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的演化:達爾文性擇理論的再發現

作者: 理查.O.普蘭
原文作者: Richard O. Prum
譯者: 鄧子衿
出版社:馬可孛羅
出版日期:2020/06/06
馬可孛羅
優惠售價
NT$474~522
商品編號: 9789865509255
供貨狀況: 尚有庫存
  • 規格
  • 此商品參與的優惠活動

    加入最愛
    商品介紹

    除了「天擇」,「美麗」也在推動演化!

    重新詮釋達爾文性擇理論的演化生物學鉅作,
    解開天擇無法解釋的動物特徵與行為模式之謎。

    ★普立茲獎決選入圍
    ★《紐約時報》、《史密森尼》雜誌、《華爾街日報》2018年度選書
    ★《第六次大滅絕》作者 伊麗莎白‧寇伯特 力讚
    ★《槍炮、病菌與鋼鐵:人類社會的命運》、《動盪》作者 賈德‧戴蒙 推薦
    ★清華大學生科系助理教授 黃貞祥(Gene)導讀


    從鳥羽特徵到求偶行為、人類的外貌改變與審美觀,
    「性擇」為背後最為強大的驅動力量,
    它不僅開創了這美麗多樣的世界,也為天擇的不足之處,指引出顛覆性的思路!

    人們從未真正明瞭達爾文的偉大之處:他解釋了生物之美從何而來。
    演化生物學界的主流意見認為,達爾文與華萊士共同倡議的天擇理論,足以解釋「生命之樹」的每一根枝幹與分叉:哪些物種會繁衍成長、哪些物種會終結滅絕,以及每個物種的演化特徵。

    然而達爾文卻說:「每當我看到孔雀尾巴的羽毛,就覺得惶恐不安。」孔雀尾巴羽毛誇張的結構和顏色,顯然沒有任何有利於生存的地方,這和其他任何由天擇打造出來的遺傳特徵都不一樣。他苦思許久,終於有了新的看法:這是「性擇」發揮了作用。但對於認同他《物種起源》天擇理論的適應主義者來說,這是一個無法原諒的背叛。因此,達爾文的性擇理論從那個時候開始就經常受到誤解、排擠、甚至遺忘。

    為此,耶魯大學鳥類學家、麥克阿瑟獎得主理查.O.普蘭力圖復興達爾文的觀點。憑藉在全球進行三十餘年的實地觀察研究,從嬌鶲與花亭鳥的肢體和羽色、求偶演示行為和築巢的裝飾品,還有雌雄鴨子的生殖策略和性衝突等行為,重新審視性擇理論的重要性。原來,審美能力與伴侶選擇是獨立於天擇之外,推動生物演化的驅力之一。所有動物的特徵與行為模式,都在天擇與性擇的光譜中取得平衡。

    《美的演化》一書提出了嶄新且獨特的科學視角,不但藉以理解人類與美的演化過程,更能全面客觀地了解我們自己。

    【各界推薦】
    這本書有時教人神往,有時又充滿顛覆,但總體來說極富趣味性。任何一位對科學、藝術或性別有興趣的人(換句話說所有人)都會想要拜讀的。 ——伊麗莎白‧寇伯特,《第六次大滅絕》作者

    一本教人嘆為觀止的紀錄,詳述鳥類等其他動物的外表與性擇。你將會發現許多鳥類為了交配而做的古怪行為。你也將會發現為何人類不分男女都有腋毛;為何哺乳動物的陰莖大多有骨頭,人類的卻沒有;到底伊甸園裡發生了什麼事呢? ——賈德‧戴蒙,普立茲獎得主、《槍炮、病菌與鋼鐵:人類社會的命運》、《動盪》作者

    生命不僅僅只是為了生存的沉悶意志。從繁華的羽毛到奇特的求愛儀式,它洋溢著勃勃生機。 普蘭在本書帶我們進入了這個充滿驚喜的世界,並發現了一個引人入勝的想法:美是生命歷史的核心。 ——卡爾·齊默,《寄生蟲雷克斯:自然界中最危險的生物的奇異世界》(Parasite Rex and Evolution)作者

    一個巨大的智識成就,促使演化理論採取更廣泛的討論空間。相信達爾文也會激賞不已。 ——尼克‧羅密歐,《華盛頓郵報》

    普蘭的職業生涯是豐富多彩的,因此,閱讀這本引人入勝的書,我們將可以了解恐龍羽毛的生長規律、人類女性性高潮的進化基礎、學術父權制的專制以及宛如巨大開瓶器的鴨陰莖。 深入研究及實地考察與出色寫作相結合,得出豐富而吸引人的文字。 普蘭展現的「科學之舞」將說服你接受他的見解,它的智識值得欣賞。 ——阿德里安·巴奈特,《新科學人》雜誌

    讀起來宛如回憶錄、討論起來像宣言,整本書因為普拉姆對鳥類學的熱情而閃閃發亮。 ——艾瑞卡·洛林·米蘭,《科學》雜誌

    規格說明

    平裝 / 480頁 / 21 x 15 x 3.4 cm / 普通級 / 部份全彩

    運送方式
    已加入購物車
    網路異常,請重新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