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1960年代

作者: 黃淑嫻
出版社:文訊雜誌社
出版日期:2020/02/05
定價:400元
ISBN︰9789866102455
文訊雜誌社
優惠售價
NT$316~349
商品編號:
供貨狀況: 尚有庫存
  • 規格
  • 此商品參與的優惠活動

    加入最愛
    商品介紹

      要了解現在的香港,要回到 1960 年代!

      六〇年代是一個複雜的年代,香港本身經歷了由難民心態為主導的五〇年代,來到這個階段,戰後在本地出生的一代開始逐漸成長。世界各地出現了戰後以來重要的變化;香港也發生了動亂。雖然社會動盪,各地文化藝術的發展卻異常精彩,香港本土身分正式啟航。本書分為四個部份:文學、電影、藝術及社會,題材多樣和豐富,展示了香港六〇年代的文化特色。這段六〇年代之旅, 絕對不是懷舊。面對眼前香港巨大的變化,我們想明白更多過去的種種。回到六〇年代的場景,是一條很重要的線索讓我們探索未來。

    本書特色

      如果香港能夠從頭再來一次,閉上眼睛,讓我們回到六〇年代。(黃淑嫻)
      一九六〇年代的香港,是今天香港的「前世今生」;若沒有好好研究「六〇年代」,我們將無法好好理解當下。(梁淑雯)
      時代在此翻了新一頁,新的聲音響起。(鄭政恆)
      純真而反叛的一代,都市港青湧現之時代。 (魏艷)
      六〇年代騷動着的批判與前衛,原來早就寫入你我的 DNA 中。(須文蔚)
      那時人們願意相信聲音和符號,會用文字建構想像,在書頁裏擁抱未來。(吳國坤)
      那是一個時尚優雅、年青而躁動的年代。(麥欣恩)
      從 1960 到 2020,一個甲子形成一個循環。 (蕭欣浩)
      文學翻譯的黃金年代 (宋子江)
     

    編者簡介

    黃淑嫻


      作家、香港大學比較文學系博士,現任嶺南大學中文系副教授。研究範疇包括文學與電影、香港文學與文化。 出版散文集《理性的游藝:從卡夫卡談起》(2015),及與攝影師合作的散文攝影集《亂世破讀》(2017)。 短篇小說集《中環人》(2013) 獲第25屆中學生好書龍虎榜十本好書。論文集有《女性書寫:電影、文學與生活》(2014)及《香港影像書寫:作家、文學與電影》(2013)。主編「一九五O年代香港文學與文化叢書」六冊 (2013)、《香港文學與電影》(合編,2012)、《劉以鬯與香港現代主義》(合編,2010) 等。曾任「他們在島嶼寫作」紀錄片系列之《1918:劉以鬯》(2015)及《東西:也斯》(2015)的文學顧問及聯合監製。

     

    目錄

    黃淑嫻  前言
     
    (一)文學
    須文蔚  一九六○年代臺港意識流理論建構源流研究
    宋子江  浪漫何為?──論一九六○年代新浪漫主義在香港的評介
    吳美筠  青年文社熱潮與文學發展
    蕭欣浩  從個人到社會—— 論舒巷城一九六○年代新詩
    鄭政恆  一九六○年代香港的現代主義詩歌──以馬覺為例
     
    (二)電影
    吳國坤  冷戰文化與香港中國鬼魅寓言
    麥欣恩  從「賣豬仔」題材看新聯電影對「南洋華僑」的軟性統戰策略──《少小離家老大回》與秦牧小說改編
    魏  艷  從鄉村的封建大家庭敘事到都市玉女的日常危險──談一九六○年代的三部香港偵探片改編
    曾肇弘  沒有原因的反叛?──漫談一九六○年代粵語片的阿飛
     
    (三)藝術
    盛 虹  從嶺南派到水墨畫──周綠雲一九六○年代藝術追求的改變
    羅劍創  一九六○年代的變革──關於地水南音於香港式微的思考
     
    (四)社會
    梁淑雯  香港《文匯報》文藝版中的「澳門一二三」事件書寫
    黃淑嫻  六六天星、六七暴動與香港文學
    彭嘉林  歷史如何再現──論六七暴動與文學書寫
    劉建華  捲入「六七風暴」的攝影──以右派報章中的幾組身影為例
    周 亮  一九六○年代殖民教育與「第一代香港人」

    規格說明
    • ISBN:9789866102455
    • 規格:平裝 / 366頁 / 15 x 21 x 1.85 cm / 普通級 / 部份全彩 / 初版
    • 出版地:台灣
    運送方式
    已加入購物車
    網路異常,請重新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