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宏觀的大歷史角度,
從黃金職能與近代中國幣制改革的聯繫變化中,
析論黃金政策如何影響兩岸經濟金融的變遷。
中國自宋朝開始,即以白銀作為流通貨幣,到了明朝因大量白銀流入,成為銀本位國家,對於銀的依賴日深;西方則在十八、十九世紀從金銀複本位轉向金本位,成為東西方經濟一個重要的分水嶺。鴉片戰爭之後,中國經濟已無法孤立於世界之外,在此背景下,黃金開始初步進入中國貨幣體系。太平洋戰爭爆發後,美國給予中國經濟貸款五億美元,國府將其中二億美元,在美購買黃金運回使用,自此之後,黃金政策開始成為國府財政經濟政策的重點之一。而近代的幣制改革中,1935年法幣改革、1948年金圓券改革、1949年新臺幣改革,從法幣到新臺幣,黃金在幾次的幣制改革過程中,進入現代金融貨幣系統且日益重要。本書蒐羅大量檔案史料與相關研究成果,透過具體而細緻的實證研究,探討黃金在各個經濟政策及歷次幣制改革的運用與收效,以及時代變遷過程中黃金職能的變化,從宏觀經濟角度,分析黃金如何影響近代兩岸經濟金融的進程。
作者簡介
馮健倫
臺灣宜蘭人。逢甲大學歷史與文物研究所碩士,現為北京大學歷史學系博士班研究生。主修中國近現代史,特別關注財政、經濟方面議題,在兩岸學術期刊、雜誌發表相關論文數篇。
劉常山教授推薦序
序言
第一章 黃金在近代中國財經體系聯繫的提升
第二章 第一節 黃金開始進入中國貨幣體系
第二節 金貴銀賤對中國經濟的影響
第三節 1930年代前期國府經濟改革中的黃金因素
附錄
第二章 抗日戰爭時期黃金政策的運用與收效
第一節 抗戰前期黃金政策與美元貸款購金政策的確立
第二節 如何運用黃金的討論及定案
第三節 美國方面對華運金的討論
第四節 黃金政策大力推展時期及收效
第五節 黃金舞弊案至抗戰勝利的黃金政策
附錄
第三章 抗戰勝利至經濟緊急措施方案黃金政策及影響
第一節 戰後接收造成的不良影響
第二節 中儲券與法幣兌換率失當引發通膨
第三節 以黃金政策調節經濟金融
第四節 黃金風潮案
第五節 蔣介石與宋子文因黃金政策導致關係生變─
以蔣介石日記為中心
附錄
第四章 黃金風潮後至國府遷臺前黃金政策及影響
第一節 黃金風潮後至金圓券幣改前經濟情勢與黃金市場
第二節 幣制改革的起念到金圓券收兌金銀
第三節 上海經濟管制與延長收兌期限
第四節 維持金圓券幣值及修正辦法
第五節 拋售黃金及黃金短期公債政策的施行
第六節 銀元券時期的黃金運用
附錄
第五章 黃金遷運臺、廈的經緯、阻力與數量
第一節 黃金遷運的起念與過程
第二節 劉攻芸在事件中的角色
第三節 黃金集中、遷運過程的反對力量
第四節 遷運黃金總額
第五節 中國共產黨建政初期的黃金儲備
第六章 一九四九年前後國府軍政經費的金銀支出
第一節 在華中方面的運用
第二節 1949年金銀購糧與武漢、福州的運用
第三節 廣州與重慶政府的運用
第四節 其他方面的金銀支出
第五節 臺灣軍政經費支出情形
第六節 裁減部隊與軍政機關
第七節 軍政經費的支出數額
第七章 國府遷臺初期財政經濟方面的黃金運用
第一節 臺灣光復至國府遷臺初期經濟情勢
第二節 幣制改革
第三節 黃金儲蓄存款
第四節 配合黃金儲蓄的經濟政策─愛國公債與優利儲蓄存款
第五節 經濟環境漸穩,黃金功成身退
第六節 戰時、戰後與遷臺初期黃金政策的差異
第七節 經濟穩定的其他因素及對社會的影響
附錄
結論
後記
大事紀(1927年至1952年)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