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社會研究季刊 第115期

雜誌名稱:台灣社會研究 刊別:季刊 出版地區:台灣 語言:繁體中文 出版社:台灣社會研究雜誌社 出版日期:2020/07/31
台灣社會研究雜誌社
優惠售價
NT$255~282
商品編號: 9771021952005-115
供貨狀況: 尚有庫存
  • 規格
  • 此商品參與的優惠活動

    加入最愛
    商品介紹

    摘自〈帝國的非物質遺留:論台灣與香港被占領經驗的異同〉/鄭鴻生

    香港與台灣是被不同地位、階級與性質的現代帝國所占領,一個是西方甚至全球現代化先驅的大英帝國,一個是在東亞現代化上後起之秀的日本。兩個帝國在經營其占領地上有著不同的策略,因此兩地居民經歷了不同的現代化路徑,學習到了不同的現代視角來觀看世界。

    日于在台灣由上而下強力推行現代化,不僅上層菁英必須屈從,下層庶民也不放過;它企圖在整個社會進行現代化。英國佔領香港則「並非為了殖民,而是由於外交、商業與軍事目的」(高馬可2013:22),即是將香港當作進入中國內地進行政治、軍事、商業與傳教活動,並進而與中國對抗的根據地。為了維持英國在中國的長遠利益,所以著重在香港的穩定,居民只要順從,大半任其自求多福。於是相較於台灣的很多傳統事物與規矩在被占領期間遭到破壞,香港居民很多傳統習俗則流傳下來。

    日本帝國的這皇強勢作為有個特殊的心理因素,就是它作為學習西方的後起現代帝國,在與先進帝國的競爭上不甘認輸;它要當「帝國主義世界的模範生」。相較於英國這個老大帝國又是現代化的祖師爺,日本一開始也曾被蛋迫開放口岸,簽下不平等條約。隨後它經由明治維迎進行體制改革,跟上了西方現代化的腳步,並以西方帝國為學習標竿,終將自己打造成另一個現代帝國。

    由此看來,日本在其現代化過程中確實有其自主性,然而從它後來的帝國作為卻可看出,它在這過程中也在進行某種心理與精神上的自我否定,由此而產生了對自己過去「落後」狀態的羞恥感與自卑感,與追求模範生心態互為表裡。這種羞恥感與自卑感在它侵占鄰邦時,特別不能忍受這些新占領地的落後狀態,而要對其實施全面的現代化改造,於是在台灣留下數不清的痕跡。相較而言,老大帝國的英國沒有這種心理糾結,它在香港只是在統治一群被它認定是落後的子民,一切以維持其統治與帝國全球策略為考量。

    規格說明
    運送方式
    已加入購物車
    網路異常,請重新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