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簡介
王文隆
1944年生於台灣宜蘭市。1964年台北工專機械科畢業。
1971年美國麻省理工學院(M.I.T.)核子工程博士。曾任職於卡內基美濃(Carnegie-Mellon)大學、勞倫斯柏克萊(Lawrence Berkeley)國家實驗室,做博士後研究(Post-Doctor)。1975年到阿崗(Argonne)國家實驗室核子安全工程師,1980年到貝爾實驗室 (Bell Labs),成為傑出研究員,直到退休。
2000年開始獨立業餘研究道家哲學。分析東西方哲學後發現傳統道家所討論的並非《道德經》的邏輯,但是傳統道家已經被接受並且非常普遍,必需更正。發現老子的真正基本邏輯和古希臘哲學、西方哲學及佛家哲學並無兩樣。
《道德經》方面的著作主要是中英對照,在亞馬遜(Amazon)網路出版《天然、獨立思考叢書》(Nature, Independence Thinking Series)。
◎ 內容簡介
擺脫一千八百年來的迷思
恢復《道德經》的邏輯結構
完全脫離傳統道家的矛盾,建立一個普世的思考邏輯!
本書提出「新典範的道」對《道德經》有明確邏輯的解讀,消除傳統道家的模糊邏輯。是近兩千年來重要的發現。
這本書是談老子《道德經》的邏輯結構。原來的《道德經》有清楚的邏輯結構,但是被傳統道家扭曲了,以致邏輯模糊不清,《道德經》變成一部「深不可解」的書。《老子原論》是根據馬王堆版本來恢復老子原來的邏輯,包括「正反合」和「建立共識」的論述。
◎ 內文試閱
節錄自〈第三章 舊典範的迷思〉
這本書的確是一個很重要的里程碑。新的典範排除傳統道家所引進的「有生於無」及「以無為道」,才能還原老子《道德經》原來的邏輯結構。
其實,老子的邏輯結構不只是在歷史上被遺忘的,《道德經》也被改成符合當時的觀念。幸虧1973年發現了馬王堆的版本是比較接近原來《道德經》的邏輯結構。我們只提出傳統道家「貴無論」的錯誤。其實,郭象 (252-312) 說:「無既無矣,則不能生有。」崇有論以「有」為世界本體。這些都是把「有、無」當作真的,偏離老子「有無相生」的中心意義。
我們更關心的是,傳統道家在社會中產生許多負面影響,使社會失去邏輯的重要,又認為傳統道家是中國的主要思想。我們希望用新典範可以恢復邏輯的重要及避開傳統道家的錯誤。
傳統道家還以為中國傳統有一個西方沒有的特殊思想,於是歷代傳統道家勉強提出各種論述,認為「有生於無,以無為道」是基於老子的《道德經》。
《道德經》是普世哲學書
更重要一點,老子《道德經》是一部哲學的書,原來的邏輯結構和西方哲學和佛家哲學是相通的。根據馬王堆版本,老子的思維和黑格爾的辯證法幾乎是相同的,也和康德、海德格有相似的地方。(見附錄A)。老子的邏輯亦與柏拉圖和佛家的想法一樣 (見附錄C)。所以,《道德經》本身並不是中國「獨一無二」的思想,而是一個普世的哲學。
這樣,我們可以消除「中外之分」,讓台灣社會可以直接和世界的想法互相交流,不會在基本思想上產生「格格不入」的想法。這對台灣的社會非常重要,可以和世界一起努力。
另外重要的是:老子《道德經》邏輯結構也可以直接應用在個人生活和建立多元的社會上,使我們的社會不再分裂。我希望可以回饋台灣社會,認為這個邏輯可以用在我們面臨的社會問題。
也許有人會指出,傳統道家的論述已經存在一千八百年,歷代幾乎都沒有學者有不同的意見,不可能有任何大的錯誤。但是,我們面臨上述的證據,傳統道家使《道德經》失去的邏輯,而無法成為一個古代的哲學。我們必需面對這個嚴肅的問題。
◎ 目次
自序 I
什麼是典範轉移? XII
第一章 老子哲學的邏輯 1
有無之爭 2
「同異論」的觀念 5
老子的三個基本觀念 11
《道德經》第一章的邏輯結構 13
老子哲學的邏輯結構 15
老子所用的術語 19
第一章的術語分析 22
「無、有」成為太極圖 29
超越「有、無」的論述 31
《道德經》主要有關的章句 31
再說三個層次的模型 34
老子哲學互動模型 38
老子的「兩諦論」 40
老子特殊的「實象兩諦論」 41
老子邏輯結構的總結 42
第二章 邏輯的延展應用 48
實用的例子 50
社會生活的應用 65
應用的結論 78
第三章 舊典範的迷思 82
貴無論的假設 86
舊的典範的原因 91
新典範的重要 92
《道德經》是普世哲學書 93
第四章 「老子原論」是什麼? 98
第五章 結論 107
【附錄】
附錄A:老子與西方哲學 117
古代的西方哲學 118
西方的道家學者 122
黑格爾和老子 129
東西方哲學的共同點 132
附錄B:老子與佛家哲學 136
中觀論和心經 142
菩薩和佛陀 144
佛家與老子哲學的共同點 145
附錄C:「一與多」的問題 149
老子的實象有「一與多」性格 150
新柏拉圖主義的「一與多」關係 151
佛家哲學的「一與多」關係 154
老子哲學的世界觀 158
消除中外之分 160
年表 163
參考資料 165
錄影檔,台語發音 166
作者簡介 169
【圖例】
〈圖一〉「同異論」的邏輯結構 9
〈圖二〉老子邏輯的基本結構 15
〈圖三〉老子邏輯的基本結構 20
〈圖四〉老子的太極圖 30
〈圖五〉實象化程序 38
〈圖六〉家庭的共識結構 51
〈圖七〉「說謊」與「不說謊」 53
〈圖八〉雞蛋問題 54
〈圖九〉白馬非馬 55
〈圖十〉大堆與小堆 57
〈圖十一〉「山、水」的互補 58
〈圖十二〉公平的原則 60
〈圖十三〉粒子和波 61
〈圖十四〉知不知、不知知 62
〈圖十五〉上帝的全知 63
〈圖十六〉我與社會的關係 67
〈圖十七〉自由的真義 70
〈圖十八〉新的山頭主義 71
〈圖十九〉「當下」的結構 73
〈圖二十〉時間的變化 75
〈圖二十一〉台灣與世界 76
〈圖二十二〉貴無論與老子哲學 87
〈圖二十三〉黑格爾的邏輯結構 125
〈圖二十四〉程序哲學 127
〈圖二十五〉佛家的邏輯結構 138
〈圖二十六〉新柏拉圖主義的邏輯結構 153
〈圖二十七〉佛家「一與多」的邏輯結構 156
ISBN:9789863072508
叢書系列:唐山論叢
規格:平裝 / 200頁 / 15 x 21 x 1.0 cm / 普通級 / 彩色印刷 / 初版
出版地:台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