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術陷阱: 從工業革命到AI時代, 技術創新下的資本、勞動力與權力

出版社 / 八旗文化 出版日期 / 2020/09/02
優惠售價
NT$467~516
商品編號: 9789865524265
供貨狀況: 尚有庫存
  • 規格
  • 此商品參與的優惠活動

    加入最愛
    商品介紹

    AI未來賽局、5G晶片大戰、物聯網革命……
    當前技術發展比歷史上的任何時期突破得更快,摩爾定律依然有效,
    成功的創新者從緊密的全球經濟網絡中獲得利益,
    與此同時,隱含更多經濟、社會,以及政治上的不穩定因素。

    技術創新能促進社會總財富,
    但也可能讓勤奮的人失業,提高國家治理風險,
    歷史上,許多執政者為了避免人民群起抗議,
    紛紛落入「技術陷阱」,抑制技術創新的速度;
    本書縱橫技術發展史,從工業革命談到人工智慧時代,
    找出創新在國家、人民,與市場之間的平衡點!


    從工業革命時代類比AI時代,還有機會錢淹腳目嗎?

    《技術陷阱》縱橫技術發展史,從工業革命談到人工智慧時代,探討技術如何大幅移轉社會成員間的經濟與政治力量分布。本書作者、牛津大學經濟資深研究員弗雷指出,從長期的角度來看,工業革命創造出前所未有的財富與繁榮,然而機械化在當下所帶來的影響,卻使大量人口深受其害。中等收入的工作機會萎縮、薪資停滯不前、勞動所占的收入份額下降,即便利潤大增,卻造成貧富差距飆升。弗雷指出工業革命的潮流,與今日由電腦革命開啟的AI時代,大有相互呼應之處。
    如同工業革命最終使社會蒙受其利,人工智慧也具備相同潛力。然而弗雷主張,今日的現象能否以喜劇收場,要看我們如何因應短期的情勢。十九世紀的勞工以激進的手法,表達他們對於機械搶走工作的關切。英國的盧德主義者挺身而出,加入長期橫掃歐洲和中國的機器暴動浪潮。今日絕望的中產階級並未訴諸暴力,但他們的失望與不滿造成民粹主義興起,社會日益分裂。隨著中產階級的工作持續搖搖欲墜,無法保證民眾將持續對技術抱持正面態度。
    世人對於技術進步所抱持的態度,端看他們的利益如何受到影響。本書從輔助或取代勞力的「賦能技術」與「替代技術」的角度來思考進步,進而建立完整的思考架構。前事不忘,將是後事之師,工業革命是史上的關鍵時刻,當時很少有人充分認識那場革命帶來的龐大影響。本書點出在今日又一次的技術革命中,應該引以為鑑。

    經濟政策制定者、科技人與投資人都該具備的思考框架

    本書透過研究西方世界,講述全球技術發展的一部分。另一方面,從亞洲(尤其是中國)不斷增長的經濟實力來看,則有著相當不一樣的走向。在亞洲,數百萬人因為技術創新擺脫貧困,自動化被視為人口老化後提高生產力的手段,然而如果從《技術陷阱》的思考架構來看,可能意味著中國的專制將使他們在在科技大戰中取得領先,而選民利益優先的西方民主國家,可能會在大規模部署科技技術時踩煞車,只能迂迴透過如反壟斷聽證會等方式,收攏民間的科技力量。
    《技術陷阱》特別著眼於政治如何受到產經影響,並且指出應該從什麼角度切入著手,才能將損害減到最低,這是當前臺灣產業發展下,除了技術之外,極需的思維與歷史知識。

    規格說明
    頁數 / 512
    尺寸 / 22X17CM
    裝訂 / 平裝
    運送方式
    已加入購物車
    網路異常,請重新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