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心:人是狼還是羊?佛洛姆辯證人性善惡的經典

作者: 埃里希.佛洛姆
原文作者: Erich Fromm
譯者: 梁永安
出版社:木馬文化
出版日期:2024/06/26
語言:繁體中文
讀書共和國
優惠售價
NT$296~328
商品編號: 9786263146778
供貨狀況: 尚有庫存
  • 規格
  • 此商品參與的優惠活動

    加入最愛
    商品介紹

    為什麼作惡比行善容易?
    佛洛姆直視人心的自戀與暴力

    佛洛姆談人性真相的經典・《愛的藝術》姊妹篇
    出版60年・全球暢銷200萬冊・全新繁體中譯本


      「惡」企圖使人倒退:熱愛死亡、想回到母親的子宮、自戀。
      「惡」企圖消除人類獨有的特質:理性、愛、自由。
      「惡」不僅專屬人類,而且還是悲劇性的。
      一個人「惡」的程度,就是他倒退的程度。

      人類為什麼想戰爭、熱愛死亡?為什麼在高度工業化的社會中,人類對生命漠不關心?為什麼人類社會瀰漫暴力氣氛?佛洛姆認為這些問題,迫切需要被理解與找到解決的方法。

      他在《逃避自由》探討自由,並處理施虐癖、受虐癖和人類破壞性的問題;在《愛的藝術》談人類愛的能力、活出有創造性的生活;在《人心》則從「愛生命」為出發點,進一步論述人性之中的惡,以及人如何在善惡之間作選擇。

      佛洛姆認為人有以下三種心理特質,會形成暴力取向的「衰敗症候群」,繼而導致個人的精神疾病,乃至大規模戰爭、屠殺(希特勒便是最好的例子):

      .戀屍癖:這種傾向意謂著痛恨生命、熱愛死亡與機械事物、沉迷過去,崇尚「殺人的能力」。

      .自戀:除了是個人對自己的過度關心,轉換到群體自戀便是對某種偶像的崇拜,可能促成群體的團結,但也因此成為煽動暴力的因素。

      .亂倫固著:特指對母親,男女皆可能發生。人對「母職人物」形象的依戀,可能轉移至宗教、民族、血緣,既渴望又畏懼「母親」的保護,導致失能。

      佛洛姆認為:人性善惡並非單一取向,絕大多數人都必須不斷在兩者之間做出選擇;只有自己才能決定向善或向惡發展;個人唯有足夠的覺察、愛生命,才能擺脫惡性傾向,得到自我的前進與發展。

      導讀
      冀劍制(華梵大學東方人文思想研究所教授)

    =====

    作者簡介

    埃里希.佛洛姆(Erich Fromm, 1900-1980)


      二十世紀著名社會心理學家和哲學家,是精神分析文化學派中對現代人的精神生活影響最大的學者。他擅長以社會學角度看待現代人的心理與行為,試圖以人本主義精神分析理論來改善現代人的處境和精神狀態,同時也是人文主義倫理學的倡導者。

      佛洛姆的理論調合佛洛伊德的精神分析和馬克思的社會批判,綜合人學的微觀與社會學的宏觀面向,是現代美國心理學研究獲致重大發展的關鍵性人物。主要著作有《逃避自由》、《自我的追尋》、《愛的藝術》、《聆聽的藝術》、《存在的藝術》、《健全的社會》、《人類破壞性的剖析》等,對當代社會心理學的建立影響深遠。

    譯者簡介

    梁永安


      台灣大學哲學碩士,專職譯者。譯有《大海,大海》、《德國小鎮》、《愛的藝術》、《人類破壞性的剖析》、《聆聽的藝術》等(以上皆木馬文化出版)。

    =====

    目錄

    【導讀】 一場驚心動魄的閱讀旅程

    前言
    第一章 人︰是狼還是羊?
    第二章 各種類型的暴力
    第三章 衰敗症候群討論(一):愛死亡和愛生命
    第四章 衰敗症候群討論(二):個人自戀和群體自戀
    第五章 衰敗症候群討論(三):亂倫固著
    第六章 自由、決定論與取捨論

    規格說明
    • 規格:平裝 / 240頁 / 14.8 x 21 x 1.25 cm / 普通級 / 單色印刷 / 初版
    運送方式
    已加入購物車
    網路異常,請重新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