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代史左派重量級史學家
艾瑞克.霍布斯邦對民族主義的真知灼見
在網路與資本全球化作勢扳倒所有國界之際,
民族主義似乎重出江湖──與我們切身相關更甚以往。
「史學家不知不覺扮演起始料未及的政治行為者的角色。過去我常以為歷史學這一行,與其他行業不同,例如核物理學,至少不會造成傷害。而如今我知道,它會造成傷害……我們有責任呈現大體上的史實,尤其有責任批評出於政治-意識形態考量而濫用歷史。」──艾瑞克.霍布斯邦
▍霍布斯邦不喜歡民族主義,但從不輕視或斥為荒謬
自一九六〇年代起,霍布斯邦秉持批判史觀,成為少數抱持左派精神卻為理解民族主義深入探究,並真正具有客觀洞見者。霍布斯邦的立論基礎在於相對晚近才被發明出來的民族主義與民族觀,以及將其建構成認同的種種歷史路徑。
▍23篇選文,呈現史學大師霍布斯邦對民族主義擲地有聲的深刻見解
本書集結國際知名史學大師霍布斯邦於1962到2005年間至世界各地演講的文稿及專著文章,體現四十年來霍布斯邦對民族主義的銳利觀察及思索。在民族主義大行其道的當代,本書提供對此一複雜議題深刻的批判與見解。從不同時代脈絡下審視民族主義的理念及歷史,涵蓋十九世紀革命時代到福克蘭戰爭,以及在全球資本化下「民族」難以區分及定義的矛盾之處。隨著我們步入全球網絡時代,霍布斯邦的洞見至今具有極大的價值,對於任何希望了解這一現象的人來說,此書所呈現的大師觀點不容錯過。
▍霍布斯邦在麥田
霍布斯邦看21世紀:全球化、民主與恐怖主義
霍布斯邦的年代四部曲(從法國大革命到冷戰結束,追尋歐洲歷史的里程碑)
革命的年代:1789-1848
資本的年代:1848-1875
帝國的年代:1815-1914
極端的年代:1914-1991(上、下)
出版預告
霍布斯邦論馬克思與馬克思主義:回顧、反思與如何改變世界
(前版書名:如何改變世界:馬克思與馬克思主義,回顧、反思,與前瞻)
作者簡介
艾瑞克‧霍布斯邦Eric J. Hobsbawm
著名歷史學大師艾瑞克‧霍布斯邦(1917-2012)有著不平凡的一生。他流轉在許多城市間,見證並活過許多二十世紀的關鍵時刻。霍布斯邦在學術上以研究十九世紀為主,並延伸及十七、十八和二十世紀;研究地區則從英國、歐洲,廣至拉丁美洲。除了專業領域,也經常撰寫當代政治、社會評論,以及藝術或文化批評等。有關勞工運動、農民叛變和世界史範疇中的研究成果,霍布斯邦堪稱當代史家的頂尖,影響學界甚巨;而其宏觀通暢的寫作風格,更將敘述史學的魅力擴及至一般平民大眾。
▍平凡又不凡的一生
霍布斯邦一九一七年出生於埃及亞歷山大城的猶太中產家庭。父親是一名移居英國的俄國猶太後裔,母親則來自哈布斯堡王朝治下的中歐。在一戰戰敗國的維也納與柏林,度過童年與青少年時期。一九三三年因希特勒掌權而轉赴英國,完成中學教育,並進入劍橋大學研讀歷史。一九四七年成為倫敦大學伯貝克學院講師,一九五九年升任高級講師,一九七八年取得該校經濟及社會史教授頭銜,一九八二年退休。之後大部分時間任教於紐約社會研究新學院,是該校政治及社會史榮譽教授。著作等身,二〇一二年逝世。
▍貫徹左派思想
霍布斯邦在大學期間與雷蒙‧威廉斯(Raymond Williams)、E. P.湯普森(E. P. Thompson)等人交往甚密;一九五二年麥卡錫白色恐怖氣焰正盛之時,更與希爾(Christopher Hill)等人創辦著名的新左史學期刊《過去與現在》(Past and Present)。自一九三六年加入共產黨,並於一九四六年進入「共產黨歷史學家小組」,馬克思主義是霍布斯邦終身奉行的理念,雖然馬克思主義的政治背景令其教職生涯進展倍加艱辛,卻讓他與國際社會有更廣泛的接觸經驗與研究機會,進而享譽國際。
▍活靈活現的「小人物」歷史書寫
霍布斯邦著作甚豐,先後計有十四部以上專書問世。這位具有獨特史觀的歷史學家,認為歷史的推動者不是帝王將相,而是「平凡百姓」,甚至是落草為寇的軍人和牧人。他認為學術不應該為少數人服務,因此書寫了以一般大眾為對象、橫跨三世紀的系列叢書:《革命的年代:1789-1848》、《資本的年代:1848-1875》、《帝國的年代:1875-1914》、《極端的年代:1914-1991》,以及《論歷史》與《論民族主義》等著作。
霍布斯邦的思想與文字在一九六〇年代,不論是合法流傳或非法盜版,都成了第三世界人民反對獨裁統治的思想來源,成了憤怒青年反對傳統、亟欲推倒權威的思想來源。除了寫成史學經典,霍布斯邦也成為後人一窺二十世紀歷史脈動的文人傳奇。
相關著作:《霍布斯邦看21世紀:全球化、民主與恐怖主義》《帝國的年代:1875-1914》《極端的年代 : 1914-1991(上)》《資本的年代:1848-1875》《革命的年代:1789-1848》
譯者簡介
馮奕達
敲打鍵盤的貓奴,喜歡牛奶熊,吉他荒廢中,HRV偏低。政治大學歷史學系世界史組碩士,譯有《羅馬皇帝》、《價崩》等N本書。N為有理數。
黃中憲
1964年生,政大外交系畢業,現專職翻譯。譯作包括《中國縱橫:漢學巨擘史景遷的歷史與文化探索》、《利瑪竇的記憶宮殿》、《從帝國廢墟中崛起:從梁啟超到泰戈爾,喚醒亞洲與改變世界》、《大分流:現代世界經濟的形成,中國與歐洲為何走上不同道路?》、《塞爾登先生的中國地圖:香料貿易、佚失的海圖與南中國海》、《維梅爾的帽子:從一幅畫看十七世紀全球貿易》、《未竟的帝國:英國的全球擴張》、《帖木兒之後:1405~2000年全球帝國史》、《太平天國之秋》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