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日關係史(1945-2020)

作者: 川島真, 清水麗, 松田康博, 楊永明 譯者: 高村繁, 黃偉修 出版社:國立臺灣大學出版中心 出版日期:2021/03/26 語言:繁體中文
臺大出版中心
優惠售價
NT$425~470
商品編號: 9789863504375
供貨狀況: 尚有庫存
  • 規格
  • 此商品參與的優惠活動

    加入最愛
    商品介紹

      為什麼要從「日華、日台雙重關係」來理解戰後的台日關係?
      七二年體制的困境、冷戰下的兩個中國、釣魚台列嶼爭端、台海飛彈危機……又是如何影響當時及其後的台日關係?


      日本與台灣相隔最近之處大約僅有100公里。雙方的經貿關係和人員往來十分密切。日本曾經對台灣進行過殖民統治,戰後統治台灣的是蔣介石領導的中國國民黨與中華民國政府,他們在1945年以前又是與日本進行戰爭的對手。無論是日華關係或是日台關係,都是理解東亞國際關係的時候,無法忽視的重要的雙邊關係。雙方雖然都存在著作為鄰居常有的「很了解對方」的錯覺,但實際情況卻是雙方缺乏理解彼此的基礎知識,也存在著許多誤解。另外還可以發現,身為第三者的中華人民共和國對於良好的日台關係,傾向做出負面的評價。

      為了理解日台關係,最重要的就是應該要先有一個相當於指南的海圖,也就是基礎的日台關係的書籍。本書的目的就在於,不僅從雙邊關係,同時也從區域研究、全球性的角度,多面向、綜合性地闡明台日政治關係的歷史延續性和非連續性,是學界第一本以「台日關係」為分析對象的專書。內容始於1945年,一直論述至2020年蔡英文總統第一任期結束,對讀者而言,更像是一幅有定向、定位功能的「海圖」,有助於進一步從各方跨領域按圖索驥。


    作者簡介
    川島真(序章、第一、二章)


      東京大學大學院人文社會系研究科結業,博士(文學)。現任東京大學大學院總合文化研究科教授。著有《中国のフロンティア──揺れ動く境界から考える》、《中国近代外交的形成》等書。
    清水麗(第三、四、十章)

      筑波大學大學院博士課程國際政治經濟學研究科結業,博士(國際政治經濟學)。現任麗澤大學外國語學部教授。著有《台湾外交の形成》、《中台危機の構造》(合著)等書。
    松田康博(序章、第五、六、九章)

      慶應義塾大學大學院法學研究科政治學專攻博士課程結業,博士(法學)。現任東京大學東洋文化研究所教授。著有《現代台湾の政治経済と中台関係》(合著)、《台湾における一党独裁体制の成立》等書。
    楊永明(第七、八章)

      美國維吉尼亞大學國際法與國際組織博士,現任臺灣大學政治學系兼任教授。著有《川普設的局?!:中美貿易戰與科技戰》、《亞洲大崛起:新世紀地緣政治與經濟整合》、《國際安全與國際法》等書。

    譯者簡介
    高村繁

      日本外交研究者,於知名大學取得相關科系博士學位,並曾經在日本長期進行訪問研究。

    黃偉修
      早稻田大學亞太研究院結業,博士(學術)。現任東京大學東洋文化研究所助理教授。著有《李登輝政権の大陸政策決定過程(1996~2000年)》及相關論文,譯有《台灣一黨獨裁體制的建立》(松田康博著)等書。


    目錄

    序章 綜觀戰後日華、日台關係概況
    「海圖」的必要性
    日華、日台關係
    本書架構
    關於分析概念與用語

    第一部 日華關係的展開和終結

    第一章 日華、日台雙重關係的形成:1945-1949年
    前言
    一、中華民國與日本的占領統治
    二、日本對台灣統治的終結
    三、去帝國/去殖民地化的課題
    結語──日華、日台雙重關係的形成
    第二章 日華關係正常化的進展:1950-1957年
    前言
    一、日台通商協定的締結與政經分離
    二、舊金山和會與日華關係
    三、《日華和平條約》的締結與台灣
    四、日本進行的制度性「去帝國化」與台灣
    五、冷戰下的「兩個中國」問題與日本
    結語
    第三章 日華關係的重構及其結局:1958-1971年
    前言
    一、日中民間貿易協定
    二、有關中國代表權問題的新探討
    三、日中貿易的重啟與日華斷交危機
    四、日華、日台的不正常雙重關係的深化
    五、中華民國政府退出聯合國與佐藤的決斷
    結語
    第四章 日華斷交與七二年體制的形成:1972-1978年
    前言
    一、1970年代初期台灣的對外政策
    二、因應日中邦交談判進展
    三、大平外相的「告別外交」與台灣
    四、日華斷交與維持實質關係
    五、建構「半公半私」的關係
    結語──超越1970年代後半的衝擊

    第二部 國際結構下的日台關係

    第五章 日台關係的穩定與變化的開端:1979-1987年
    前言
    一、日台關係的「相對穩定」
    二、日本對雙邊問題的處理
    三、日台經濟關係的進展
    結語
    第六章 台灣的民主化與新日台關係的摸索:1988-1994年
    前言
    一、東亞的結構變動與日台的關係接近
    二、台灣的新外交與日台新管道的形成
    三、「高層接觸」的增加導致的「泛政治化模式」確立
    四、變化之中的日台雙邊關係
    結語
    第七章 安全保障的雙重三角關係:1995-1999年
    前言
    一、變動中的東北亞國際環境
    二、台海飛彈危機──美中台三角安全關係
    三、美日安保──美日台三角安全關係
    四、台日實務關係及雙方政策
    五、李登輝因素與台日認識態度
    結語
    第八章 東亞的結構變動與台日關係的重組:2000-2007年
    前言
    一、東亞環境的結構變動與台日關係
    二、小泉外交與台日關係
    三、陳水扁外交與台日關係
    結語
    第九章 在穩定的兩岸關係下發展的日台關係:2008-2016年
    前言
    一、日台關係與兩岸關係的穩定化
    二、日台關係的改善
    三、日台關係的波浪式緊張
    結語
    第十章 「失去的好機會」與透過累積方式而逐漸深化的實務關係:2016-2020年
    前言
    一、蔡英文政權的對外政策與兩岸關係
    二、日台關係的合作深化與課題
    三、日台關係的課題──聯結的象徵和下一代的人際管道
    結語

    增補版作者後記
    審訂者後記
    引用、參考註
    日台關係史年表
    日台關係文獻目錄
    索引


     

    規格說明
    • ISBN:9789863504375
    • 叢書系列:臺灣研究叢書
    • 規格:平裝 / 384頁 / 14.8 x 21 x 2.4 cm / 普通級 / 單色印刷 / 初版
    • 出版地:台灣
    運送方式
    已加入購物車
    網路異常,請重新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