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書二十八篇作品回應當代的思考與感覺,啟發問題意識,展現創作的靈光與電力,篇篇精彩,在閱讀與寫作的學習路途中,能時時引發文思泉湧,每令下筆自信從容,既開闊了視野,也收獲了佳作。
怎樣以一個好故事抓住你想傳遞的意義?怎樣以適當的標題、分段,引領讀者走進你的異想世界?怎樣以說明清晰不夾纏的文句,解釋歷史人物曾遭遇的困境?透過這些傑出文本,我們一次又一次地領悟到生命的真義,閱讀把世界帶到我們面前,而寫作加深了當中的聯繫。
本書賣點
閱讀讓我們向內凝視深淵,向外遠眺天地;寫作能梳理情與思,也能讓其他人知道我們所愛所信。文學家楊佳嫻為了讓學習寫作的人獲得方法,選編了二十八篇精采的文章,無論抒情文或是論說文,透過文後的每篇主編筆記,將能提供學習者最適當的導引。大學寫作課與相關課程正需要這樣的工具書,能夠讓人邁步往前,寫下去。
主編者簡介
楊佳嫻
高雄人,定居台北,國立台灣大學中文所博士,現為國立清華大學中文系副教授,臺北詩歌節協同策展人,性別組織「伴侶盟」常務理事。長年於清華大學開授寫作課程。著有詩集《你的聲音充滿時間》、《金烏》》等四種,散文集《雲和》、《瑪德蓮》、《小火山群》等五種。另編有散文選與詩選數種。
【輯一 面向自我與記憶】
首與體:
醜女(劉璩萌)
只盼比席德進幸福(林佑軒)
上不了的諾亞方舟(騷夏)
挽面(謝凱特)
靈魂航向惡水:
阿凱的原形(鯨向海)
如同她們重返書桌(李欣倫)
午安憂鬱(柯裕棻)
偶像包袱(黃文鉅)
後玻璃時代(廖梅璇)
懷人戀物:
第一件差事(詹宏志)
一頓喝三碗(蔡珠兒)
等你到天明(林銘亮)
果蠅的讚美的歌(唐捐)
屋簷內外:
帶二姊去旅行(陳思宏)
我要煮飯給我妹妹吃(楊双子)
媽媽的委託行(張惠菁)
美珍(游以德)
【輯二 面向台灣與世界】
性別與身體:
愛情從來就不是用刑罰能保證的童話──論大法官宣告通姦除罪(林志潔)
過重者的自白--肥胖汙名(強納森)
「粉紅色也很man」代表什麼?反思顏色預設的性別權力(劉亞蘭)
南韓軍中的「變性戰士」(上)(下)(楊虔豪)
歷史與勞動:
希特勒《我的奮鬥》──不是禁書,也不再是禁忌(林育立)
統一尚未成功:柏林圍牆倒下30年,一個西德家庭的東德記憶(戴達衛)
那一天香港中產階級上街了(胡晴舫)
我的越南史,以及台灣(人)的越南史(張正)
從一個社長的謝罪談起--過勞自殺與職業健康保護(陳宗延)
文學藝術思議:
台灣符號、政治維穩、與國族性格──如此《看見台灣》(郭力昕)
失控的黑暗--愛倫坡的《黑貓》(上):他們為什麼虐待動物?
失控的黑暗--愛倫坡的《黑貓》(下):《黑貓》的現代啟示錄(黃宗慧)
平裝 / 288頁 / 15 x 21 x 1.44 cm / 普通級 / 單色印刷 / 初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