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人之學:人文、哲學與通識教育

作者: 張燦輝 出版社:香港中文大學 出版日期:2021/09/01 ISBN:9789882372436
香港中文大學出版社
優惠售價
NT$523~578
商品編號: 9789882372436
供貨狀況: 尚有庫存
  • 規格
  • 此商品參與的優惠活動

    加入最愛
    商品介紹

     通識教育與大學教育是甚麼關係?
      怎樣的通識教育才能賦予大學教育一個靈魂?

      自創校以來,香港中文大學結合中國人文精神和西方博雅教育傳統,一直以人文與通識教育作為大學教育理念的基礎。經過近二十年來的努力,大學通識教育建立了「四智性範圍」及「對話課程」,確立有別於其他大學通識課程的「中大模式」。

      張燦輝教授是中大通識教育課程的重要設計者,本書收錄了他對人文學科、哲學及通識教育種種問題的反思,也著重探討中大通識教育課程背後的理念和實踐。通過剖析通識課程的設計,本書從根本上回應了對大學教育的本質與理念的叩問。

    名人推薦

      為「通識教育」定性、定位是每所有作為的大學為完善整體「大學教育」時必須縈繞在心、持續檢討、反省的大事。我毫不猶豫地說,張燦輝教授與他的團隊為中大通識教育所做的定性、定位的工作傑出,而且富於真、善、美三維的智性想像。——金耀基,香港中文大學前校長、社會學系榮休講座教授

      張燦輝教授將他多年來從事通識教育建設的反思和心得結集成文,從教育理想的高度論證通識教育的意義,是十分適時的。他對通識教育的討論,以他對中西文化和哲學思想廣泛的涉獵和洞見為基礎,結合了他對香港特殊歷史文化脈絡的經驗和掌握,豐富了建設通識教育的想像,也為討論通識教育應有的價值和未來發展路向提供紮實的論據和起點。——梁美儀,香港中文大學前大學通識教育主任

     

    作者簡介

    張燦輝


      前香港中文大學哲學系教授及系主任、大學通識教育主任。研究範圍主要包括現象學、海德格哲學、生死愛欲之存在問題,以及攝相現象學。2012年退休後至今出版了11本哲學專著、攝相集,多次在香港和海外舉行相片展覽。

    規格說明
    • 規格:平裝 / 252頁 / 15.2 x 22.9 x 1.26 cm / 普通級 / 單色印刷 / 初版
    運送方式
    已加入購物車
    網路異常,請重新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