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人論政:民國知識份子與報刊

作者: 李金銓
出版社:政大出版社
出版日期:2009/01/15
語言:繁體中文
定價:480元
政大出版社
優惠售價
NT$432~477
商品編號: 9789866475016
供貨狀況: 尚有庫存
  • 規格
  • 此商品參與的優惠活動

    加入最愛
    商品介紹

      本書旨在探討民國時期自由報刊和知識份子的互動、歷史角色及其影響。從理論視野和史料分析,追索並燭照一系列的問題,如中國士大夫向現代知識分子轉型以及文人論政的特徵?何?民國報刊如何詮釋民主自由?當時報刊如何成為自由理想的重要載體和陣地,有何成就與限制?自由主義在中國的命運如何?國民政府如何管制報刊言論?自由報刊的宗旨和報人的觀念為何?各類報刊採取什麼實踐模式?其盛衰榮枯的原因何在,在這個過程當中知識份子扮演什麼角色?民國報刊對後來臺灣的新聞自由和民主運動有何啟示?

      本書是新聞史研究的專著,集合中台港著名民國史和新聞史學者,交叉探討民國時期知識份子與報刊的互動,可謂開風氣之先,有建立規格的意義。


    目錄

    導論 近代中國的文人論政∕李金銓
     一、文人論政
     二、自由與民主
     三、範式轉移
     四、結語

    1 陳獨秀與胡適的自由民主理念∕高力克
     一、兩種自由理念
     二、自主的自由與選擇的自由
     三、憲政民主與大眾民主
     四、結語

    2 《新青年》「通信」欄與五四時期的社會、文化互動∕楊 琥
     一、《新青年》「通信」欄的設置及其演變
     二、「通信」欄的討論話題與編者、讀者之間的思想互動
     三、「通信」欄編、讀之間的人際互動:從通信作者到撰稿人
     四、「通信」欄與五四時期社會、文化的互動
     五、結語

    3 胡適與《努力週報》的創辦∕潘光哲
     一、前言
     二、走向「論政」之路前夕的胡適
     三、「努力社」的創辦
     四、「政治的工具主義」:胡適「論政」的思想準備之一
     五、「幹」的實踐哲學:胡適「論政」的思想準備之二
     六、結語

    4 《獨立評論》與中國自由主義的「命名」∕章 清
     一、晚清及五四時期對「自由主義」的闡釋
     二、《獨立評論》的創刊及其對「自由」價值的肯定
     三、影響「自由主義」理念彰顯的歷史與現實因素
     四、中國自由主義的「命名」

    5 「強有力的中心輿論」:《獨立評論》的社會影響∕張太原
     一、全國人的公共刊物
     二、社會各界的評說
     三、政治實體的態度

    6 抗戰前知識份子在民主理念上的分歧:以《獨立評論》主要撰稿人為中心的分析∕陳謙平
     一、《獨立評論》主要撰稿人的背景分析
     二、主張「獨裁」與「專制」的蔣廷黻等人
     三、胡適等人為「民主」辯解
     四、「獨立評論派」民主理念歧義原因探析
     五、無奈的抉擇

    7 《益世報》與「九一八」後的憲政運動∕鄭大華、禹 江
     一、憲政運動的前提與原則
     二、對國民黨訓政理論和體制的批判
     三、對公民的選舉權與言論自由權的捍衛
     四、對憲法草案的解讀與批判
     五、憲政及其替代品——憲政運動的內在困惑

    8 共和憲政與家國想像:周瘦鵑與《申報.自由談》,1921-1926∕陳建華
     一、前言
     二、「言論自由」的政治實踐
     三、自覺開拓「言論自由」空間
     四、「小家庭」與國族想像
     五、結語:周瘦鵑與「通俗」知識份子

    9 抗戰時期國民黨策劃的學人辦報∕桑 兵
     一、指導平津新聞
     二、以刊物推行黨務
     三、事與願違

    10 《觀察》:自由主義視域中的平等觀念∕高瑞泉
     一、《觀察》雜誌的思想史意義
     二、傳統的啟蒙理想與中左的平等觀念
     三、理論的困境:自由V.S.平等
     四、「第三條道路」的幻想

    11 從「不完全黨報」到「完全黨報」:延安《解放日報》改版再審視∕黃 旦
     一、黨報:政策和理論的衡量
     二、功能與性質:《解放日報》的癥結
     三、目的:改造黨報與改造黨
     四、組織的喉舌:黨對報紙的一元化領導

    12 密蘇里新聞教育模式在現代中國的移植
     —兼論帝國使命:美國實用主義與中國現代化∕張 詠、李金銓
     一、半殖民主義:列強勢力的新聞競爭
     二、在理想主義與現實主義之間:新聞教育向中國輸入
     三、中國對美國新聞教育的採納和適應
     四、結語

    13 由「侍從」在側到「異議」於外:論《自由中國》與國民黨黨國機器的合與分∕林淇瀁
     一、前言
     二、蔣介石身邊的侍從:政協時期的雷震
     三、「自由中國」:從運動到媒體
     四、《自由中國》與國民黨論述的衝突
     五、權者、媒體的鬥爭與角力
     六、民主與獨裁的選擇:反蔣三連任
     七、結語:典範在夙昔

    14 自由化,而非全面民主化:臺灣的游擊媒介與政治運動∕李金銓
     一、黨外政論雜誌
     二、第四台
     三、地下電台對抗地上電台
     四、自由化,沒有全面民主化

    規格說明
    • ISBN:9789866475016
    • 叢書系列:社會人文
    • 規格:平裝 / 424頁 / 29 x 21 x 2 cm / 普通級 / 單色印刷 / 初版
    • 出版地:台灣
    運送方式
    已加入購物車
    網路異常,請重新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