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位時代的人權思辨:回溯歷史關鍵,探尋人類與未來科技發展之道

作者:莉姿.歐榭(Lizzie O'Shea) 譯者︰韓翔中 出版社:臺灣商務 出版日期:2020/08/05 定價:490元 ISBN:9789570532784
臺灣商務
優惠售價
NT$388~427
商品編號: 9789570532784
供貨狀況: 尚有庫存
  • 規格
  • 此商品參與的優惠活動

    加入最愛
    商品介紹

     

    企業販賣大數據,網路演算法歧視,國家機關掌控原始碼
    在數位科技主導一切的時代,我們還有自由嗎?


      害怕隱私外洩的你,被網路制約的你,關心人權公義的你,
      在淪為無良政府及資訊大亨的數據包之前,
      唯有回到歷史找答案,才能脫離宰制,爭取更平等的數位未來!

      「在這場危機中,數位科技扮演、且會繼續扮演它的角色,我們有必要謹慎思考是誰在做這些決策,以及為什麼做這些決策。是以,我想拋棄以下這個觀念:為了公眾的健康與安全,我們得承擔社會責任,必須容忍隱私與其它人權遭受侵犯。」──莉姿.歐榭

      特別收錄中文版作者序──反思全球肺炎大流行下的政府監控作為

      * Facebook在印度推行網路吃到飽服務為何踢到鐵板?是印度人不識好歹,還是免錢的網路最貴?
      * 70年代比爾蓋茲曾說過:「誰會願意花三年時間設計程式,抓錯誤,然後免費分享?」但為何偏偏就是有一群這樣的傻子?
      * 只不過點了網友減重文,Youtube就推薦沉重人生影片給我?反殖民大師法農將如何看待充滿偏見的演算法網路世界?
      * 18世紀倫敦的碼頭監控管理,為當前各國警察執法過當及中國社會信用評分系統提供怎樣的啟示?

      當我們談到數位科技,總說要看向明天、放眼未來,然而,這只是讓人更搞不清楚到底該如何前往未來。本書作者莉姿.歐榭認為,我們該做的不是憑空想像,而是回頭看──看向歷史。

      在這本引人入勝的書中,她用駭客的好奇心、史家的論述力,以及律師的精準度,回顧一些充滿革命性、對我們設想未來具關鍵價值的歷史事件及理論,引導讀者自由思考、對應當代或之後可能面對的問題。她以絕妙文筆展現了,當我們陷入科技資本主義掛帥的思維時,向過去學習,反而能看出許多為人權、平等及社會公義去爭取奮鬥的可能性,進而解放不同的數位未來發展選擇。這也是莉姿書中一再強調的:歷史是可用的,歷史是為未來而存在。

      本書為身處新世界的每一個人所寫。不論你是創業者、程式設計師、激進駭客、Facebook使用者,或是對科技沒有好感而拒絕使用新科技的人,都可以從中獲得深刻啟發。

    各界推薦

      洪士灝 臺灣大學資訊工程學系教授
      洪朝貴 「資訊人權貴」、朝陽科技大學資訊管理系副教授
      莊庭瑞 中央研究院資訊科學研究所副研究員
      唐 鳳 RadicalxChange理事
      張鐵志 VERSE社長兼總編輯
      傅大為 陽明大學科技與社會研究所榮譽教授

      「對於想深入探討數位人權議題的讀者,本書嘗試貫通連結歷史人文、政治經濟與科技文明各個觀點所提出的綜觀全局及論述思辨方法,頗值得參考借鏡。」──洪士灝,臺灣大學資訊工程學系教授

      「認為『沒做壞事,何必擔心被監控』的人們,曾自省『我在做正確的事嗎?』的程式設計師,以及關心資訊科技的社會學者,都應該讀本書。」──洪朝貴,「資訊人權貴」、朝陽科技大學資訊管理系副教授

      「作者莉姿.歐榭以人權律師的全面視野,對數位時代的關鍵議題及資訊社會未必樂觀的將來,提出了敏銳的觀察與批評。在思索人類可能的數位未來之際,本書是很好的指引。」──莊庭瑞,中央研究院資訊科學研究所副研究員

     

    作者簡介

    莉姿.歐榭(Lizzie O’Shea)


      澳洲律師、作家和廣播人。哥倫比亞大學法學碩士,研究法律、企業責任、數位科技及人權議題。

      她是積極推動改革的行動家。除了創立關注數位民主的「Digital Right Watch」組織外,另外與記者、律師等有志者推動「Copwatch」計畫,關注警察濫權及司法改革,也獲得社會極大關注。

      同時,她是經驗豐富的公益律師,專攻難民、維權人士和原住民權利。她參與多次公共訴訟,替弱勢者辯護,積極對抗社會不義。勇敢的行為受到多方稱許,更讓她獲得「人權英雄」之美稱。

      莉姿會定期出現在澳洲電視、廣播節目評論法律、科技、人權等課題。她的文章曾刊登在《紐約時報》(New York Times)、《衛報》(Guardian)與《雪梨晨鋒報》(Sydney Morning Herald)上。

      作者網址:lizzieoshea.com/
      《衛報》專欄:www.theguardian.com/profile/lizzie-o-shea

    譯者簡介

    韓翔中


      臺灣大學歷史系學士、歷史所碩士;臺灣大學哲學所博士生。譯作有《英倫視野下的歐洲史》、《城牆》等書。

     

    目錄

    推薦序 洪士灝 為科技的開放與民主化努力
    推薦序 洪朝貴 誰需要關心數位人權?
    推薦序 莊庭瑞
    中文版作者序

    1.    我們需要可用的歷史面對民主化的未來
    西班牙王子的自動人偶與美國作家的續存歷史

    2.    環繞消費而生的網路世界是不適合生活的糟糕地方
    佛洛伊德和珍.雅各所想像的都市風貌

    3.    數位監控不能保證我們的安全
    倫敦碼頭和警察單位

    4.    科技的偏見與製造科技者的偏見是一樣的
    汽車炸彈、種族歧視運算法以及那些踩在底線上的設計

    5.    科技的烏托邦主義非常危險
    科技大亨還不如巴黎公社呢

    6.    共同合作模式既自由又有效率
    詩意哲學:從勒芙蕾絲到Linux

    7.    數位公民權是眾人努力的結果
    湯瑪斯.潘恩的「公民參與」革命理念

    8.    自動化可以減少工作並增進生活
    停止工作,這樣我們就可以打造會吃富豪的機器人

    9.    我們需要的不只是隱私權,而是數位自主權
    法蘭茲.法農加以理論化的自由

    10.    數位世界的環境需要我們關心
    古代政府統治與現代基礎建設相關

    11.    保衛數位共有財!
    讓乳牛社會化

    結論 歷史是為未來而存在
    另一個世界即將到來

    致謝
    譯後記
    原書註

    規格說明
    • ISBN:9789570532784
    • 叢書系列:人文
    • 規格:平裝 / 416頁 / 14.8 x 21 x 2.5 cm / 普通級 / 單色印刷 / 初版
    • 出版地:台灣
    運送方式
    已加入購物車
    網路異常,請重新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