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一九六〇年代台灣最活躍的人體模特兒,
到至今超過一甲子的舞蹈教育生涯,
林絲緞一生都投注在身體的實踐,
以橫跨美術/舞蹈/教育/特教平權的多重演繹,
鎔冶出難以被歸類的藝術生命史。
•一九六〇年代——人物美展、攝影展破天荒的台灣藝術事件。
•一九七〇年代——跨領域的現代舞獨舞會,回歸身體動能的啟發式教學,以及解放婦女身體意識的「生活與舞蹈」運動。
•一九八〇年代延續至今——從事藝術統合教學、身心障礙者的舞蹈療育。
林絲緞走的是一條更開闊也更平民的藝術路線,幾乎都獨行於同時代的前端,也讓她漂泊於主流體制的關注目光之外,不曾被美術史、舞蹈史、特殊教育界正視過。
「實際與人碰觸、互動,關懷學生的身體語言表達,以及動作刺激所帶來的療癒與突破,這樣的舞蹈路線更符合我的天性,也使得我的身體、思考、情感都與教育緊密結合,從貼近生活與自然的角度去檢視舞蹈的功能。」
林絲緞對舞蹈的全心投入,常常被當模特兒的往事吃掉,而沒有踏入學院的她,悖於主流舞蹈界,亦非以舞台表演為重心。她是從人本的角度思考,在舞蹈教育裡昇華其創造力,逐漸發展出自己一套身體教育觀及運作要領,強調「動作教育,舞蹈療育」。
向來只愛做不愛說的她,年逾八十仍在第一線教學。現在她拿回話語權,以照片、以文字,敘說一路行來的故事,有早年與美術界互動的溫暖,飽受誤解與壓抑的反抗,懷抱的舞蹈理念,還有身體教育上的種種探索與起伏。這場藝術生命的進行式,圍繞著一輩子的信念:身體舞蹈是最當下的社會性。
本書特色
★回顧台灣美術界首位人體模特兒行業與台灣早期舞蹈跨界藝術的歷史,輔以第一手圖片,對於台灣早期之美術創作與舞蹈發展脈絡,提供重要之補充視角。
★從生命經歷出發,交織對兒童、成人、身心障礙者的肢體教學體悟,對舞蹈如何拓展在教育上的應用並發揮身心效能,提出務實的見解與創意,深具啟發性。
★本身即為活出婦女平權、藝術平權、自學教育的傳奇例證,為從事舞蹈、一般生及特殊生教育、藝術療育、藝術創作等領域的專業工作者和教師,以及關懷孩子成長的家長,開闢非制式化的視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