邊緣人格經典自助書全新增訂
介紹臨床新知,重新看見患者這個「人」
本書自1989年發行以來,即為引領大眾了解邊緣型人格(Borderline Personality Disorder, BPD)的經典著作。本增訂版與時俱進,除引介心理療法與藥物處方的最新進展,也深入闡述邊緣人格的病學理論演進、致病因子和解套策略,並力圖使讀者以相對客觀的眼光看待患者,期洗刷這群身心受苦的人所背負的汙名。
邊緣型人格被公認為最令人感到挫折、棘手的精神疾患之一。患者情緒起伏極端且快速,缺乏清楚的自我認同,長期感到空虛,怕被遺棄卻難以與人建立關係,甚至反覆出現失控、自傷或自殺行為。由於不同患者的症狀差異性高,且常伴隨如憂鬱、恐慌、藥物濫用等共病症狀,初判時不易識別,不僅患者自身深感痛苦,從旁照顧的家屬與醫師、心理師、護理師等專業人員,也都深受折磨。
本書主張,搭配專業心理療程與藥物輔助,邊緣型人格障礙者的預後情況是能有所展望的。書中基於支持(Support)、同理(Empathy)、事實(Truth)而提出的SET-UP溝通技巧,長年幫助人們掌握與患者互動的原則,緩解雙方張力,也讓患者有機會感受他們所渴望的人際支持。本書能幫助患者與自身課題共處,學習以新的角度看待過往創傷,建立起獨立的自我認同,這些對於穩定病情均有相當助益。
本書特色
☆ 深入解析邊緣型人格障礙(BPD),結合最新臨床研究與療癒策略,破除汙名、看見患者的真實處境。
☆ 透過SET-UP溝通技巧,與患者有效互動,緩解衝突與誤解。
☆ 協助患者修復創傷、重建自我,陪伴家屬與照顧者找到支持與希望。
共同推薦
吳立健|諮商心理師、臺灣EMDR學會理事
張凱理|精神科醫師、福德身心診所院長
張義平(幽樹)|諮商心理師、明鏡催眠創始人
黃天豪|華人艾瑞克森催眠治療學會理事長
廖偉翔|精神科專科醫師、《與死神曖昧》譯者
陳俊澤|臺北市立聯合醫院松德院區一般精神科主治醫師
謝佳芳|IPA精神分析師,臺灣諮商心理師
謝明憲|臺大醫院精神醫學部臨床副教授
蘇俊濠|諮商心理師、精神分析主題作家
(依姓氏筆劃排列)
本書讓複雜的臨床現象變得可親近,也讓許多曾在照顧或自我理解中感到困惑的人,找到一種語言與結構來承接內在經驗。──黃天豪
從1989年第一版後,這本增訂版深入解析邊緣型人格障礙的成因與治療進展,融合最新研究與實用的溝通建議,是理解與陪伴患者的重要指南。──謝明憲
這是一本談論邊緣型人格的經典好書,從個人、家庭再到社會文化觀點,作者邀請我們以慈悲看待這群受苦的人,並運用SET-UP溝通策略,找到陪伴與治療的希望。──張義平(幽樹)
作者簡介
傑洛.柯雷斯曼(Jerold J. Kreisman, MD)
為傑出的臨床精神科醫師、研究學者與教育家,經常在美國及世界各地演講。除了為期刊《今日心理學》(Psychology Today)撰寫文章、書稿,經營部落格「愛你,想你,恨你」(I Hate You, Don’ t Leave Me)之外,也與郝爾.史卓斯共同執筆撰寫了《時而瘋狂:邊緣型人格者的日常》(Sometimes I Act Crazy: Living with Borderline Personality Disorder)、《心愛的邊緣人來聊聊》(Talking to a Loved One with Borderline Personality Disorder)。柯雷斯曼博士為美國精神醫學會之傑出終身會員。
郝爾.史卓斯(Hal Straus)
出版之個人著作或合著書籍共七冊,涵蓋心理學、保健、運動等領域。他也為美國各大雜誌撰寫專欄,包括《美國健康》(American Health)、《男人健康》(Men’s Health)、《淑女家庭雜誌》(Ladies’ Home Journal)和《紅書雜誌》(Redbook)。近年已卸下美國眼科學會(American Academy of Ophthalmology)出版部總監職位正式退休。
譯者簡介
邱約文
東吳大學經濟學士、英國艾希特大學(University of Exeter)歐盟經濟碩士,曾任新聞局《英文台北紀事報》採訪編輯、《光華雜誌》英文編輯,專事翻譯與寫作。
陳瑾容
台東人,中興法商企管系畢。曾任刊欣媒體專案統籌、元將文化主編,代表作品為《創意百分百》、《5000字國語圖典》。2020年走入心理師的諮商室,接受成人式動力心理治療共五年,同時開展此一領域的閱讀。現為文字工作者,喜好浸潤於文字中,閱讀、書寫、翻譯、編譯,皆為所愛。
推薦序一|認識邊緣型人格的穩定起點黃天豪
推薦序二|邊緣的理解與理解的邊緣廖偉翔
推薦序三|人非症狀──邊緣型人格的愛恨之道蘇俊濠
致謝
作者序
新版作者序
給讀者的話
第一章 邊緣型人格障礙症的世界
第二章 混亂與空虛
第三章 邊緣型人格的根源
第四章 邊緣型人格的社會
第五章 SET-UP溝通策略
第六章 親友的應對方式
第七章 啟動療程
第八章 特定心理治療法
第九章 藥物:科學與希望
第十章 理解與療癒
【附錄一】邊緣型人格障礙症的替代診斷模型
【附錄二】邊緣型人格的演化
【附錄三】中文舊版導讀與序文
【附錄四】相關資源
【附錄五】參考文獻
【附錄六】延伸閱讀
規格:平裝 / 384頁 / 14.8 x 21 x 1 cm / 普通級 / 單色印刷 / 初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