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踐構作:劇場、舞蹈、表演的創作與思考

作者: 麥怡珂‧布黎克
原文作者: Maaike Bleeker
譯者: 余岱融
出版社:書林出版有限公司
出版日期:2024/12/18
語言:繁體中文
書林出版
優惠售價
NT$357~395
商品編號: 9786267193914
供貨狀況: 尚有庫存
  • 規格
  • 此商品參與的優惠活動

    加入最愛
    商品介紹

    內容簡介

      剖析構作和創作顧問的角色與功能
      顯現思考與實踐如何相互影響
      列舉十四個表演團體與作品
      涵蓋多種不同表演類型

      構作(dramaturgy)是當代表演領域的新興概念,描述在導演或編劇等既有職位以外的一個角色,能在不同層面給予創意與刺激,甚至質疑、挑戰已確立的作品方向。本書列舉十四個在主題、形式與規模上極為多樣化的演出案例,呈現今日構作與創作顧問(dramaturg)在作品及創作過程中的多樣面貌與功能,對導演、編舞、作曲家、表演者、設計師等創作者,都有所助益。

      在有著共創與集體思考特質的劇場中,構作時常根據創作環境與產製條件重新自我發明,顯現了思考與實踐如何相互影響,也揭露了透過藝術實踐來思考的方法。書中提出七種構作的參與模式和六種觀看模式,不僅能應用在劇場工作或作品分析上,也適用於其他領域,例如節慶、展覽規劃、人機互動設計、機構運作,或是政治活動等多面向。

    本書特色

      1.    與台南藝術節合作出版
      2.    論述創作顧問與構作功能的專書
      3.    引介海外表演領域最新趨勢,推動台灣藝術領域發展
      4.    適合表演藝術及相關領域工作者閱讀
     

    ====

    作者介紹

    作者簡介

    麥怡珂‧布黎克 Maaike Bleeker


      荷蘭烏特勒支大學戲劇、舞蹈與表演研究系教授,2022年起擔任媒體與文化學系系主任,以創作顧問的身分與劇場導演及編舞家合作多樣計畫。2011-16年擔任國際表演研究學術研討會(Performance Studies International)理事長,目前主要研究方向是科技對表演的影響。著有《劇場的視覺性:觀看的軌跡》(Visuality in the Theatre, 2008);編有《現場的解剖:表演與劇場的運作》(Anatomy Live: Performance and the Operating Theatre, 2008)、《表演與現象學:傳統與轉化》(Performance and Phenomenology: Traditions and Transformations, 2015)、《動作的傳播:舞蹈的科技化》(Transmission in Motion: The Technologizing of Dance, 2016)等多部學術著作。

    譯者簡介

    余岱融


      表演藝術構作、翻譯及文字工作者。荷蘭烏特勒支大學當代劇場、舞蹈與構作碩士。2024-26擔任國際劇評人協會台灣分會理事長,曾任台灣戲曲藝術節策展助理、FOCA福爾摩沙馬戲團國際事務經理暨駐團創作顧問、《讀馬戲》季刊總編輯。譯有《火箭發射:24位當代馬戲大師的創作方程式》。

      譯文相關問題或建議,歡迎來信:taijungyu.art@gmail.com

    ====

    目錄

    局長序謝仕淵
    推薦序為什麼我們需要創作顧問與構作觀念? 耿一偉
     
    譯序余岱融
     
    第一章 導論
    典範轉移/透過實踐思考/構作感受力/我思路的形成/
    關於本書的編排架構
     
    Part I
     
    第二章 透過實踐思考
    萊辛與機構構作/導演與製作構作的崛起/布萊希特與構作概念/
    「新構作」/從產品到過程/實作作為透過編排架構進行的思考
     
    第三章 做構作
    關注過程/棲居過程/從過程到星球/從哪開始?
     
    第四章 構作的觀看模式
    機制/六組提問/謎題就是關鍵
     
    Part II
     
    第五章 《根特祭壇畫》──米洛‧勞
    稱為《根特祭壇畫》的小星球/開端以降/透過實踐思考/做構作
     
    第六章 《契訶夫處女作》──正點劇團
    稱為《契訶夫處女作》的小星球/開端以降/透過實踐思考/做構作
     
    第七章 《親愛的溫妮》──小凱薩三人組
    稱為《親愛的溫妮》的小星球/開端以降/透過實踐思考/做構作
     
    第八章 《歸屬之複雜》――阿努克・凡・黛克與法爾克‧李希特
    稱為《歸屬之複雜》的小星球/開端以降/透過實踐思考/做構作
     
    第九章 《拉撒路》――伊沃・凡・霍夫
    稱為《拉撒路》的小星球/開端以降/透過實踐思考/做構作
     
    第十章 《伴舞之身》──EGPC舞團
    稱為《伴舞之身》的小星球/開端以降/透過實踐思考/做構作
     
    第十一章 《植態》──嫚努艾拉‧茵凡特
    稱為《植態》的小星球/開端以降/透過實踐思考/做構作
     
    第十二章 《(末世)對話》──克里斯‧瓦東克
    稱為《(末世)對話》的小星球/開端以降/透過實踐思考/做構作
     
    第十三章 《恐怖屋》──德瑞斯‧凡厚芬
    稱為《恐怖屋》的小星球/開端以降/透過實踐思考/做構作
     
    第十四章 《全面共融》──朱利安‧赫策爾
    稱為《全面共融》的小星球/開端以降/透過實踐思考/做構作
     
    第十五章 《名為戰爭的戰舞》──艾曼達‧畢妮亞
    稱為《名為戰爭的戰舞》的小星球/開端以降/透過實踐思考/做構作
     
    第十六章 《集中營》──現代旅館劇團
    稱為《集中營》的小星球/開端以降/透過實踐思考/做構作
     
    第十七章 《說!》──桑妮雅.米特諾薇奇
    稱為《說!》的小星球/開端以降/透過實踐思考/做構作
     
    第十八章 《我是連根巴》──連根巴心思會社
    稱為《我是連根巴》的小星球/開端以降/透過實踐思考/做構作
     
    第十九章 後記
     
    參考書目

    規格說明
    • 規格:平裝 / 352頁 / 17 x 23 x 2 cm / 普通級 / 單色印刷 / 初版
    運送方式
    已加入購物車
    網路異常,請重新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