沒有人是一座孤島:運用「社會性基礎設施」扭轉公民社會的失溫與淡漠

作者: 艾瑞克.克林南柏格 Eric Klinenberg 譯者: 吳煒聲 出版社:臉譜 出版日期:2021/01/09
臉譜
優惠售價
NT$332~367
商品編號: 9789862358832
供貨狀況: 尚有庫存
  • 規格
  • 此商品參與的優惠活動

    加入最愛
    商品介紹

    民主社會要能持續健全運作,不能只追求共同的價值觀,民眾是否享有能夠交流的空間也很重要!在這些地方,重要的人際連結得以建立,只要社會性基礎設施強韌,鄰里便能蓬勃發展,社會才會有良性對話。

    包含台灣在內,許多國家現今都面臨大難題──人心普遍淡漠、公民社會失去活力,資本市場中的瘋狂競逐與個人主義也導致社會失溫,原子化、散沙化現象日益明顯。究竟我們該怎麼思考因應,重新凝聚起社區與社會?面對這個當務之急,紐約大學社會學者艾瑞克.克林南柏格認為,比起追求表面上共同的價值觀或意識形態,能讓大眾實際齊聚交流、培養感情的「社會性基礎設施」,可能才是那帖關鍵靈藥。

    與交通運輸、自來水、能源供應等實用導向的硬體設施不同,所謂的「社會性基礎設施」,更著重於讓民眾能夠交流、聯繫情感,像是圖書館、公共運動場、都市農地甚至校園,都可算是社會性基礎設施。它們擁有多元功能,可以提供教育推展、保健養生、社區與文化發展、社會救助等多種服務,讓人們自然強化向心力,降低甚至消除人際藩籬。

    而在氣候變遷致使天災頻繁、疫情橫掃世界的今日,社會性基礎設施更可幫助大眾建立互助網,在自保的同時也強化社會韌性,小至鄰里困境,大至影響整個社會的災難,社區成員都可相互扶持、共同向主政者提出訴求、齊心防災……,好處不勝枚舉。


    作者簡介
    艾瑞克.克林南柏格Eric Klinenberg      紐約大學公共知識中心主任,同時也是一位社會學者。除了出版書籍與學術文章外,克林南柏格也為《紐約時報》雜誌(The New York Times Magazine)、《時代》雜誌(Time Magazine)、《財星》雜誌(Fortune)、《華盛頓郵報》(The Washington Post)、《衛報》(The Guardian)等媒體供稿。他與阿茲•安薩里(Aziz Ansari)共同撰寫的前作《救救我的羅曼史》(Modern Romance,繁體中文版由天下文化出版)曾高踞《紐約時報》暢銷書榜第一名。克林南柏格在台灣出版的作品另有《獨居時代》(Going Solo:The Extraordinary Rise and Surprising Appeal of Living Alone,漫遊者文化出版)。歐巴馬總統任內曾針對全球氣候變遷而推動新式前瞻基礎建設計畫,也為此舉辦設計競圖:「用設計重建」,克林南柏格受到延攬,擔任該次競賽中的研究主任。
    個人網站:ericklinenberg.com;推特:@ERICKLINENBERG。

    譯者簡介
    吳煒聲      美國蒙特瑞國際研究學院中英口筆譯組碩士。現為國立清華大學與交通大學外國語文學系兼任講師及自由譯者。致力於英語教學與中英翻譯研究,建立「天地無用」部落格,分享多年的學習英語心得。


    目錄

    前言 社會性基礎設施

    第一章 聚集之地

    第二章 安全之地

    第三章 共同學習之地

    第四章 維繫健康之地

    第五章 共有之地

    第六章 共同防災

    結論 下次動土開工之前

    規格說明
    • ISBN:9789862358832
    • 叢書系列:臉譜書房
    • 規格:平裝 / 352頁 / 21 x 14.8 x 2 cm / 普通級 / 單色印刷
    運送方式
    已加入購物車
    網路異常,請重新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