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體陪伴靈魂的二十個生活行動

作者:梁祖賢
編者:林香君
出版日期:2023年3月
出版:埋欄文化 My Land Culture
書籍設計:鄭志偉
定價:NT960
埋欄文化 你在年月洗刷的生活中,弄丟了自己的靈魂嗎?這本書提供二十個生活行動指南,是身體和靈魂的同步練習,互為陪伴。
優惠售價
NT$816~960
商品編號: 9789998176607
供貨狀況: 尚有庫存
  • 規格
  • 此商品參與的優惠活動

    加入最愛
    商品介紹

    你在年月洗刷的生活中,弄丟了自己的靈魂嗎?這本書提供二十個生活行動指南,是身體和靈魂的同步練習,互為陪伴。

     

    本書作者為藝術家梁祖賢,她以極細緻的感官體驗,解構我們在生活中以為必然如此的框架。這些生活行動,啟於作者2021年在重慶駐村時所構想的一場「簡單身體運動」的創作:「藝術家索性借用『眼耳鼻舌身意』的六識概念,直接體驗,在過程中以一系列行為建立相互關係,關係即是意義,行動即是表達。最終呈現為這場『簡單身體運動』。」(胡燕子,202112月)在胡燕子的文字中,說明了作者在這一系列的身體行動中,與所在之地發生的關係,意義的聯繫亦存在於此。爾後,梁祖賢將內容和趣味更加擴展,成為人人可參與的生活行動。無論是「在樓梯間走動直至身體發熱」(《像是西西弗斯》)、「無意識地讀圓周率」(《發聲練習》)或是「想像自己是自己的寵物上街散步」(《我是寵物》)等,都能暫緩生活速度、離開各種緊張的功利,放鬆心情,並將身體作為靈魂的陪伴者來依存,無論所在何地,都試圖在這些關係裡尋找生命要義。

     

    靈光多久沒出現在你腦海中?

    我們是否還能遇到「與日常相似卻又有些不同」的時刻?

    或者根本不為了尋找什麼,身體就跟著單純地活動,陪伴靈魂休息。《身體陪伴靈魂的二十個生活行動》是指南,也是起點。

     

    本書包含三本書冊以及二十張行動卡牌。

     

    如何參與——20張卡牌,20個日常生活的行動指引

    1.把本書附贈的二十張卡牌拆下。

    2.任意抽起一張。

    3.進行卡牌上的行動。

    4.品味,並紀錄這段「未知卻安穩」的體驗。

     

    推薦語

    吳衛鳴,藝術家

    看了這本小書,大家也許開始接受:身體既屬於自己,有時亦浮游於意識之外的這一事實。

    作者以自身為藍本,向我們提供一連串足以穿越無常表象、讓自我身體得以重新解讀的感知解碼。

    此際,當代嬗變環境中逐漸消失的「自我存在」,藉以再次獲得了確認。

     

    李銳俊,石頭公社創始人

    這是藝術家的一次思索之旅,也是她的「超前部署」,以行動實踐思考的路徑。Step by Step,這些逐漸向內,愈行愈深的自我練習,也是應對外在世界,學習與自己面對面,回歸己心的練習。既是得著,同時也學習捨棄。她希望我們不要忘記的是:即使世界紛擾,生命的詮釋權仍請緊握在自己手中。

     

    米哈,香港作家

    一本關於身體的習作,更是送給靈魂的禮物。

     

    米哈,香港作家

    一本關於身體的習作,更是送給靈魂的禮物。

     

    魂游,藝術家

    昔有小野洋子的「指令藝術」,讓人在生活中實行異於常規的概念; 今有梁祖賢分享藝術讓她在日常中重新想像自我的練習或行動。

    常說藝術家對世界總有敏銳的觸覺,這本不一樣的作品集,正好讓我們一起從紛擾的生活裏悄悄放空,以不同的小行動,開拓想像的空間,重新觀察、觀照和發現自己和靈魂共存的狀態。

     

    王雁盟,「The Soul Plan 靈魂計劃」主持人、音樂家、占星師

    占星哲學裡,靈性是雙魚的能量,而身體是處女的領域,這是對分的一組星座,形成一個body/mind/soul的軸線,處女不是雙魚的對立,身體也不是靈性的反面,事實上它們是同一件事的不同面向。靈性的旅程需要身體的支持,而身體的完美則是靈魂滋養的顯化。我喜歡這些詩意般的陪伴方法。

     

    作者 梁祖賢

    澳門藝術家。她擅於利用其纖細的女性觸覺創作,試探領域包括錄像、攝影、設計、陶藝及填詞,藉以對生命、對世界作出回應。

    曾於北京、西安、重慶、首爾、台北、香港、澳門展出。近年參展與演出作品有:《簡單身體運動》、《靜默‧影照》、 《靜默‧移轉》(澳門城市藝穗節)、《雲雲—觀念攝影作品展》、《影落此城》(澳門藝術節)、《EXiM—澳門實驗錄像活動》、《腦背山下攝影展》、《20/20澳門字體百分百設計交流展》、《海報設計展‧首爾》。

    在「A' 國際設計大獎」、「澳門設計雙年展」獲得海報設計及書籍設計等獎項。

     

    編者 林香君

    筆名林大香、川井深一。

    於澳門望德堂區經營井井三一繪本書屋,八年來從事與書業有關的各面向工作,目前為兒童哲學導師、專欄作家、藝術書編輯、繪本/展覽/書籍以及閱讀實作的策展、策劃人。

     

    書籍設計 鄭志偉

    SomethingMoon做平面設計師,開書店,會寫字,偶然策劃、出版及做音樂。

     

    出版策劃 林小雯

    於紐約及澳門間生活及工作,從事獨立策展、寫作及藝術行政。其策展視野形塑自紐約及澳門活絡的文化土壤及藝術社群,關注另類的藝術創作和文化實踐,著重以當代策展開啟對話,打破邊界,建立新的連結。曾任威尼斯雙年展澳門館策展人、紐約市政府百分比公共藝術項目 (Percent for Art) , 政府駐場藝術家項目(Public Artists in Residence )策展人。

     

     

    目次/CONTENTS

    書冊 I

    • 編輯序 - 林香君

    • 出版序 - 林小雯

    • 前言 - 梁祖賢

     

    書冊 II

    • 本書簡介

    • 如何參與——20張卡牌,20個日常生活的行動指引

     

    信封(內含行動卡牌)

     

    書冊 III

    • 行動想法分享

      • 行動一 我是誰

      • 行動二 我是寵物

      • 行動三 無意識地看著有意識的時間

      • 行動四 控制呼吸

      • 行動五 像是西西弗斯

      • 行動六 改變自己

      • 行動七 觀看身體

      • 行動八 看多點

      • 行動九 看細點

      • 行動十 自愛

      • 行動十一 等待和諧

      • 行動十二 與世界短暫對立

      • 行動十三 觀看之道

      • 行動十四 種善因得善果

      • 行動十五 向兒童學習

      • 行動十六 發聲練習

      • 行動十七 美麗誤解

      • 行動十八 生物連結

      • 行動十九 世界美好

      • 行動二十 感謝無常

    前言 梁祖賢

     

    面對生命的孤獨。哲學家時常探問生命的意義,若生活本無意義,我們是否該積極前行或是躺平對抗?靈魂探索既無盡也沒有答案,我知道,卻還是不自覺地沉醉其中,對未來的不確定、與生命較勁都成了一種毒癮,恐懼蔓延,慌亂不安。

    面對人與人之間的孤獨、親友伴侶間的生離死別,時間流動,關係與情感變化是常態。無常的人類好像很不可靠,無法彼此倚賴,而相對於別人,自己也同樣是不可靠的,公平,又可悲。即使有一個完美人類能完全信任,像個偉大的母親,不求回報、單向付出,反過來自省:總不能讓自己過度依賴。

     

    世間只得我一個。

     

    面對各種孤獨,向內尋找安定,自己陪伴自己,也可能是最理想的狀態。

    靈魂承載記憶與情感,身體負責地表生命活動,兩者各有所司。

    我習慣把靈魂與身體合稱為「我們」,設計了二十個行動,從眼、耳、鼻、舌、身、意一一著手,暫別靈魂掉入思考的漩渦,把時間交給身體帶領,身體陪伴靈魂。

    這裡不是一個教室,你不需要按順序安排去體驗行動;這裡也不是自助餐,讓你揀取偏愛的行動。你可以採取「抽籤」方法,隨機,不執著,讓事情「偶然發生」。

    當你和我都經驗著本書同樣的生活行動,各自留下不輕不重、相似又不盡相同的足跡,彼此多了些說不清的特殊連結,「我們」與「我們」不相依更不相知,卻為各自的存在點頭問候。這是送給大家及自己的禮物——獨處時最好的陪伴。

     

    出版序 林小雯

     

    小城如澳門,也許容不下許多職業的藝術家,卻自有人將生活「活」成了藝術。倘若藝術不僅是物質與財富,而是一種活法,藝術家所創造的和與世界分享的,也許是以藝術為名的時間。

     

    —— 寫在前

     

    對時間和周遭環境的細膩感受,一直是祖賢創作的靈感來源。

    在她早些年的錄像作品《永永遠遠》(2018)中,水滴逆轉倒流,波濤洶湧後退;不過數十秒時光,便截斷了感受時間的慣性,拮穿關於永恆的假象。

    《詭變日常遇見各種荒誕》(2021)以一系列看似寫實的影像為基礎,呈現各種超現實的情節——石屎森林中的窗格在平移,黃昏路邊的燈柱無限攀升,山間田野內的雞隻在雲上被飼養……詭變的時空,並不指向新的寓言,卻暗示日常的另一種可能。

     

    《身體陪伴靈魂的二十個生活行動》看似是截然不同的行為創作與出版計劃,卻始終貫徹作者對人類如何回應身處時代和社會環境的思考。

     

    它從每個人自身出發,嘗試去問「我是誰」?靈魂能代表「我」嗎?還是我們物質性的身體?還是身體與靈魂的合一,被作者稱為「我們」的集合體?

     

    書中一個又一個的練習,都在嘗試提示讀者,如何關注內心,洞察身體,照料好「我們」。而這種身體與靈魂的回歸,正是一切改變的開始。如同當代女權主義作家奥德雷.洛德Audre Lorde)所說:「照料自己不是自我放縱,而是自我保存,那是政治戰爭中的行為。」

     

    走過變幻而超乎想像的這些年,我們或多或少感受到個人力量的卑微,集體無力不僅是後現代社會的特徵,更是我們這個時代的共同病癥。這本書引導我們從幾分鐘的閱讀出發、從力所能及的行動開始,改變我們的習慣,扭轉我們對約定俗成的事情的看法,甚至敢於「與世界短暫對立」。

     

    也許你會質疑,這樣微小的改變有意義嗎?我們無法從社會和生活中完全撤離,但作者提醒我們,是那每一個微小的瞬間,構成了時間長河中的「我們」。與自己連結,與自然和宇宙連結、與一切非生命連結,去獲得一種感知世界的不同方式吧。當那些不相依更不相知的「我們」找到了彼此,也許我們就可以在看似無縫的現實時空中成就微小的革命。

     

    編輯序 林香君

     

    現代人分秒必爭,如果你有一項緩慢的方法,就等同多了一樣罪行。人類的大腦,有「尋找意義」的本能,現代社會架構,卻又自生集體意義,為了迎合這眾人塑造的「意義」,我們加快身體速度,在這不可見的階梯攀爬而上,間中丟失了靈魂。身體緩慢,便有機會等待被丟失的靈魂。

     

    剛開始接到梁祖賢的想法時,我帶著繪本《遺失的靈魂》去墳場和她會面,這本繪本根據諾貝爾文學獎得主Ilga Tokarczuk 文字延伸而來,說一個忙於工作的人,經常往返出差,有一天竟然忘了自己的名,不知來路,也去路不清。醫生告訴他,「如果有人能從上方俯視我們,他會看到,這世上充滿了匆忙、滿身大汗、疲憊不已的人們,以及他們遲來的、遺失的靈魂」為了等待自己遺失的靈魂,他在城市邊緣找了個小房子,每天就坐在椅子上一直等一直等⋯⋯

     

    我們不必如故事中的人物大費周章,藝術家梁祖賢設計這二十個生活行動,都是在日常生活中就可以進行的動作。打破例常身體運動,成為與靈魂相伴的行動。

     

    有趣的是,在這些行動中,最開始就是和「名字」有關《行動一:我是誰》和《行動二:我是寵物》。名字是咒、是結界,在各種干擾之中,呼喊自己的名,都像是一種由自身出發的「叫魂」,由我們身體發出的行動,去對待與寵愛自己的靈魂。五感是否有可能成為六識,從身體開始。娥蘇拉·勒瑰恩在奇幻小說《地海巫師》中,牧童雀鷹因巫師天賦而被收入巫師學校就讀,但一次和同學鬥法,召喚亡靈,卻出來不知名黑影攻擊他。雀鷹一輩子都被黑影追擊而亡命,最後轉身呼喚自己的「真名」,並與之合體,才得以解決。

    嘗試跟著《身體陪伴靈魂的二十個生活行動》去做,身體與詞語都與靈魂不離悖,我跟著運用它們、不強加控制,有時以之陌生化自己現實的處境(「從上方俯視自己」),彷彿在這些人物關係(無論是水、食物、動物之間的關係)中改變固有的時間感。

     

    我也期待讀者都能在這些行動中,找到自己靈魂的真名。

     

    更多資訊:https://twentyexercises.carrd.co/

    規格說明

    語種 Language
    中、英雙語 Chinese and English

    運送方式
    已加入購物車
    網路異常,請重新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