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譽為鋼琴版的《查令十字路84號》,
斷版多年的音樂書寫經典重現台灣!
笛佛吉琴鋪那位老老的總監不把琴賣給未經介紹而來的人,
他說,麻煩要比生意付出更高的代價,
那些向他買琴的客人,都得依照他的方式來。
我似懂非懂,這聽起來比較像是一種癖好而不是開店做生意,
於是,我才終於真正開始認識巴黎……
------
一位客居巴黎的異鄉人,娓娓道來,巴黎人的人生觀、生活型態、作息、口頭禪,到天候變化,隨著時序變遷,呈現了不同色彩與律動感的巴黎風情。
一間位於塞納河左岸的鋼琴舖,揭開了巴黎人生活的神祕面紗,所有的故事都源自於這家櫥窗上印著「笛佛吉鋼琴舖:維修、零件」的小店。
賽德.卡哈特敘述自己從小以來對鋼琴的熱愛,對鋼琴製造技術與文化背景的描述亦非常鮮活有趣。他技巧地將製造鋼琴的技術面知識,與人們彈奏鋼琴時愉悅滿足的情感交融在一起,使得這本書充滿令人神迷的魅力。
這本充滿戲劇性又感性的著作,不僅是作者對孩提時代對音樂狂熱的再追尋,也包含了渴望融入異鄉生活的深刻體驗。卡哈特描寫了自己與鋼琴舖主人盧克的情感,以及對鋼琴工坊與鋼琴的熱愛,也帶著讀者回到了兒時學習樂器中的回憶中……並且以一種親切、知性的觀點窺探與眾不同的巴黎。讀來猶如在黃昏的左岸逡巡散步一般。
作者簡介 |
賽德.卡哈特(Thad Carhart)
美國作家,於耶魯大學與史丹佛大學完成學業,除了曾於音樂演出產業工作,亦曾擔任蘋果電腦歐洲的廣宣主管。與擔任攝影師的妻子希茉(Simo)及兩個孩子住在巴黎。另著有《尋找楓丹白露》(Finding Fontainebleau)、《越過無盡之河》(Across the Endless River)。
譯者簡介 |
鄭慧華
臺灣師範大學美術學系美術史組碩士。藝術評論者、獨立策展人。非營利機構「立方計劃空間」(The Cube Project Space)共同成立者。以「拓展策展」為實踐,致力於與藝術家、文化行動者及研究者的深度合作,並發展長期的研究暨策展計畫。另譯有《嬉戲》、《正午的惡魔》。
目錄 |
1 盧克
2 尋找我的琴
3 史汀格駕到
4 蓋雅太太
5 一架合適的琴
6 潘柏頓小姐
7 約斯
8 如何發出琴聲
9 鍵盤蓋
10 世界變得更響亮
11 鋼琴課
12 咖啡工坊
13 友誼賽
14 調音
15 合宜的字眼
16 聖樂學院
17 罪證確鑿
18 交易
19 貝多芬的琴
20 大師班
21 空間是機械的靈魂
22 法吉歐利
23 瑪蒂爾德
24 另一架夢幻鋼琴
致謝
參考資料
卡哈特的《左岸琴聲》問答錄
本書想討論的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