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疫之夜(諾貝爾文學獎得主帕慕克構思40年 至今最浩瀚的一部史詩巨作)

作者: 奧罕‧帕慕克
原文作者: Orhan Pamuk
譯者: 王翎
出版社:麥田
出版日期:2024/08/03
麥田
優惠售價
NT$593~653
商品編號: 9786263106888
供貨狀況: 尚有庫存
  • 規格
  • 此商品參與的優惠活動

    加入最愛
    商品介紹

    帕慕克 諾貝爾文學獎得主全新長篇小說 
    醞釀40年力作 親繪封面重量鉅獻


    一場突然其來的疫病,一樁內幕重重的謀殺案,
    讓不曾平靜的海上小島,陷入前所未有的分裂危機……


    帕慕克的書永遠是必讀之作!──《書單》
    ●《紐約客》年度好書肯定 ●呼應卡繆《鼠疫》屬於我們這個時代的瘟疫文學經典
    ●《衛報》、《洛杉磯時報》、《出版者周刊》、《旁觀者》等國際媒體佳評如潮


    「《大疫之夜》是部浩繁的虛構歷史,卻也如此迫近當代真實。……可以肯定的是,當代文學地圖少不了帕慕克,而瘟疫的歷史閱讀版圖上也少不了《大疫之夜》這部傑作。」
    ──國立清華大學中文系副教授 羅仕龍


    ***

    一場瘟疫的來襲,間接導致東西文明交戰的關鍵時刻……
    人稱「東地中海明珠」的古老島嶼,命運掌握在誰的手中?


    有「東地中海明珠」之稱的明格里亞島地處鄂圖曼帝國邊緣,有一天,瘟疫悄然蔓延整座島嶼,一位蘇丹御用化學家為了防堵疫情,低調登島。數週後,他倒臥路旁的屍體使島內陷入一團混亂。明格里亞島上穆斯林與基督徒之間長久以來紛爭不斷,但瘟疫可不會區分穆斯林或基督徒。真相不明的命案、愈演愈烈的疫情、節節攀升的染疫死亡人數……蘇丹終於下令全島封鎖。現在,島上這些人只能靠自己了……

    這部作品構思長達四十年,寫作期間正逢新冠病毒肆虐全球,帕慕克將他在疫情期間的恐懼感注入小說人物,細緻刻畫身處與世隔絕的海島上官員、商人、宗教人士和民眾,面對疫病的憂懼與人性,以及科學防疫與族群勢力的矛盾與爭鬥。有關這座虛構島嶼鉅細靡遺宛若刊載於史籍的瘟疫紀事,結合土耳其的真實故事,也是當今全球任何一塊土地,在時局動盪之際,如何從群體凝聚為國家的蛻變過程。全書字裡行間滿是對政府威權、國族情感、生死價值的深切省思,秉持帕慕克一向的寫作精神,本書問世後遭指控為汙辱土耳其國父、煽動「族群間的仇恨及敵意」。面對種種爭議,帕慕克堅定表達他對英勇民族領袖的敬意與欽佩。本書上市後入選《紐約客》年度好書,也獲國際筆會主席布爾汗.桑馬茲聲援,並將帕慕克譽為「土耳其國寶」。

    ▍本書特色
    1‧東方與西方的兩相對峙、大歷史與文學敘事的相互覆寫、家與國的多元定義,一向是諾貝爾文學獎得主帕慕克寫作之路上投注全部心力的議題,《大疫之夜》集多重元素於一身,兼以新冠疫情期間的觀察與思索,對想像的城市描寫之細緻,有如卡爾維諾的《看不見的城市》、喬伊斯筆下雋永的都柏林、福克納筆下寄託生命矛盾的約克拿帕托發郡。這是帕慕克寫作生涯迄今為止最浩瀚的一部作品。

    2‧在二○○六年獲頒諾貝爾文學獎之前,帕慕克的作品與言論就持續引發民族主義者不滿。本書推出之後,很快就遭到有心人士指出本書有「侮辱土耳其國父凱末爾」之嫌。然帕慕克回應,「本書不曾有一絲對英勇建國者或凱末爾不敬之意,反之,這部小說滿是對這些秉持自由主義的英勇領袖之敬意及欽佩」。於創作自由仍遭政府高度壓制的當代土耳其,帕慕克始終展現不畏強權的直言批判姿態。

    3‧小說敘事者直到故事的最後才揭露自己歷史學家的身分,帕慕克試圖塑造「革命英雄」的典範,藉此重省東方主義與民族主義的思考,藉由虛構的島嶼與帝國思維交戰的故事,再度思索一個民族、一個國家如何自我定義,與他者之關係。傳染病元素上承薄伽丘《十日談》、狄福《大疫年紀事》、卡繆《鼠疫》,堪稱屬於後新冠時代的當代瘟疫文學。

     

    目錄

    明格里亞省亞卡茲市及亞卡茲城堡地圖
    鄂圖曼帝國第三十到三十四任蘇丹世系表簡圖
    帕琦瑟公主與努里醫師家族人物關係簡圖

    大疫之夜

    專文解說 在虛構的地圖上探測真實的邊界/羅仕龍
    帕慕克年表

    規格說明

    平裝 / 632頁 / 21 x 14.8 x 4 cm / 普通級 / 單色印刷 / 初版

    運送方式
    已加入購物車
    網路異常,請重新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