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簡介
燒菜當燒家常菜,寫字宜寫百姓字
★舒國治以寫字回顧半生,找到身體深處的美感神經變化
★筆墨創作,酣暢吐露,歌詠中西不同文化的美境
「正因為寫字,遂常常回憶。回憶中,找出了昔年生活相當教人賞嘆的部份。於是這也是審美了。」—舒國治
這是一個愛觀看字、每天寫硬筆字、終於中年寫起毛筆字來的人所談的「寫字」書。雖以「寫字」為主題,然充滿著舒國治過日子的「極簡美學」。比方說,一張紙上,就寫你要講之事,不加邊飾、不多押印。
又他的書法,也如同他的度日痕迹。所寫下的身邊事,既像精鍊的散文,又像警句,又可以是柴米油鹽的瑣事。
而最珍貴的,是含括著他所謂的「後美國」生活審美史。這是他道出別人所道不出的時代紀錄也。
「我只是希望用我小時習來的筆畫、線條,寫一些我的時代裏我平常東想西想想得最多的那些東西。」—舒國治
舒國治的「寫字哲學」:
●寫字或不寫字,往往是先天上的。……。先天,當然包含時代。
●寫毛筆字,如舊技重拾,而舊技者也,乃它已暌違久遠,若不再趕緊拾起,會不會將要湮沒?這莫不也是對前段人生的一種修補?
●字最受主人的自己隱藏在身體深處的美感神經變化。
●各種不同文化的美境,中或西,華或洋,都是你人生的歌詠,都是毛筆字想酣暢吐露的時刻啊。
●簡單之事,做熟了,做成精益求精,亦是絕藝。
●百姓字,如同百姓菜,要是自己渾然天成又熟悉不加思索的「自信之作」。
作者介紹
作者簡介
舒國治
一九五二年生於台北,原籍浙江。先習電影,後心思移注文學。七十年代末以短篇小說〈村人遇難記〉獲時報文學獎而深受文壇矚目。一九八二年寫完《讀金庸偶得》,有頗長時日擱筆。一九八三至一九九○,七年浪跡美國。返台後所寫,多及旅行,所寫之一九九七第一屆華航旅行文學獎首獎作品〈香港獨遊〉與一九九八第一屆長榮旅行文學獎首獎作品〈遙遠的公路〉,可見一斑。被譽為台灣旅行寫作的重要奠基者。其所著《水城台北》又被譽為寫「台北舊昔」最出色者。著有《門外漢的京都》、《流浪集》、《理想的下午》、《台北小吃札記》、《水城台北》、《台灣小吃行腳》、《台北游藝》、《宜蘭一瞥》等書。
四十歲後,隱隱有重拾毛筆的念頭。終在一九九七年鋪紙磨墨寫起字來。然恆定不足,寫一天停歇幾十天。六十五歲後才稍勤些。本書中之作,多為近五年所寫。
又打太極拳,雖在六十年代末的高中時已學,自青年壯年,再至中年,皆時打時輟,一直到六十歲,才稍稍用心,然也不過是每天打上十幾分鐘而已。卻因寫字與打拳,甚至包括做菜,皆時在心中,日日沉吟,竟成了他中年度日的審美與消閒。
目錄
也談寫字
我與寫字
—源起
—寫什麼呢?
—寫一段途程,而不是寫一定點
—說到選字體
—想寫,是最珍貴的
寫字雜記
—菜不天天做,就像毛筆字不天天寫,乃為了等「新意」
—簡單之事,做熟了,做成精益求精,亦是絕藝
—每天最想做的事
—寧願是「每日之常」而不是「搞得像儀式」
—不必一直換工具
—不可怕紙
—在局限中做文章
—把這張紙寫好就好
—不一定要寫成誰的樣子
—你是何種人,就寫成何種字
—別太創作,回返本原
—書法與拳法
—長版與短版
—拳、詩、字皆是韻律藝術
—看拳如看碑帖
—唐詩
—本質的招式
平裝 / 160頁 / 15 x 21 x 1 cm / 普通級 / 全彩印刷 / 初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