靜靜的生活

作者: 大江健三郎 譯者: 張秀琪 出版社:時報出版 出版日期:2022/01/18 語言:繁體中文 定價:320元 ISBN:9789571398563
時報
優惠售價
NT$247~273
商品編號: 9789571398563
供貨狀況: 尚有庫存
  • 規格
  • 此商品參與的優惠活動

    加入最愛
    商品介紹

    正是因為現實生活的『困境』,才如此渴望——

      諾貝爾文學獎得主大江健三郎最清澈易讀之作。

      二十週年全新修訂版

     

      為了遠赴美國任駐校作家期間的父母,女兒小MA書寫家庭日記,記錄她與殘疾的哥哥IYOO,還有弟弟三人的日常生活。身為妹妹,父母不在家時肩負保護哥哥的任務。即將大學畢業進入社會的她,感受到家庭和社會、自身與所處時代之間迫切的衝突,尤其是透過自己和弱智的哥哥之間,從相處關係,到思考智力障礙者面對現實社會所遭遇的種種困境。最終,小MA感受到自己被哥哥反過來保護著,決心鼓起勇氣承受生活的一切。當哥哥IYOO躺在墊子上說:「『靜靜的生活』如何?這正是我們的生活!」簡單的一句話,承載著文學家對絕望世界的拯救,這種願望超越了現實苦難,也格外凸顯了智能不足主角心靈的單純美麗。

     

      《靜靜的生活》是大江健三郎最清澈易讀的作品。全書由六篇短篇小說連綴而成,包括〈靜靜的生活〉、〈行星的棄子〉、〈潛行者〉、〈自動人偶的惡夢〉、〈小說的哀傷〉及〈家庭日記〉,結構嚴謹,且是一本自傳體的短篇連作小說。大江健三郎二十五歲與電影導演伊丹萬作的長女由加利結婚,一九六三年,兩人誕下了長子大江光,其出生頭部畸形,影響到智商。本書於一九九○年出版,可視作他沉澱後破繭而出的作品。

     

      「父親迄今已經歷過幾次『困境』,每次都度過了難關。」保有私小說的體例,但主述者從滔滔不絕的小說家,換成年方二十歲的女大學生,使得本書與作者一貫以恐懼、傷痛為主題,屢屢穿插神話與故事文本,穿梭生死及語言界線等晦暗艱澀的作品風格截然不同,它的風格明亮而且溫暖,更回應當初《個人的體驗》創作的決心──「與患有智障的孩子共同生活下去,就是自己今後的人生。」將近三十年後,大江交出本作,殘疾的嬰兒已長大成人。

     

      「大江的文學是一種由虛擬現實架構出來的精緻藝術。」──吳繼文

     

    作者介紹

    作者簡介

     

    大江健三郎

     

      1994年諾貝爾文學獎得主,作品風格與傳統如川端康成等人的溫婉柔美不同,自創出一種曲折行進、氣勢洶洶的文體。

     

      1935年生於日本四國愛媛縣喜多郡大瀨村,1956年入東京大學法文系就讀,即嗜讀卡謬、沙特等作品,初期作品受其影響甚深,以存在主義為形式,呈現社會與個人的關係。1958年,以《飼養》一書榮獲芥川賞,確立他「學生作家」的文壇地位。

      

      1963年,大江的妻子生下一個嚴重殘障的孩子,《萬延元年的足球》便是以此為本,這本代表作榮獲第三屆谷崎潤一郎大獎。1970年代,他又將文化人類學的理念逐步引進小說創作中,代表作為《個人的體驗》,該書除獲第十一屆新潮文學獎,並因此作英譯而將他推向國際作家的位置。

     

      大江的小說主題充滿爭議,他將自己歸類為「怪誕現實主義」,他擅長將最強烈的恐懼和下意識願望穿插在日常生活中,以不合常理的想像瞬間改變現實。其寫作範圍涉獵寬廣且具人本關懷的精神,無論是政治、核能危機、死亡與再生、甚至包括宇宙論,皆呈現在他的創作中。

     

      其著作《靜靜的生活》《換取的孩子》《憂容童子》《再見,我的書!》《為什麼孩子要上學》等書由時報出版。
     

    譯者簡介

     

    張秀琪

     

      1964 年生,東吳大學日研所畢。從事翻譯工作多年,曾旅居柏林、倫敦及美國各地,興趣廣泛,多涉獵文學、哲學及社會學領域,尤受馬克思主義思想影響至深。


    目錄

    靜靜的生活 

    行星的棄子 

    潛行者 

    自動人偶的惡夢 

    小說的哀傷 

    家庭日記 

    規格說明
    • ISBN:9789571398563
    • 規格:平裝 / 264頁 / 13.5 x 21 x 1.5 cm / 普通級 / 單色印刷 / 初版
    • 出版地:台灣
    運送方式
    已加入購物車
    網路異常,請重新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