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藥幽靈:大藥廠如何干預醫療知識的生產、傳播與消費

作者: 瑟吉歐‧希斯蒙都 Sergio Sismondo
譯者: 王業翰, 林士堯, 陳禹安, 陳柏勳, 廖偉翔, 張雅億
出版社:國立陽明交通大學出版社
出版日期:2022/06/01
定價:450元
陽明交通大學出版社
優惠售價
NT$383~422
商品編號: 9789865470272
供貨狀況: 尚有庫存
  • 規格
  • 此商品參與的優惠活動

    加入最愛
    商品介紹

    看見醫藥市場背後的無形之手

    揭露隱身在醫學管理背後的幽靈

     

      大藥廠隱藏在公眾視野之外,它的無形之手伸入研究機構、論文發表規劃師、醫院關鍵意見領袖,甚至是醫學期刊編輯與病患權益倡議組織。希斯蒙都從「知識政治經濟學」觀點分析藥廠如何介入當代醫學,掌握研究與發表的遊戲規則,在背後控制醫藥知識的生產線;以製藥產業及其代理人作為研究主題,探討他們是如何試圖形塑與傳播對自己有價值的醫學知識。希斯蒙都具體指出大型藥廠是如何拉攏為病患吟唱希望的「海妖」、驅使批鬥吹哨者的「巨魔」,並操控為藥廠喉舌的「殭屍」們。這些被幽靈左右的代理人,共同拼湊了藥廠與醫學知識共舞的圖景。

     

      本書透過對藥廠與從業人員的訪查,追蹤了藥物知識與資訊的傳遞途徑——從臨床研究中抽取想要的數據,再找醫師意見領袖掛名發表論文,並透過多重的學術與行銷活動,進而影響醫師、消費者對藥物與治療方式的認知。希斯蒙都在本書中提出「裝配行銷」(assemblage marketing)的概念,描繪藥廠如何打造強大的代理人隊伍,組裝出有利於製藥產業的醫療市場,合理化購買藥品的興趣與行為。

     

      大藥廠猶如盤據在醫學專業背後的幽靈,它的無形之手形塑了醫藥市場的潛規則。

     

      ・專家導讀

      當堅不可摧的論文竟是搭配產品的造勢文宣,研究與利益亦步亦趨時,我們看到《醫藥幽靈》的反省力道──它質疑所有以追求真理為名,操弄知識的生產體制。因此不光生醫製藥,只要市場夠大,產品有利可圖,任何產業都難逃「無形之手」的掌控。──郭文華/國立陽明交通大學科技與社會研究所、公共衛生研究所教授

      遵循法規與實證醫學因而成為當代醫藥市場的重要特徵。然而,即使藥廠依據法規進行臨床試驗開發藥物,並據實以科學數據行銷給醫師,就真的毫無疑慮,不致衍生任何惡意誤導或欺瞞的風險嗎?希斯蒙都的《醫藥幽靈》就對這個看來講究科學證據、又受監管的醫藥市場做出了重要的提醒。──王業翰/病理專科醫師、本書譯者

     

    本書特色

      1. 研究跨國藥廠打造醫療知識的策略、方法及影響。

      2. 揭露醫學論文掛名發表流程、大藥廠管理醫界關鍵意見領袖的方式。

      3. 鼓舞病患與醫師掙脫藥廠掌控,提出七點挑戰製藥產業的改革措施。

     

    名人推薦

     

      ・王秀雲 /成功大學醫學系人文暨社會醫學科教授兼主任

      ・吳易叡 /成功大學不分系、醫學系人社科副教授

      ・吳嘉苓 /臺灣大學社會學系教授

      ・林宗德 /清華大學社會學研究所與通識教育中心合聘副教授

      ・陳瑞麟 /中正大學哲學系講座教授

      ・黃于玲 /成功大學醫學系人文暨社會醫學科副教授

      ・黃文鴻 /陽明交通大學兼任教授、前行政院衛生署藥政處處長與藥物食品檢驗局局長

      ・劉宏恩 /政治大學法律科際整合研究所副教授

      ────齊聲好評(依姓氏筆畫排序)

     

    重磅推薦

      在網路資訊氾濫的今天,諸多我們日常生活中的消費行為,受到資訊傳播影響,醫藥品的選擇也不例外。這種無形的「認知作戰」,連社會各界的意見領袖群也可能難以知覺,在國際性藥廠散布的眾多訊息中被「潛移默化」。

      《醫藥幽靈》作者在本書中,以實例深入分析我們常接收到的專業醫藥資訊,是如何在藥廠的鉅大影響力下,形塑大眾與醫藥專業人員對藥品認知的價值;其影響力所及,連病人權利倡議團體都無法例外。希斯蒙都在本書無私地與世界各國關心醫藥產業價值的群體分享他的研究發現,中文譯本的出版更能促進臺灣關心此一議題人士有進一步的深入了解,謹此推薦。──黃文鴻/陽明交通大學兼任教授、前行政院衛生署藥政處處長與藥物食品檢驗局局長


    作者簡介

     

    瑟吉歐‧希斯蒙都 Sergio Sismondo

     

      加拿大皇后大學哲學與社會學教授,著名STS研究學者,近年致力於探討製藥產業的發展與部署如何對臨床研究產生影響,並聚焦於行銷與科學的交會點。著有《科學與技術研究導論》(An Introduction to Science and Technology Studies)、《無迷思之科學:論建構、實在與社會知識》(Science Without Myth:On Constructions, Reality, and Social Knowledge)等書。

     

    譯者簡介

     

    王業翰

     

      病理專科醫師、陽明大學科技與社會研究所碩士。現任職於癌症基因檢測公司,亦就讀於陽明交通大學公共衛生研究所政策與法律組博士班。關注精準醫學的科技與社會議題,研究主題臨床試驗聚焦於藥物與醫材的臨床試驗與開發、以及基因檢測的管制與應用。

     

    林士堯

     

      臺北人,病理專科醫師,譯有《便宜沒好藥?一段學名藥與當代醫療的糾葛》、《為何我們總是選錯人?人類政治行為的迷思》(共同譯者)。

     

    陳禹安

     

      1993年出生於基隆。畢業於國立長庚大學醫學系、國立陽明大學科技與社會研究所,目前為內科住院醫師。主要研究興趣包括當代醫療的社會研究、醫學史、科技與社會研究。

     

    陳柏勳

     

      中西醫師,畢業於長庚大學中西醫雙主修,國立陽明大學科技與社會研究所碩士,前任衛生福利部臺南醫院中醫科醫師,現為英國曼徹斯特大學科學、技術與醫學史中心博士候選人,關注傳統醫藥與現代社會的互動。

     

    廖偉翔

     

      成功大學醫學系畢業、政治系輔系。波士頓大學健康服務研究碩士。譯有《兩種心靈》等書。現為台大醫院精神醫學部住院醫師。

     

    張雅億

     

      輔仁大學跨文化研究所中英筆譯組畢業,現專事翻譯。譯有《設計大師語錄》、《電影大師語錄》、《料理世界史》、《自然的祕密絮語》等書。


    目錄

    導讀:神鬼生醫的考古手冊──郭文華

    譯者序:觀看醫學發展前緣的反思──王業翰

    中文版序

     

    Ⅰ 藥物行銷的權力與知識

    藥廠的介入

    醫學的知識經濟

    製藥產業的無形之手

    行銷的廣闊視角

    形塑病患與疾病

    本書的資料來源

    尾奏:美國的噩夢

     

    Ⅱ 開採來自健康邊緣的數據

    昂貴研究的興起

    製藥產業對醫學研究的嵌入

    人人都是血之書

    結論

     

    Ⅲ 體制內的幽靈:發表規劃的入門課

    三道謎題

    藥廠論文的背後幽靈

    發表規劃入門/基礎:圈內人的觀點

    手稿範本(Ⅰ)

    按表操課

    製造大量研究

    行銷

    調解而來的知識

    手稿範本(Ⅱ)

    結論

     

    Ⅳ 鬼屋裡的主與客

    大開門戶的醫學期刊

    意見一致的出版社

    制定規則:誰能當作者?

    召喚作者

    作者是否應該擁有取得數據的權限?

    結論

     

    Ⅴ 著魔:打造與管理關鍵意見領袖

    完美的關鍵意見領袖

    醫師關鍵意見領袖

    研究者關鍵意見領袖

    管理關鍵意見領袖

    設法辯護

    結論:創造關鍵意見領袖

     

    Ⅵ 消耗與約束能動性

    第一節:改變習慣

    第二節:配合度的問題

     

    Ⅶ 希望的海妖、憤怒的巨魔,以及其他大聲疾呼的影武者

    在食品藥物管理局裡一次令人滿意的交手

    利用病友權益倡議組織

    傳播希望的同盟

    同溫層中的公共關係

    推廣疾病與治療

    結論:安排病患倡議者的合唱

     

    Ⅷ 總結:藥毒一體的幽魂

    裝配行銷與企業假面

    幽靈管理下的誠信

    掙脫掌控

    致謝

    註釋

     

    規格說明

    平裝 / 400頁 / 14.8 x 21 x 2 cm / 普通級 / 單色印刷 / 初版

    運送方式
    已加入購物車
    網路異常,請重新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