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線島嶼:冷戰下的金門

作者: 宋怡明(Michael Szonyi) 譯者: 黃煜文, 陳湘陽 出版社:國立臺灣大學出版中心 出版日期:2016/08/15
臺大出版中心
優惠售價
NT$340~375
商品編號: 9789863501794
供貨狀況: 尚有庫存
  • 國內寄送83折
  • 此商品參與的優惠活動

    加入最愛
    商品介紹

    金門,一座對峙年代中維繫臺灣命運的小島。
    曾經,它被戰爭陰影與軍事管制所重重包圍。
    而島上的居民,如何看待親身經歷的每一次事件?


      本書以歷史、政治、社會、人類學的多重角度,
      從民眾的視野,重新檢視金門歷史中不為人知的面向。


      2001年9月,作者因911事件爆發、返國航班停飛而滯留金門,卻意外讓他對這座曾歷經冷戰氛圍與國共對峙的小島產稱興趣,進而展開追尋金門歷史的旅程。

      1949年以降,金門在各方媒體的宣傳下,被賦予地區與世界事務樞紐的意義。它成為亞洲廣大遭奴役民眾的自由燈塔,也是未來爭取自由的戰爭跳板;是中華民國與中華人民共和國間的對抗象徵,也是冷戰中自由世界力阻共產紅潮的標竿;甚至被視為人類進步的歷程。小小的金門,呈現出一幅冷戰時代的縮影。但這樣的戰地英雄形象,就是代表著歷史真實、或是金門人所認知的金門樣貌嗎?

      本書透過歷史人類學的角度,利用口述訪談、官方文獻,觀察身處軍事戒嚴體制下的金門社會,深入剖析金門如何在冷戰的地緣政治中被賦予意義;又如何形成舉凡老鼠尾巴、女人身體、乃至於籃球都被納入軍事管制之下、並與現代性的口號掛勾的社會;以及這些經歷與官方教育,是如何深深影響著金門人看待自己的角度,甚至持續到解嚴後的現在。

      本書共分為四個部分:

      第一部分  日益增強的地緣政治化
      1949年後的十年間,金門經歷三次重大的直接軍事對峙:最初是1949年的古寧頭戰役,然後是1954年的九三砲戰,以及1958年的八二三砲戰。在整個1950年代,金門島正逐漸被地緣政治化,軍事化的體系也於此時開始建立。身處第一線的金門居民如何看待這三起事件。

      第二部分  軍事化與地緣政治化的變遷過程
      1960年代初期,全球冷戰進入了新的階段,金門的軍事重要性已大不如前。大量的駐軍是蔣介石為了迫使美國防衛金門而做的決策。金門成為中華人民共和國與中華民國鬥爭的一部分。在這些衝突中,金門的政治意義產生什麼變化,而這些變化又為金門當地社會帶來什麼影響。

      第三部分  冷戰時期的生活
      第三部分探討1960年代到 1980年代冷戰時期社會生活的各個面向,並且把焦點放在金門居民對戰地政務委員會的感受,以及金門居民如何與戰地政務委員會協調。顯示「軍事化的毛細管」如何與戰場無關的廣泛社會制度連結起來。可視為冷戰較大社會與文化比較史研究的一環。

      第四部分  去軍事化與後軍事化
      1980年代初期,國民黨透過彰顯對岸共黨威脅,以鞏固國際支持的做法得不到回應,金門軍事化的主要政治目的已轉變為呼籲臺灣大眾關注來自對岸的威脅,並藉此將國民黨持續的威權統治合理化、正當化。因此,導致去軍事化的關鍵主要不是兩岸關係,而是中華民國在臺灣的國內政治變遷。


    名家推薦:

      江柏煒(臺灣師範大學東亞學系主任)
      余敏玲(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副所長)
      李仁淵(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助研究員)
      林瑋嬪(臺灣大學人類學系主任兼文學院副院長)
      張淑雅(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副研究員)
      戚常卉(金門大學閩南文化研究所所長)
      陳翠蓮(臺灣大學歷史學系教授)
      楊肅獻(臺灣大學歷史學系主任)
      薛化元(政治大學歷史學系教授)
      羅士傑(臺灣大學歷史學系助理教授)


    作者簡介

    宋怡明(Michael Szonyi)


      哈佛大學東亞語言文明系中國歷史學教授、費正清研究中心(Fairbank Center for Chinese Studies)主任,強調「歷史人類學」的重要性,結合歷史文獻、田調資料、口述歷史,由下而上考察中國東南沿海的過去。專著有Practicing Kinship: Lineage and Descent in Late Imperial China(實行家族:明清家族組織研究),及本書的英文原著Cold War Island: Quemoy on the Front Line。

    譯者簡介

    黃煜文(第一至六章、第八章、第九章)


      國立臺灣大學歷史所碩士,專職翻譯。譯有《美國十二總統傳:從小羅斯福到小布希》、《歷史的歷史:史學家和他們的歷史時代》、《最近比較煩:一個哲學思考》、《世界史》等多部作品。

    陳湘陽(中文版序、第七章、第十章至十四章、附錄)

      自由譯者,世新大學、實踐大學講師。國立臺灣大學外文系畢業,現就讀國立臺灣師範大學翻譯研究所博士班。
     


    目錄

    推薦序/江柏煒
    中文版序
    地圖

    第一章 導論:不尋常地方的尋常生活

    第一部分 日益增強的地緣政治化
    第二章 古寧頭戰役
    第三章 戰地政治(1949-1960)
    第四章 九三砲戰
    第五章 軍事化與金門民防自衛隊(1949-1960)
    第六章 八二三砲戰

    第二部分 軍事化與地緣政治化的變遷過程
    第七章 1960年代:建設為「三民主義模範縣」
    第八章 1970年代:戰鬥村與地下金門

    第三部分 冷戰時期的生活
    第九章 戰地經濟
    第十章 女性的生活:軍妓、閱兵及動員型現代化的象徵
    第十一章 冷戰的鬼與神

    第四部分 去軍事化與後軍事化
    第十二章 去軍事化與後軍事化
    第十三章 記憶與政治
    第十四章 總結:多重邊緣化

    附錄
    徵引文獻
    索引

    規格說明
    • ISBN:9789863501794
    • 叢書系列:臺灣研究叢書
    • 規格:平裝 / 384頁 / 14.8 x 21 cm / 普通級 / 單色印刷 / 初版
    • 出版地:台灣
    運送方式
    已加入購物車
    網路異常,請重新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