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潮震盪:從臺灣東岸啟航的北太平洋時空之旅【跟隨研究船和旗魚的航跡,騎乘黑潮的海上故事】

作者: 詹森, 江偉全
出版社:野人
出版日期:2023/12/20
語言:繁體中文
野人
優惠售價
NT$518~574
商品編號:
供貨狀況: 尚有庫存
  • 規格
  • 此商品參與的優惠活動

    加入最愛
    商品介紹

    半世紀臺灣海洋科學研究 以及那些人與魚群的故事

     

    將深海下的世界搬演到讀者眼前,透過最新科研、

    大洋性魚類洄游、古籍探究與漁場演變,深刻認識黑潮與臺灣周遭海洋。

     

      ◎緊鄰臺灣東海岸的黑潮究竟是怎麼來的?又將去向何處?

      ◎為何有些年捕不到魚?有時又大豐收?

      ◎黑潮挾帶的海水因為營養鹽濃度很低,水比較清澈,但為何貧營養鹽環境下漁產卻豐富?如何解開這個「黑潮悖論」?

      ◎旗魚、鬼頭刀這些與黑潮密切相關的海洋生物,是否因氣候變遷產生變化,影響洄游與族群分布範圍?

      ◎黑潮可以發電嗎?

     

      ★最寫實的科學研究歷程,上演雲譎波詭的海洋百態

      ★最在地的鏢旗魚現場,呈現海洋生物與漁民生活的真實面貌

      ★親見科學研究船在海上工作的驚險、辛酸與甘苦

      ★科學家與漁民聯手,為氣候變遷模擬預測提供貢獻

     

      2017年初,緊鄰臺灣東岸北上的黑潮主軸遠離了臺東海岸,形成漁民口中的「苦流」,捕不到魚。3、4個月後,黑潮主軸貼回臺灣東岸,隨之而來的是新港鬼頭刀大豐收。

     

      黑潮是北太平洋遠古人類拓遷的重要途徑,更是全球洋流系統的重要一環。它緊鄰臺灣東海岸,以每天80公里左右的高速將大量高溫、高鹽的海水由低緯度輸送到中緯度海域,主宰沿途海洋環境與氣候,更深刻影響族群遷徙路徑、文化產出、生物流動,以及今日人們的日常生活。黑潮可說與臺灣的環境、氣候、漁業密不可分。

     

      本書兩位作者分別從科學家和漁民的視野,帶大家深入尖端研究與鏢旗魚現場,親眼看見海洋的真實面貌,例如最尖端的研究是如何產生的?海上工作的一天大家是如何度過的?怎麼鏢置旗魚和鬼頭刀?精采寫實,充滿辛酸、樂趣、悲傷與挑戰。

     

      波光粼粼的湛藍底下,孕育無數生命。生動的圖解將解析黑潮與它周遭水體的複雜糾葛,在臺灣附近四大水域的變化與特色,以及魚類的遷徙和漁民生活。例如科研部分,2016年作者與臺大團隊大突破,運用全臺第一具水下滑翔機——Seaglider——的水下類人工智慧行為發現黑潮的水文結構像千層糕!2023年7月國家研究船隊勵進號研究船和美國研究船的北太平洋海上實驗獲得大進展,幫助提升氣候變遷模擬的精準度。此外,各國在海權上的角力直接影響研究船的科學研究,本書中也有第一手現場的親身紀錄。

     

      黑潮直接影響海洋生態,從東北方的鎖管、透抽,到東海岸的旗魚、鬼頭刀,以及蘭嶼的飛魚,這些隨著黑潮而來到臺灣的信魚們,一直遵守著約定,但氣候變遷之後牠們改變了嗎?漁民和牠們之間的關係,又有怎樣的轉折?

     

      我吃下的魚種會不會就是這世界上的最後一條?人類對於海洋生態的干涉和破壞已經太多,藉由本書期盼身為太平洋島嶼子民的我們,理解這一切如何值得珍惜與被保護。科學研究是一代代人的心血累疊而成,或許有天所有人的名字都會被遺忘,但科學研究的貢獻在此,能為一個更好的環境投注點滴。

     

    本書特色

     

      1. 首部精細圖解臺灣東部海洋的科普書

      2. 整理爬梳50年來臺灣海洋科學研究與突破的精采歷程

      3. 全方位了解黑潮:了解黑潮,就是了解我們生存的環境。

      4. 化身魚群身歷其境:透過旗魚和鬼頭刀的標識放流歷程與解析,讀者將身歷其境,一起遊一趟黑潮之旅。

      5. 體驗海上研究甘苦:進入研究船、研究人員的生活,體驗海上風暴。

      指出影響地球未來的關鍵

    規格說明
    • 規格:平裝 / 264頁 / 17 x 23 x 1.6 cm / 普通級 / 全彩印刷 / 初版
    運送方式
    已加入購物車
    網路異常,請重新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