳班為對象,藉由參與觀察、關係建立、與深度訪談之過程而完成。有關人在生活場域裡的各種自我表現,舉凡社會的禮儀規範,或人們互動的行為種種,皆可視為表演,亦即戲劇的演出。

     

    在研究過程中,浮現了高夫曼的戲劇理論中的角色相關的聯想,因而聯結至華人戲曲的角色臉譜,生、旦、淨、末、丑,臉譜背後恰有對其角色特質之解讀,並在戲劇裡論的基礎與概念下,詮釋各角色於班隊活動進行及互動時之行為表現並加以分析,忠實呈現在戲劇架構下的社區參與與日常表現。

     

    本研究之分析依循表演的起承轉合,從班隊的起源探討、進而了解成員在表演進行中面對面互動的做為,最終以落幕對應成員面臨危機時的處理,形塑出完整的戲劇。在戲劇縮影下的成員,本本分分地演出自己,並非刻意為演而演,也正因如此,過程中透露出的訊息才能真實地刻劃在各自對應的角色上,不需做表演印象上的修飾或形象的維持。

     

    最後,研究者在班隊成員所擁有之強烈參與動機中,看見太極拳班永續長存的可能性。成員雖各自扮演不同的角色,卻對班隊有著強烈的認同,有默契地透過自己的方式服務大家,維繫並營造溫暖之氛圍,讓人窺見了社區中獨有的團結與和諧。

    目次

    《台灣社區工作與社區研究學刊:第九卷第一期》

     

    研究論文

    高夫曼戲劇理論下之社區活動參與─以台中市舊正社區太極拳班為例

    林裕峰、廖淑娟 1

     

    部落照顧典範或薛西弗斯巨石:從偏遠地區試辦計畫經驗探討泰雅族照

    顧服務的想像

    林明禛 37

     

    臺中市社區營造中心專案管理團隊發展社會企業之可行性分析

    周芳怡、楊玉如 83

     

    學校與社區的合作經驗之探討─以偏鄉國民中小學特色遊學為例

    何昕家、林慧年、張子超 127

     

    實務議題論壇

    原住民族家庭服務中心的專業功能:一個實務上的觀察

    郭俊巖、賴秦瑩 165

     

    Journal of Community Work and Community

    Studies

    Vol.9, No.1, April 2019

    Research Articles

    Community Activity Participation Observed Using Goffman’s

    Dramaturgical Theory: A Case Study of a Tai Chi Team in the

    Chiou-Cheng Community in Taichung

    Yu Feng Lin, Shuchuan Liao

    Tribal Care Paradigm or Sisyphus Rock: Discussing the Care

    Services of the Atayal from the Experience of Trail Plan in

    Remote Areas

    Ming-chen Lin

    Feasibility Analysis of Developing Social Enterprise by a

    Project Management Team at the Taichung City Community

    Empowerment Center

    Fang-Yi Chou, Yu-Ju Yang

    A Discussion on the Cooperative Experience of Schools and

    Communities: Characteristic Learning Tours of Junior High

    Schools and Elementary Schools in Remote Townships

    Shin-Jia Ho, Hui-Nien Lin, Tzu-Chau Chang

    Practice Forum

    The Professional Functions of Indigenous Family Service

    Centers: A Practical Observation

    Chun-Yen Kuo, Chin-Ying Lai

    規格說明

    ISBN9772223724001

    叢書系列:台灣社區工作與社區研究學會

    規格:平裝 / 184 / 18 x 26 x 1.1 cm / 普通級 / 單色印刷 / 初版

    出版地:台灣

    運送方式
    已加入購物車
    網路異常,請重新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