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爾摩沙地形誌:北臺灣

作者:楊貴三,葉志杰 出版社:晨星 出版日期:2020/06/12 定價:690元 ISBN︰9789864439836
晨星出版
優惠售價
NT$531~587
商品編號: 9789864439836
供貨狀況: 尚有庫存
  • 規格
  • 此商品參與的優惠活動

    加入最愛
    商品介紹

     

      臺灣面積雖小,但各種地形均具備且相當精彩

      早在十六世紀大海行時代,福爾摩沙臺灣地形之美,已名聞遐邇。綜觀臺灣地形的豐富性,分以南北探查,北臺灣共計25區:

      1.北海岸西段:火山的遺物∕2.北海岸東段:海嘯來過嗎?∕3.東北角海岸:海上工藝師∕4.基隆火山群:從黃金礦場到緩慢山城∕5.大屯火山群:崇岡湧沸泉、丹山草欲燃∕6.五指山山脈:科學與風水∕7.基隆河:流路之謎∕8.南港山、伏獅山兩山脈:把水平變歪斜∕9.臺北盆地:從神啟到科學∕10.新店溪:誤闖水的地盤∕11.大漢溪:搶水大戲∕12.山子腳、清水坑兩山塊:層階地形、通谷、襲奪∕13.林口臺地:狂風、飛霧下的古新店溪扇洲遺跡∕14.桃園臺地:旱地-祈雨、埤塘、大圳∕15.竹東丘陵:土地的古老意志∕16.苗栗丘陵:矮山迷宮∕17.大安溪:歌唱自然與人文共生的溪流∕18.后里臺地:被斷層與河階撕裂之地∕19.大甲溪:乘著魔毯飛天的河流∕20.雪山山脈北段:逃離與寄情的地理∕21.宜蘭平原:吳沙的抉擇∕22.蘭陽溪:線與面的地理組合∕23.中央山脈北段:邊坡潛移-未被人類馴服的大自然課題∕24.蘇花海岸:虛線的空白地理∕25.立霧溪:橫過古老-鋸切峽谷的壯麗與隱憂

      本書前後歷經5年撰寫,初以《臺灣全志•地形篇》為本,攜帶地圖、相機、空拍機等工具,進行田野踏查、增補、修改。同時參考多種文獻,除了核查富田芳郎、林朝棨、石再添等前人研究的成果外,多有新的發現,期能說明各地形區的地形特徵、成因與演育等,瞭解其來龍去脈。因此,本書可當作認識臺灣這塊土地以及知性之旅的參考,擴增地理科普知識視野。

     

    本書特色

     

      1.有別於台灣地理教科書或學術書之靜態地貌介紹,本書以實地考察的方式進行地形、地景的現地踏查,並考掘地形地貌古今變遷,以空拍輔助,圖文呈現各類型的地形,並以人類所見所得的視角呈現觀察所得,讓地理知識不枯燥,適合一般無科普基礎的讀者,也適合各級老師教學,以及準備升學的一般生。

     

      2.面對氣候劇烈變遷,屬海島地形的台灣,更能強烈感受氣候所帶給在地的影響,斷層、土石流、地層下陷、水災等,地形地貌的改變也相對快速,在在影響民生,若能從地形變遷的角度認識這塊土地,不論防災、開發與建設,思慮及政策就能更周延,也因此,對台灣地形現實現地的了解,就極具重要性。

     

    作者簡介

    楊貴三

      臺中市人,中國文化大學地學博士,彰化師大地理系退休教授。研究專長:地形學、氣候學、地理實察、地方誌編撰等。主要著作:《臺灣活斷層之地形學研究》、《臺灣全志‧地形篇》、《重修臺灣省通志‧氣候篇》、《續修臺北市志‧自然環境篇》、《彰化縣志‧自然地理篇》、《續修南投縣志‧自然地理篇》等。

     

    葉志杰

      屏東東港人,社團法人臺灣人地關係協會理事長,專事寫作,致力於歷史地理學、人地學、地形學,區域地理學(方志學),著有《聽看東港》(野人出版社)、《林口鄉志》、《萬巒鄉志》、《太麻里鄉志》、《左鎮鄉志》、《長濱鄉志》、《觀音鄉志》、《林邊鄉志續編》等書。

      Email:ccyech@gmail.com

     

    目錄

    [作者序]

    人人都該在腳下土地遊蕩

     

    總論

    1 ∕ 地形基本概念

    2 ∕ 臺灣島的位置 

    3 ∕ 臺灣地形概說

     

    北海岸西段──火山的遺物

    1 ∕ 弧形海岸與大屯火山群的關係

    2 ∕ 怎麼區別海階與火成階地?

    3 ∕ 風稜石:以風打磨堅石

    4 ∕ 海蝕門:用浪打穿石山

    5 ∕ 老梅石槽到底是藻礁、灘岩或砂岩?

    6 ∕ 黑與白:磁鐵沙、貝殼沙

    7 ∕ 青山瀑布:看見火山熔岩的流動

     

    北海岸東段──海嘯來過嗎?

    1 ∕ 金山沙灘:金山老街利用沙丘擋風

    2 ∕ 金山岬:燭臺雙嶼是海蝕殘餘

    3 ∕ 國聖沙灘:為何海岬、谷灣交替出現? 

    4 ∕ 野柳岬:女王4,000 歲了

    5 ∕ 翡翠沙灘:想想沙子從哪來?

    6 ∕ 外木山海岸:清法戰爭下的砲臺地理學

    7 ∕ 基隆港:海淹山谷成良港

    8 ∕ 和平島地區:海蝕地形的野外教室

     

    東北角海岸──海上工藝師

    1 ∕ 灣岬相間、濱臺發達、離水地形

    2 ∕ 八斗子岬:八斗夕照、海貝化石富集層 

    3 ∕ 深澳灣岸 

    4 ∕ 濂洞灣東側岬角 

    5 ∕ 南雅霜淇淋奇岩 

    6 ∕ 鼻頭角的海蝕典型 

    7 ∕ 龍洞岬:海蝕洞、地塹與斷層擦痕 

    8 ∕ 突堤毀了和美金沙灣 

    9 ∕ 福隆灣的沙嘴會擺動 

    10 ∕ 三貂角:極東村落馬崗的防浪牆

    11 ∕ 礁溪海岸的蝴蝶紋濱臺、萊萊鼻的侵入玄武岩岩脈

     

    基隆火山群──從黃金礦場到緩慢山城

    1 ∕ 採金:殖民時代的利慾薰心

    2 ∕ 九份、金瓜石憑什麼?

    3 ∕ 地質成因與年代

    4 ∕ 火成岩體與礦床

    5 ∕ 火山群附屬地景:黃金瀑布和陰陽海

    6 ∕ 歷史迷霧下的不同姿態

    7 ∕ 地形造就的兩樣情 

    8 ∕ 油毛氈:伏服風、水之下的九份、金瓜石民居 

    9 ∕ 延續故事不能只靠人文想像

     

    大屯火山群──崇岡湧沸泉、丹山草欲燃

    1 ∕ 臺北有活火山嗎?

    2 ∕ 大油坑底下有岩漿庫

    3 ∕ 大屯火山群還會噴發?

    4 ∕ 郁永河筆下的臺北後山 

    5 ∕ 火山體:金字塔、反經石、火口湖、穹丘 

    6 ∕ 熔岩階地與河川襲奪

    7 ∕ 火山窪地:竹子湖曾遭山崩與熔岩堰塞成湖

    8 ∕ 七星山西坡:晴雨相異的仙氈谷

    9 ∕ 夢幻湖的成因爭論

    10 ∕ 冷水坑是乾涸的堰塞湖?

    11 ∕ 牛奶湖沒有牛奶:臺灣唯一的沉澱硫磺礦床

    12 ∕ 噴氣孔:大磺嘴、小油坑、大油坑

    13 ∕ 大坪熔岩流:火山、河流與斷層的交互作用

    14 ∕ 南磺溪支流湖底溪的石灰華地形

    15 ∕ 大屯、絹絲瀑布

    16 ∕ 擎天崗

    17 ∕ 魚路古道的「魚」爭議:魚貨非漁獲、秋冬限定

    18 ∕ 天母古道、沖積扇

     

    五指山山脈──科學與風水

    1 ∕ 風水臺北城:龍頭、龍珠、龍脈?

    2 ∕ 龍脈:古老地層裡住著龍

    3 ∕ 砂頁岩互層的典型層階地形

    4 ∕ 潛藏的順向坡地質災害

    5 ∕ 南側大溝溪溪谷地形

    6 ∕ 古臺北湖:南望基隆河、臺北盆地

    7 ∕ 孤丘、谷灣、湖塘的成型

    8 ∕ 搶地盤:河流也攻山頭

    9 ∕ 分水嶺會移動:風櫃嘴

    10 ∕ 崁腳斷層帶:翠山- 碧溪步道

    11 ∕ 追尋消失的古河道:士林雙溪

     

    基隆河──流路之謎

    1 ∕ 從煤礦到天燈的平溪

    2 ∕ 河道怎麼受到地質構造控制?

    3 ∕ 曾發生河川襲奪、改道嗎?

    4 ∕ 為何多見瀑布與壺穴?

    5 ∕ 河階、離堆丘透露了侵蝕基準變動

    6 ∕ 水患退散:截彎取直與分洪

     

    南港山、伏獅山兩山脈──把水平變歪斜

    1 ∕ 南港山山脈:崙頭斷層分成東、西稜線

    2 ∕ 伏獅山山脈:試膽的勇腳級郊山

    3 ∕ 東勢格越嶺古道:迷你地形的寂靜山徑

     

    臺北盆地──從神啟到科學

    1 ∕ 西班牙人在神啟下發現臺北盆地

    2 ∕ 地形與地質

    3 ∕ 河道變遷

    4 ∕ 河蝕崖

    5 ∕ 盆緣地形

    6 ∕ 從科學發現臺北盆地

     

    新店溪──誤闖水的地盤

    1 ∕ 古新店溪現形

    2 ∕ 古新店溪的地形演育:兩次古臺北湖

    3 ∕ 源頭封存了前一期地形

    4 ∕ 為何北勢溪的曲流如此發達?

    5 ∕ 龜山癒著丘:富田芳郎的想像命名

    6 ∕ 離堆丘:避水兼禦敵的天然碉堡

    7 ∕ 為何常見支流懸谷瀑布? 

    8 ∕ 埋伏土石流危機的支流平廣溪

    9 ∕ 和美山是古新店溪河床抬升

    10 ∕ 支流景美溪埋積陷落成景美盆地

    11 ∕ 面對舊河道的水患思維

      

    大漢溪──搶水大戲

    1 ∕ 三龜戲水:玉峰溪曲流與三光河階群

    2 ∕ 巨人陣:臺灣典型的平坦稜

    3 ∕ 明池:被蘭陽溪搶水的堰塞池

    4 ∕ 高坡峽谷:插天山背斜與榮華大壩

    5 ∕ 羅浮離堆丘:北橫走在大漢溪舊河道上

    6 ∕ 小烏來瀑布:兼具支流懸谷、硬岩保護

    7 ∕ 風動石:風吹得動嗎?

    8 ∕ 霞雲坪波痕:封存古代淺海沉積構造

    9 ∕ 角板山河階群:劇場河階

    10 ∕ 石門峽谷:石門水庫大壩的選址

    11 ∕ 大溪河階群:古三峽溪搶水的鐵證

    12 ∕ 波光粼粼的大提琴:中庄調整池

    13 ∕ 下游的河道變遷

    14 ∕ 大嵙崁溪遺跡在臺北大學

    15 ∕ 河運的興衰

    16 ∕ 支流大豹溪:湊合十八洞天、雲森瀑布

     

    山子腳、清水坑兩山塊──層階地形、通谷、襲奪

    1 ∕ 山子腳山塊:鶯歌石為單面山的侵蝕殘遺

    2 ∕ 新朝通谷:河川襲奪遺留舊河道和風口

    3 ∕ 大漢溪河谷:埋沒谷與V 字形小斷層

    4 ∕ 清水坑山塊:峰峰相連的分離丘成因? 

    5 ∕ 安坑通谷:谷中分水卻地形迥異

     

    林口臺地──狂風、飛霧下的古新店溪扇洲遺跡

    1 ∕ 地層:古新店溪扇洲

    2 ∕ 放射狀水系切割臺地面

    3 ∕ 狂風和飛霧

    4 ∕ 地理的時間

     

    桃園臺地──旱地:祈雨、埤塘、大圳

    1 ∕ 一望平蕪:郁永河求一樹就蔭不得

    2 ∕ 桃園臺地為何乾旱?

    3 ∕ 怎樣的地理條件造就廣大的桃園臺地?

    4 ∕ 地殼變動形成階梯狀桃園臺地

    5 ∕ 湖口斷層、楊梅北線形下的變形河階

    6 ∕ 反斜崖:伯公岡、平鎮臺地是異常隆起 

    7 ∕ 斷頭河埋下的缺水宿命 

    8 ∕ 神明降駕:溥濟宮、保障宮的祈雨儀式 

    9 ∕ 人民出手:挖埤塘成地面水庫

    10 ∕ 看似隨機、實乃有序:中地理論?

    11 ∕ 國家介入:桃園、石門大圳消滅了埤塘文化

    12 ∕ 斥滷之地:東北風下的海岸荒漠 

    13 ∕ 圍繞「風」與「水」的地方傳說與信仰 

    14 ∕ 草漯沙丘群:古大漢溪的遺物?

     

    竹東丘陵──土地的古老意志

    1 ∕ 河流製造地形 

    2 ∕ 活動構造:新竹、新城、斗煥坪斷層

     

    苗栗丘陵──矮山迷宮

    1 ∕ 隱匿的矮山地理 

    2 ∕ 河階與演育 

    3 ∕ 活動構造:銅鑼線形、倒梯崎線形、銅鑼向斜 

    4 ∕ 壓力脊:斷層帶上的三義通谷 

    5 ∕ 火炎山礫岩惡地 

    6 ∕ 隨季節飄移的城堡:後龍沙丘群 

    7 ∕ 後龍外埔石滬:人造捕魚陷阱 

    8 ∕ 風的物產:白沙屯有風稜石嗎? 

    9 ∕ 過港貝化石層 

    10 ∕ 何時拄杖登高處

     

    大安溪──歌唱自然與人文共生的溪流

    1 ∕ 大安溪峽谷 

    2 ∕ 幾番改道的新、舊山線 

    3 ∕ 河階 

    4 ∕ 遭大安溪遺棄的房裡溪

    5 ∕ 東西向網流阻斷南北交通

    6 ∕ 地形斷碎造就散村化的聚落型態

    7 ∕ 自然風土下的人文物產:大甲蓆帽

     

    后里臺地──被斷層與河階撕裂之地

    1 ∕ 屯子腳、磁磘階地群

    2 ∕ 大甲、鐵砧山、屯子腳斷層與番仔田線形

     

    大甲溪──乘著魔毯飛天的河流

    1 ∕ 蘭陽溪襲奪大甲溪?

    2 ∕ 矗立的岩層:板塊劇烈推擠地帶 

    3 ∕ 合歡溪:翻山越嶺的詭異流路? 

    4 ∕ 梨山邊坡滑動的禍首是合歡溪水? 

    5 ∕ 佳陽扇階:恬靜如畫般的扇階 

    6 ∕ 谷關與新社河階群

    7 ∕ 車籠埔斷層的遺跡 

    8 ∕ 野支河:沙蓮溪與食水嵙溪 

    9 ∕ 高美濕地算是自然美景?

     

    雪山山脈北段──逃離與寄情的地理

    1 ∕ 後造山下的垮塌、傾沒入海 

    2 ∕ 主山稜的適合展望點

    3 ∕ 古今交通線:從淡蘭古道、北宜公路到雪山隧道

    4 ∕ 礁溪斷層崖和硬岩控制的瀑布 

    5 ∕ 聖母山莊:童話般的圓丘

    6 ∕ 雙連埤是河川襲奪、沖積扇堰塞而成

     

    宜蘭平原──吳沙的抉擇

    1 ∕ 滂沱的宜蘭雨 

    2 ∕ 林爽文事變讓吳沙避走三貂社

    3 ∕ 吳沙得以入蘭的地理學思考

    4 ∕ 漢人來了:吳沙入墾宜蘭平原

    5 ∕ 宜蘭平原的沖積扇地形 

    6 ∕ 當宜蘭雨流到三角洲:河川氾濫 

    7 ∕ 沙丘:天然防波堤與防風牆 

    8 ∕ 濕地、沼澤原本就是大自然的水塘

    9 ∕ 沙源減少、突堤效應改變了海岸地形

    10 ∕ 勇於冒險的吳沙

     

    蘭陽溪──線與面的地理組合

    1 ∕ 河谷地形:斷層線谷

    2 ∕ 獨立山是離堆丘?

    3 ∕ 腱狀丘發達:河床寬闊、埋積特盛的產物

    4 ∕ 礫石變西瓜

    5 ∕ 線與面的布置:臺灣少見的龐大扇階群

    6 ∕ 蘭陽溪切割沖積扇的特性

     

    中央山脈北段──邊坡潛移:未被人類馴服的大自然課題

    1 ∕ 撐起臺灣島的屋脊 

    2 ∕ 地形面:南澳山地與太魯閣山地

    3 ∕ 大禹嶺:潛移是公路邊坡難題

    4 ∕ 冰河來過?地形證據與理論雪線怎麼說?

    5 ∕ 高山地形下的生態

     

    蘇花海岸──虛線的空白地理

    1 ∕ 馬偕牧師的造訪

    2 ∕ 未知的虛線世界

    3 ∕ 開山撫番:株守荒山、味如嚼蠟的蘇花古道

    4 ∕ 南澳為界:北沉南抬的地形空間 

    5 ∕ 蘇澳至東澳:連島沙洲是海龜樂園 

    6 ∕ 瓶子:傳說與慾望下的玻璃海岸 

    7 ∕ 東澳至南澳:粉鳥林、南澳扇洲、神祕海灘

    8 ∕ 南澳至和平:海蝕洞、斷尾河、扇洲、潮曲流 

    9 ∕ 和平至崇德:清水大斷崖 

    10 ∕ 崇德至立霧溪扇洲 

    11 ∕ 1882 年古里瑪(F.Guillemard)的讚嘆

     

    立霧溪──橫過古老:鋸切峽谷的壯麗與隱憂

    1 ∕ 不同地質、不同地形

    2 ∕ 壯麗峽谷的隱性危險

    3 ∕ 上游的V 字形峽谷

    4 ∕ 白楊步道、水簾洞 

    5 ∕ 中游的天然壩、河階、湖階打亂了時間

    6 ∕ 黃金河:跟著地理線索去採金?

    7 ∕ 時雨瀑與壺穴 

    8 ∕ 太魯閣峽谷:土地抬升與鋸切的速度有多快?

    9 ∕ 錐麓斷崖:V 字形斷層露頭 

    10 ∕ 山崩:曲流基蝕坡、斷層、脆弱地質的共同產物

    11 ∕ 砂卡礑步道:藍色溪流、灘岩與褶曲 

    12 ∕ 下游的河口複成扇洲

     

    附錄

    名詞解釋

    1 ∕ 地表形態與地形要素

    2 ∕ 構造運動與構造地形 

    3 ∕ 風化作用與崩壞地形 

    4 ∕ 河流作用與河流地形 

    5 ∕ 海水作用與海岸地形 

    6 ∕ 岩溶作用和石灰岩地形 

    7 ∕ 火山作用與火山地形 

    8 ∕ 冰河作用與冰河地形 

    9 ∕ 風力作用與風成地形

     

    主要參考文獻

    規格說明
    • ISBN:9789864439836
    • 叢書系列:圖解台灣
    • 規格:平裝 / 384頁 / 17 x 23 x 1.92 cm / 普通級 / 全彩印刷 / 初版
    • 出版地:台灣
    運送方式
    已加入購物車
    網路異常,請重新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