卡米洛.高基(Camillo Golgi)是活躍於十九世紀末至二十世紀初的義大利科學家,他開發出一種細胞染色技術──黑反應,首次揭示了神經細胞的完整輪廓,這項成就宛如伽利略的望遠鏡天體發現,讓科學家終於得以解析如同宇宙般神祕的大腦之結構,奠定了現代神經科學的基礎,並使他與西班牙科學家拉蒙.卡哈爾(Ramón y Cajal)共同獲得了1906年的諾貝爾生理醫學獎。然而,今日大多數人印象中的「高基」,往往只是細胞構造「高基氏體」的代名詞,又或是聯想到他的「敗者」形象:他在諾貝爾獎頒獎典禮上,是如何脫節地堅決反對拉蒙.卡哈爾的神經元理論……
為能讓這位沉寂百年的科學巨擘得到應有的認可,本書作者以其神經科學與科學史的專業,透過豐富、詳實的文獻資料建構出高基的時代背景與其生平,並鉅細靡遺地呈現高基在神經科學、細胞生物學、傳染病學等科學領域的研究歷程,讀者將能看到一位堅定的實證主義科學家窮其一生投入科學研究的學者風範,並深刻地感受到他的科學貢獻之偉大!
作者簡介
保羅.馬札雷洛(Paolo Mazzarello)
帕維亞大學醫學學士,米蘭大學神經科學博士。現為帕維亞大學醫學史正教授,並身任大學博物館系統主席與大學自然史博物館館長。自2007年起成為倫巴底研究所科學與文學學院的成員,並自2010年起成為歐洲科學院的成員。目前擔任多個期刊的編輯委員,並已在《自然》、《刺胳針》等諸多知名科學期刊發表過250餘篇的文章。除了高基以外,另著有其他義大利重要科學家的傳記故事。
譯者簡介
陳壁彰
臺灣大學化學系學士及碩士,美國德州大學奧斯汀分校博士,曾於美國霍華休斯醫學研究所擔任博士後研究員,現任中央研究院應用科學研究中心副研究員。主要研究領域為超解析晶格層光顯微術及樣品膨脹層光顯微鏡;近期研究興趣為利用「高基金屬染色法」作非模式生物組織樣本的染色,配合樣品膨脹術及層光顯微術來呈現全腦三維神經的影像重構。
劉俊鴻
臺灣大學化學研究所碩士。曾於陳壁彰博士的研究室擔任助理,現就業於新竹工業區。
鄭義奮
國防醫學院生命科學研究所博士,博士論文為研究中樞神經系統對心肌缺血再灌注損傷的保護機制,精通實驗動物神經科學技術。現擔任博士後研究員,主要研究範疇為神經生物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