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者簡介
楊風(1943-),本名楊惠南,詩人,同志小說家,佛教學者。曾任臺灣大學哲學系教授,擔任禪宗哲學、印度哲學史等課程。
出版過臺灣同性戀佛教徒教團以及佛教經典的研究論文,也出版過深層生態學(deep ecology)的相關研究論文和介紹性書籍。其中,《愛與信仰──臺灣同志佛教徒之平權運動與深層生態學》一書,是在探討臺灣同性戀佛教徒的作品。還出版過《白櫻樹下》、《山上的孩子》等多本現代詩集,以及同性戀小說集《那年秋天》、《墜落之愛》、《雲外幻生.若米華星》、《普庵齋》,以及雜文集《因為愛,我和你同在一起:臺灣同志平權運動及其他》。
【楊風作品】
《六祖壇經:佛學的革命》時報,1981
《天女散花》劇本,梵音,1989
《雨夜禪歌:我讀六祖壇經》漢藝色研,1990
《水月小札》國文天地,1992
《生活禪》皇冠,1993
《禪思與禪詩:吟詠在禪詩的密林裡》東大,1999
《愛與信仰:臺灣同志佛教徒之平權運動與深層生態學》同志平權/生態,商周,2005
《白櫻樹下》同志詩集,唐山,2005
《臺灣詩人群像:楊風詩集》詩集,春暉,2007
《山上的孩子》同志詩集,唐山,2008
《故鄉:我們的土地.我們的歌》生態,唐山,2008
《那年秋天》同志小說,唐山,2008
《花之隨想》詩集,唐山,2011
《詩語.佛心》詩集,唐山,2011
《原來你還在唱歌》同志詩集,新世紀美學,2005
【至愛小集】三部曲
01《墜落之愛》同志小說,唐山,2014
02《雲外幻生‧若米華星》同志小說,唐山,2014
03《因為愛,我和你同在一起》同志平權,唐山,2014
《普庵齋》同志小說,唐山,2017
《夏之戀:楊風的100首情詩》詩集,唐山,2020
《詩。弄影》詩集,唐山,2021
◎ 內容簡介
曾經醉飲春風在荒草無垠的曠野
曾經狂歌千仞崗上泯海天成一色
曾經
割青天煮白雲於
兀兀
孤峰頂上
北宋詩人張先(990 - 1078),曾有「雲破月來花弄影」的名句,本書中的這些圖片,既然經過像花弄影一樣的處理,那就把它們叫做「弄影」吧!
楊風在自序中寫到:我就讀的中學在鄉下,五姊讀的卻是臺中市裡的臺中女中。我讀的國文課本,平凡得很;她讀的國文課本裡,除了有胡適諷刺中國民族性的散文〈差不多先生傳〉之外,還有冰心、劉大白等人的新詩作品。這些三十年代的中國詩人作品,感動了我,也鼓舞我開始寫詩。
全書共輯錄320首詩作,搭配楊風透過攝影鏡頭所攫取的花草、動植物與人物,讓讀者閱讀到一位情思豐沛的天生藝術家真實的自我。
【各方推薦】
美,到處都存在,它存在於自然界及社會生活中。但是這個美,要有人去發現,沒有人去發現,則美是隱藏的。楊風以詩及攝影作品,將隱藏的美揭露、發現出來。
美是詩與攝影作品的本質,詩人及攝影家透過藝術創造的手法,將詩與攝影作品的美之本質,創造為藝術美,從自然美(社會美)到藝術美的創造過程,隱藏的美便被揭露、發現出來了。
旅人 推薦序〈美的發現〉
文字是詩人思想的載體,讀者必須藉由文字的閱讀,來接收詩人所要表達的訊息;影像透過眼睛有即刻映像的效果,能迅速超越文字抽象的極限,兩者相輔相成,在美的表達上,可相互越境,彼此交融。
楊風的詩特別的地方,在於他經常使用大量的疊詞,而這些疊詞增援了讀者閱讀時,從視覺、聽覺,甚或味覺所賦予單純或交疊的詩意感受。
林鷺 推薦序〈婉轉弄影〉
詩人楊風以鏡頭寫詩為骨架,文字是血肉,表達的情意與哲理更活出靈魂。
詩有幾大特色:寓情於景以景抒懷、自然與人生的變與不變、人生的漂泊感、場景感和音樂性、深入生命的感受、聯想的美學、幽默的一面、禪意。
郭至卿 推薦序〈鏡頭下的美學──讀楊風《詩。弄影》〉
◎ 內文試閱
〈《詩。弄影》自序〉節錄/楊風
十幾年前,不願再從事「隨他意語」(隋朝佛教天臺宗大師智顗用語)的教學工作,想要利用剩餘不多的人生歲月「隨自意語」(同前),因此從學校提早退休。閑暇之時,拜師學畫油畫、水彩畫,也到附近的社區大學,學素描,學寫生,學攝影。那時對攝影完全外行,到相機店買相機,店員問我:「你要買什麼樣的相機?」我說:「一、兩萬塊錢的。」店員一聽就知道我是個外行人,她隨便拿了一臺Panasonic的「類單眼」相機賣給我。店員又問我:「你要拍什麼?」我說:「花和風景。」店員說:「要拍花嗎?那你還要買一個微拍鏡頭。」於是,我把相機和微拍鏡頭,連同腳架,高高興興帶回宿舍。
用Panasonic的「類單眼」相機,拍了許多風景和花草,這些圖片大都貼在我的三個部落格:「紫菀.薄雪.薊草香」(已關閉)、「詩國曲沝」、「文化Carden’za」。還把這些作品放到我所出版的幾本小書當中:《花之隨想》(一百首詠花的詩集)、《我們的土地.我們的歌》[闡述深層生態學(deep ecology),以及批判全球化的小書]、《因為愛,我和你同在一起》(闡揚同志平權運動的小書)、《那年秋天》(同志小說)、《山上的孩子》(獻給原住民愛人Dullai的詩集)、《詩語佛心》(佛詩集)。
這臺「類單眼」相機好是好,卻無法把焦點對準自己所想對準的一點(例如花朵的蕊心),也無法讓主體之外的背景變得模糊。這使得拍出來的照片,盼望清晰的地方不夠清晰,不想清晰的地方,卻反而清晰。
七、八年前,也許是十年前吧?我到萬華社區大學,學習攝影(課程名稱:數位攝影藝術與創作,教師:賴吉欽老師)。從攝影課的老師那裡,得知要買「單眼」相機,才能隨心所欲地對焦在自己所想要的一點上。賴老師很熱心,上完課的第二天,他帶我到一家位在芝山的知名相機販賣店,花了五、六萬元,買了一臺Canon 5D相機。後來陸陸續續又添購了Canon Zoom Lens EF 24-70mm鏡頭、遠拍用的長鏡頭(小白)、微拍鏡頭、廣角鏡頭、偏光鏡、閃光燈、快門線等周邊產品,連同相機,合計五、六十萬元。
好長一段日子,瘋了似地拿著Canon 5D到處拍攝。北從基隆、宜蘭,南到新竹、苗栗,半個臺灣的各處景點,都成了我造訪的地方。我不會開車,因此常常包租計程車,到各處拍攝。每次兩千五到五、六千元不等(外加一、兩千甚至三、四千元的午餐或晚餐),十幾年下來,著實所費不貲。
在社區大學學攝影時,還學了一門課 ── Photoshop。(慚愧得很,我竟然忘了老師的大名。)那是一門專門處理、編排圖片的課程。本書裡的這些圖檔,就是把Canon 5D(少部分是Panasonic「類單眼」相機和手機)所拍攝出來的圖片,用這種軟體處理。後來又自己摸索,學會了利用「光影魔術師」的軟體以及Adobe Photoshop Express,把這些圖片處理得更加理想。北宋詩人張先(990 - 1078),曾有「雲破月來花弄影」的名句,本書中的這些圖片,既然經過像花弄影一樣的處理,那就把它們叫做「弄影」吧!
本書圖007是一個年紀和我相彷彿的獨眼老人。總有個錯覺:他不就是我嗎?我不就是他嗎?不管是他或是我,這一輩子都「曾經」經歷過許許多多酸甜苦辣的事情,但總歸一句,那就是:「曾經呼恨喚愛地活過」。詩文重複用了許多「曾經」,來傳達這種心情。而在圖318裡,撐著雨傘、背脊微駝、走過一家鎖印行門前的老人,不也是我嗎?同樣「曾經」經歷過許多事情,但最最辛酸的是:在最後,「當櫻白飄落/紛紛/你短笛橫吹/唱起三月的戀歌/輕敲我/脆弱的左心室/我遂自謫為/一株/池畔白水仙」。
〈001〉
讀你帶著雨滴的臉龐
彷彿一帖懷素狂草
立春日
櫻紅落在綠茵上
你繡著碎花子的髮巾
紫靛靛
飄起
在雨中
讀你眉下
那雙半閉微張的眼瞳
春雷嗚咽咽
於是
響在遙遠的天邊
〈002〉
走過春天的雨漬
細數你髮上
那串珍珠般的雨滴
等待
等待你回首
溼漉漉 迸開
那浸潤著春雨的
微笑
〈003〉
粉紅的緋櫻開在雨中
淅瀝瀝
訴說春的戀情
◎ 目次
《詩。弄影》
【推薦序】美的發現 /旅人
【推薦序】婉轉弄影 /林鷺
【推薦序】鏡頭下的美學──讀楊風《詩。弄影》 /郭至卿
【自序】《詩。弄影》 /楊風
詩。弄影
ISBN:9789863071983
叢書系列:唐山詩叢
規格:平裝 / 424頁 / 13 x 21 x 2.2 cm / 普通級 / 彩色印刷 / 初版
出版地:台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