匠人:創造者的技藝與追求【理查.桑內特作品集2】

作者: 理查.桑內特 Richard Sennett 譯者: 廖婉如 出版社:馬可孛羅 出版日期:2021/02/03
馬可孛羅
優惠售價
NT$411~454
商品編號: 9789865509576
供貨狀況: 尚有庫存
  • 規格
  • 此商品參與的優惠活動

    加入最愛
    商品介紹

    製造即思考,經驗即技藝
    以工作為傲的匠人生活,就是實現自我的理想人類生活


    「匠人」一詞讓人最直接聯想到的,經常是隨工業社會到來而式微的傳統工藝,如陶工、木匠、石匠等。然而,在理查.桑內特的定義裡,匠人並不侷限於手工勞動者範疇。他認為只要在工作中追求最高品質者,都可歸入匠人之列。工藝活動實為人類基本且持久的衝動展現,是一種深埋於人性當中「想把工作做好而做好工作」的欲望。

    桑內特所談論的匠人,包括藝術家、程式設計師、醫師、科學家等,甚至教養子女的心法、培養公民集體參與以解決客觀問題的能力,都是需要學習的「匠藝」。但新經濟制度偏重即戰力與成果的功利性,往往漠視過程,吝於投入長期培訓成本,優秀的匠人在競爭壓力下難以得到報償,匠人精神與尊嚴因而遭到破壞。

    在本書中,桑內特對現代社會的工作評價標準提出質疑,企圖喚回人人內心深處的匠人精神。他指出漢娜.鄂蘭截然劃分「勞動之獸」與「創造之人」的謬誤,重新審視匠藝涉及的頭腦與手之間的密切關聯,闡明手工勞動絕非無關創新的低階技能。

    匠人的工作方式,讓人類得以在物質生活中安身立命,更是開創新思維的關鍵。


    目錄

    序言:人是自身的創造者
    第一部  匠人
    第一章    苦惱的匠人
    第二章    工作坊
    第三章    機器
    第四章    物質意識
    第一部總結
    第二部    匠藝
    第五章    手
    第六章    傳神達意的說明
    第七章    激發靈感的工具
    第八章    阻力與模糊
    第二部總結
    第三部 匠藝活動
    第九章    由品質所驅動的工作
    第十章    能力
    結語:哲學的作坊


    作者簡介
    理查.桑內特Richard Sennett
    在倫敦政經學院及哈佛大學教授城市研究,也是哥倫比亞大學資本主義與社會中心的資深研究員。在成為社會學家之前,對音樂有所涉獵。桑內特獲獎無數,包括獲頒2006年黑格爾人文與社會科學終身成就獎、2009年海因里希.德斯諾金獎、2010年史賓諾沙獎等。三十年來,他在聯合國的贊助下主持都市發展專案,指引二十一世紀的城市發展。著有《再會吧!公共人》(The Fall of Public Man)、《職場啟示錄》(The Corrosion of Character)、《肉體與石頭》(Flesh and Stone)、《棲居》(Building and Dwelling)等書。相關著作:《棲居:都市規劃的過去、現在與未來,如何打造開放城市,尋找居住平衡的新契機?【理查.桑內特作品集1】》

    譯者簡介
    廖婉如
    輔仁大學應用心理學系畢業,紐約大學教育心理學碩士。曾任技術學院講師,現為自由譯者。譯作有《巴黎藍帶學校廚藝學校日記》、《紐約的窗景,我的故事》、《變臉的緬甸》、《愛情的險岸》、《心靈之眼的旅程》 (以上均為馬可孛羅出版)等。
     

    規格說明
    • ISBN:9789865509576
    • 叢書系列:Act
    • 規格:平裝 / 352頁 / 21 x 14.8 x 2.4 cm / 普通級 / 單色印刷
    運送方式
    已加入購物車
    網路異常,請重新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