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代臺灣方志的知識學研究

作者: 洪健榮
出版社:五南
出版日期:2020/02/25
五南
優惠售價
NT$408~452
商品編號: 9789577637642
供貨狀況: 尚有庫存
  • 規格
  • 此商品參與的優惠活動

    加入最愛
    商品介紹

      據周憲文主編的《臺灣文獻叢刊》中,認為方志是:「一定地方的百科全書」。

      方志的內容包羅萬象,從歷史、地理、政治、經濟、社會、宗教、禮俗、藝文到天文、動物、植物、地形、地質、疆域沿革等。既可作為歷史建構的引證資料,亦可被定位為史學著述,是史學史及理論的重要研究參考資料。

      本書從知識學和方志學理的角度切入,依序透過方志輿圖、學校門類、祀典門類、風俗門類以及西學元素等專題,來考察清代臺灣修志官紳如何透過地方志的書寫方式,形塑臺灣地理環境與人文發展的知識內涵。
     

    =====

    作者介紹

    作者簡介

    洪健榮


      1971年生於臺灣省臺南市,籍貫澎湖縣。私立輔仁大學大學歷史學系學士、國立清華大學歷史研究所碩士、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歷史學系博士。曾任國立故宮博物院圖書文獻處助理研究員,現職國立臺北大學歷史學系教授兼海山學研究中心主任。主要研究領域為臺灣社會文化史、臺灣方志學、臺灣區域史、臺灣族群史,著有《龍渡滄海:清代臺灣社會的風水習俗》、《西學與儒學的交融:晚明士紳熊人霖《地緯》中的世界地理書寫》,發表相關學術論文五十餘篇,另曾主編《五股志》、《延平鄉志》、《新屋鄉志》、《續修五股鄉志》、《續修新竹縣志(民國81-104年)卷九.人物志》。
     

    =====

    目錄

    地方志的傳承與創新 尹章義序

    壹、緒論


    貳、知識與權力的空間:清代臺灣方志輿圖的政治文化意識
    一、前言
    二、清代臺灣方志輿圖的刻劃旨趣
    三、從中國大陸看臺灣:方志輿圖的權力視野
    四、結論

    參、國家教化理念的傳承及落實:清代臺灣方志學校門類的知識建構
    一、前言
    二、學校門類的淵源
    三、撰述旨趣的解讀
    四、門類架構的分析
    五、論述取向的檢視
    六、結論

    肆、崇德報功與神道設教:清代臺灣方志祀典門類的知識建構
    一、前言
    二、祀典門類的淵源
    三、撰述旨趣的解讀
    四、體例門目的分析
    五、論述取向的檢視
    六、結論

    伍、海天新世界的整治藍圖:清代臺灣方志風俗門類的知識建構
    一、前言:知識的建構與權力的視野
    二、凝視帝國邊陲:風俗門類成立的理論基礎
    三、教化的軌跡:從「失落的世界」到「美麗新世界」
    四、結論:實然的刻劃與應然的詮釋

    陸、援西學以資實用:清代臺灣方志中的「西學」論述
    一、前言
    二、西學論述的位置及其作用
    三、引述的動機與取捨的原則
    四、官紳對西學的質疑與批判
    五、結論

    柒、餘論
    附錄、開啟「典範」的先驅:方豪對清代臺灣方志的研究
    徵引書目
    後記

     

    規格說明
    • 規格:平裝 / 320頁 / 17 x 23 x 1.6 cm / 普通級 / 單色印刷 / 初版
    運送方式
    已加入購物車
    網路異常,請重新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