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我之間:客體關係理論與實務

作者: 格雷戈里.漢默頓
原文作者: N. Gregory Hamilton, M.D.
譯者: 楊添圍、周仁宇
出版社:心靈工坊
出版日期:2013/04/15
語言:繁體中文
優惠售價
NT$411~453
商品編號: 9789866112706
供貨狀況: 尚有庫存
  • 規格
  • 此商品參與的優惠活動

    加入最愛
    商品介紹

      溫斯頓.邱吉爾曾說:「美利堅合眾國與大不列顛,是被同一個語言分割的兩個偉大民主政體。」這個巴別塔式的譬喻,清楚點明了從佛洛伊德以降,精神分析學界兩大主流,即強調驅力的美國自我心理學,以及英國的客體關係理論,兩者之間的異同和論辯。

      本書作者試圖整合兩方的觀點,以簡明且精確的語言,向讀者說明何謂客體關係理論。

      全書分五大部,首先介紹何謂自體、客體,以及自我的形成;第二部詳論人類心智發展四大階段,以及各種心理機轉;第三部試圖以客體關係概念來探討自閉症、精神分裂症、躁症、邊緣性人格、自戀性人格、精神官能症等常見精神疾患;第四部細述客體關係理論的臨床治療技巧、觀念與態度;最後以宏觀角度,探討了將客體關係應用在文學、宗教、哲學等文化場域的可能性,以及對其他心理治療學派的影響。

      客體關係對於自體發展至關重要。漢默頓遊走在寇哈特、克萊恩、溫尼考特、克恩伯格以及雅可布森等大師的理論之間,佐以大量臨床實務案例,使讀者能清楚理解各家論點,並將之融會貫通應用於治療之中。本書不但適合初學者閱讀,也很適合資深心理治療從業人員作為輔助參考。

    作者簡介

    格雷戈里.漢默頓(N. Gregory Hamilton, M.D.)

      美籍精神科醫師,大學時代主修文學及寫作,後入醫學院就讀,在梅寧哲醫院接受完整的精神科住院醫師訓練並服務多年後,返回故鄉奧瑞岡州。在原著出版時,是奧瑞岡州波特蘭市奧瑞岡健康科學大學(Oregon Health Sciences University)精神科副教授,也是美國精神醫學會研究員、奧瑞岡精神分析基金會理事會成員。目前在波特蘭市執業,而且相當投入並享受心理治療的診療工作。

      漢默頓醫師長於著述,屢獲大獎,文章散見於《紐約時報》、《洛杉磯時報》、《華盛頓郵報》等全美知名報章雜誌上。他並多次受邀出現於CBS、ABC、FoxNews等電視新聞頻道以及廣播節目中。其專屬網站為www.ngregoryhamilton.com/(在這網站,可以看到作者及其診所簡介、著作,以及本書前次翻譯版本封面。)

      其他著作:
      .《心理治療當中的自體與自我》
      The Self and the Ego in Psychotherapy, 1996, Jason Aronson
      .《來自內在的泉源:客體關係取向心理治療的新途徑》
      From Inner Sources: New Directions in Object Relations Psychotherapy (Edited), 1992, Jason Aronson

    規格說明
    • 叢書系列:Psychotherapy
    • 規格:平裝 / 424頁 / 16k菊 / 14.8 x 21 x 2.12 cm / 普通級 / 單色印刷 / 初版
    • 出版地:台灣
    運送方式
    已加入購物車
    網路異常,請重新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