倒騎驢 周日談

作者:游順釗
出版社:唐山出版
ISBN:978-986-307-269-0
出版日期:2025.11. 01
定價:460元
「周日談」,游順釗一個追述往事的專欄
優惠售價
NT$355~392
商品編號:
供貨狀況: 尚有庫存
  • 規格
  • 此商品參與的優惠活動

    加入最愛
    商品介紹

    作者簡介

     

    游順釗Yau Shun-chiu

    語言學家、文史學者,1936年生於香港,2021年逝世於巴黎。香港大學中、英語雙學士,語言學碩士。1968年獲法國政府獎學金赴法留學,自後定居巴黎。1972年受聘法國國家科學研究中心任研究員(隸屬法國社會科學院東亞語言研究中心)。1988年以《手勢創造與語言起源》獲法國國家博士銜。2002年退休,獲頒榮譽研究員頭銜,繼續從事研究工作,同時倡辦並主持「漢學雜談」講座數年。晚年主講「秦史講座系列」。

     

    【出版作品】

    《手勢創造與語言起源:離群聾人自創手語調查研究》,北京:語文出版社,2013。《視覺語言學概要》,北京:商務印書館,2014。「秦史講座」,《華人文化研究》,2019-2023。《祭無言》,香港:青文書局,1997

     

    內容簡介

     

    抱恙不宜抱怨誰

    行將八十鬢毛衰

    若假餘年續翰墨

    同窗共讀倒騎驢

      ── 游順釗

     

    「周日談」,是游順釗從二○一七年至二○二一年他去世前一個追述往事的專欄,共一百二十三篇。當中有他對一生中遇到的中外名人或尋常百姓的記憶,有他所欽佩的歷史人物,他對居住或旅行過的地方的描寫,對喜愛的動物或在中國文化中有發揮作用的動物的申述,對各種文化、歷史、語言和烹飪問題的議論。每篇平均約為二到三頁。有些篇章包含詩歌。大部份都附有照片,主要來自他自己或他親人所拍攝的。

     

    內文試閱

     

    〈巴黎鳳凰書店〉

     

      外國人在中國辦的書店,最有名的一家,當推日人內山完造的內山書店吧。這家書店可以說是,憑魯迅而聞名於世的。據該書店當年一位店員的記述,店的規模不大,且有點慘淡經營的味道。「店堂間裡東西北三面都是一人多高的書架,房子中間還有一排書架,中間的書架後面有一張小桌子,四面擺著一套藤製的沙發。進門是一張寫字檯,面向裡放著,這就是櫃檯了……生意比較清淡……每天的營業額最多不過二、三十元。」(王實良:《魯迅先生與內山書店》)這段文字,也可以用來描寫六十年代末期,巴黎的鳳凰書店。

      鳳凰的店主人貝熱龍先生(Régis Bergeron1923-2007)對中國文化的熱愛也不下於內山,推廣和介紹中國文化也不遺餘力,讓書店一步一步走上軌道。固然,和內山書店的差別,是在鳳凰書店的顧客裡少了一位魯迅先生。這個差別當然是很有份量的。

      有一天我和貝熱龍提起鳳凰和內山的比較,他同意兩者都不但形像,而且神似。鳳凰書店創辦於1964年,創業初年,也飽嘗各種艱辛和風險。1980年書店給暴徒縱火襲擊,見人就打。現在記憶猶新。當時和我偶然一起在店裡看書的,還有同業Guilhem Fabre。現在的新店主Claire Jullien(于蓮,1950-2008)和Philippe Meyer,兩位年輕店員,正在地窖整理書籍。暴徒手段狠毒,將火把扔到地窖去。Claire幸得Philippe冒著生命危險,拖著她走出生天!Claire傷勢很重,特別是臉部。事件後,中國接她到北京,休養一個多月,間接表示對書店的支持。

      Claire回巴黎後,令她的同事驚訝的是,一開口就問:「我什麼時候來上班呢?」

     

      對鳳凰的發展,信息化作出首要的工作。把原來只有五十平方米的面積,擴展到二百,從一層到三層樓。一直以來,鳳凰書店主辦的講演,大都是國際知名的中國作家擔當的,所以是不定期和次數不多。例如熟識魯迅先生的丁玲,就曾經應邀在書店和讀者見面。不知道有沒有人把她的講話錄了音,我還記得當場發生了一個「誤會」。在一個半鐘頭的談話裡,丁玲好幾次提到魯迅先生,並且說為了爭取時間,她會多寫魯迅那種匕首式的雜文。這時有人問,丁玲女士是否也在搞「遵命文學」。丁玲女士立即斬釘截鐵地回答:「我決對不搞『遵命文學』。」事後有人埋怨那位讀者,說他的發問有挑釁性。我看這裡有點誤會。從發言的上下文看,該讀者所說的「遵命文學」是指魯迅先生所說的那種「遵命文學」。魯迅先在他的自選集自序說過,「……那是後來結集起來的《吶喊》,一共十四篇。這些也可以說,是『遵命文學』。不過我所遵奉的,是那時革命的前驅者的命令,也是我自己所願意遵奉的命令,絕不是皇上的聖旨,也不是金元和真的指揮刀。」可能丁玲女士對她生活征途上,好些不愉快的事情,還記憶猶新,所以只感到「遵命文學」貶意的一面。這個誤會可以是問者有意,答者無心。前者是善意的,後者是坦率的。

      近幾年,圍繞著Mélodie Landrot的第三梯隊上場了,業務又更上一層樓。從專營中文書籍,擴展到日文、韓文、越南語。在主辦講座方面,很著重普及,讓更多的不同的讀者群能參與。正由於她的推動和協助,我們才有這個難得的機會,自去年開始,舉辦了這個每月一次,為期兩年的「秦史講座」。

      此文部分摘自我八十年代在《歐洲時報》「學餘隨筆」專欄一文;附圖是我在得悉于蓮噩耗當晚題寫的悼念詞:

     

    鳳凰仙去鳳凰憂

    一鳥巢歸一鳥留

    若問歸巢何所在

    法中二地一高丘

     

    〈《倒騎驢 周日談》引言〉

     

      緣起:要說明這個周日談裡的「倒騎驢」一詞,話得分兩頭,先是何時產生以此為題。

      張果老是傳說八仙中的老大。他留給我們的形象是倒騎著驢子。為什麼騎驢子騎得這樣奇特呢?各家說法紛紜。我猜想他是要向世人象徵性地訴說他的心態:年紀大了,就會不知不覺地專注往事,這一來,把餘下的那段人生路程交給驢子,隨牠怎樣走就怎樣走吧!

    200611月,我在巴黎北郊聖圖安跳蚤市場裡,撿到了一個石灣陶瓷張果老像。原物主是二十世紀初常到中國經商的法國人。

      稍後,一位法國朋友又轉讓了給我一張農民畫的〈趙州橋〉圖片。畫的主題恰巧也是有關倒騎驢的張果老。因此萌生了一個「倒騎驢」的題目,然而一直沒有動筆。

      等到2014年二月初住院期間,在答謝一位朋友的親切慰問和代我轉發書信中,我抄錄了一首近作,內含「倒騎驢」一詞,「抱恙不宜抱怨誰,行將八十鬢毛衰;若假餘年續翰墨,同窗共讀『倒騎驢』」。自後,這飽含哲理和富韻味的「倒騎驢」一語,終日在我的腦子裡縈繞著,像是結了個不解之緣。於是就用它作為這個追述零星往事的網絡名字。

      行文至此,我有一個願。在我想像中,張果老既然信得過他的驢子為他帶路,那麼這頭驢子定不是個笨蛋,自有牠的精靈之處。那麼,我自己雖然回頭看,也希望我心頭裡的那頭驢子,像他那頭一樣靈、一樣可靠,在人生崎嶇的路上,帶引走上一條較為康莊的路來。

      本欄談的條目,是按書寫過程的順序,不作分類組合。現循書的體例,將內容作了分類組合,以方便讀者閱讀。至於內容,絕無半點像費老晚年說的重頭話「回頭來看看,就是想給老百姓增加一點財富……」。(見方李莉2005年編著《費孝通晚年思想錄》第二頁)執筆時,只選那些有趣可讀的見聞,不求深意,約以三幾百字的短文寫出,原則上,每周選貼一則,較長的或會分作兩次,短的就以多增一、兩則湊數。

     

    2017713

     

    目次

     

    6      鳴謝

    13    《倒騎驢 周日談》引言

     

    【一】人物

    16    聚與散

    17    語言學孤兒院的掌門

    20    她留下的側影

    26    喜獲贈《八十春秋》

    28    鄭板橋的環保觀

    30    恩師格林青(1917-2000

    36    商衍鎏集劍南句竹刻

    39    喜獲商老書贈夜雨寄北

    41    給驢子牽著走的日子

    43    時代前沿的李贄

    45    交遊零落今又是

    48    是時代辜負了他

    51    追記羊牧之先生

    54    難得的哥哥

    57    憶國畫家關老萬里

    60    天主教與我

    63    君子之交淡如水──憶兆傑

    65    我認識的唯一的一個香港人

    68    故友王魯的遺墨

    71    有眼不識泰山

    73    眾人的婆婆

    76    過重的擔子

    80    睹物思親

    84    油麻地官立小學勞惠群校長

    87    懷念故友郭幽

    89    年少氣盛,大言不慚

    91    憶故友黃湛森(霑)

    93    悼念李學勤先生

    95    婦女節聯想起的親情

    97    悼念Pauline Bentley Koffler夫人

    99    淺水長流──悼傅懋勣先生

    101  生於斯,長於斯,死於斯

    103  憶鮑耀明兄

    105  毛澤東教我感嘆的幾件「瑣事」

    107  微華山上藏龍多

    110  巴黎鳳凰書店

    113  《嘉樂君子》──追憶李師嘉樂

    118  憶艾青

    124  殘宵猶得夢依稀

    128  一個名副其實的塞翁傳奇

    131  悼念故友Maria Luísa Broseta Martí

    134  魯迅的婦孺觀

    136  她給我留下的童年片段

     

    【二】文物,習慣

    142  無獨有偶

    144  賣花姑娘插竹葉

    146  諸葛亮與張果老

    148  窗口稅今昔

    151  先生與博士

    153  不乏韻味的座右銘

    157  記憶與玫瑰

    159  童年的港鄉

    163  國寶失散與海外弘揚

    166  從「廁所峰會」到「廁所革命」

    169  誰得此風氣之先?

    171  櫸葉下

    173  談香

    175  瓷像藝術

    178  兩人對談,三人成座

    180  狂人夢話

    183  不倒翁

    186  得可償失

    188  象佛店──就快榮遷的古董店

    191  街頭流浪書意濃

    195  黃土情意結

    197  何可一日無此君

    199  親娘的回眸

    203  「巴黎女友新書選題會議」側記

    206  介紹一個婦女讀書會

    208  市居與鄉居

    210  微華山鐘為誰鳴

    213  竹報平安與No news is good news

    214  從數綿羊到默誦柳七三蘇

    217  逆境後看古今中外復蘇的抉擇

    219  佳麗三千

    221  玉石緣

    224  漫漫故鄉路

     

    【三】動物

    230  山居賞蝶  三章

    232  寓言一則

    233  松鼠開戶口

    234  蜘蛛的人生哲學

    235  戊戌狗年人犬同歡

    238  我傻了眼了──微華山四寵

    240  是牠介紹豐子愷給我

    243  漁歌晚唱

    246  迎豬年,給豬分清個黑白

    248  十二生肖的豬

    250  屋簷下的豬牛羊

    253  小麻雀的翅膀

    256  蝦的暇想

    258  賀鼠年  慶新春

    261  禁居令、禁足令

    262  中國鳥文化新解

    266  豬和歐洲文化

    269  賀牛年  慶新春

    271  牛在西方文化

     

    【四】食物

     

    【五】地方

     

    【六】語言

     

    【七】歷史-考古

     

    規格說明

    ISBN9789863072690

    叢書系列:唐山文學

    規格:平裝 / 368 / 23 x 17 x 1.9 cm / 普通級 / 單色印刷 / 初版

    出版地:台灣

    運送方式
    已加入購物車
    網路異常,請重新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