威權政治之困境:新加坡未來政治想像

作者: 施仁喬, 劉浩典 譯者: 鄺健銘 出版社:季風帶文化有限公司 出版日期:2021/12/31 定價:390元 ISBN:9789860611144
季風帶
優惠售價
NT$301~333
商品編號: 9789860611144
供貨狀況: 尚有庫存
  • 規格
  • 此商品參與的優惠活動

    加入最愛
    商品介紹

    內容簡介

      未來新加坡執政黨會否開啟國家民主化新時代?

      旅港新加坡學者之城邦國家政治沉思錄

      • 新加坡的威權管治模式正處於何種困境?

      • 為何新加坡執政黨崇尚精英主義,卻會利用民粹主義,以應對社會聲音?

      • 為何新加坡執政黨需要主動開啟國家民主化新時代?

     

      後李光耀時代的新加坡政治,一直受各界注視。在二〇二〇年大選,新加坡人民行動黨依然贏得選舉,繼續執政,但其得票率下降約百分之十,反對黨所得國會議席數目增至歷史新高,共得十席。

     

      對於未來新加坡政治會有何種走向,各界分析未有定論。評論者間漸有的共識是,新加坡管治模式已現暗湧,人民行動黨政府需要變革,以應對新的國家政治氣候轉變。

     

      新加坡未來政治想像,可概分為兩類:第一類,以人民行動黨為中心;第二類,以新加坡社會為中心。《威權政治之困境——新加坡未來政治想像》的兩位作者、新加坡學者施仁喬(Cherian George)與劉浩典(Donald Low)主張前者。他們肯定人民行動黨過去的治績,亦認為未來新加坡國家發展仍能受益於其強有力的管治風格,故此他們在《威權政治之困境——新加坡未來政治想像》之中,直指人民行動黨政府治國方式的各種弊端,希望喚起其善意,使之明白,建構更為平等與公義的社會,發展更為民主與公平的政經制度,拓展政治多元空間,增強政府的問責度,皆合乎新加坡的國家乃至執政黨利益。他們相信,若然人民行動黨政府能夠及早利用其管治優勢,自內而外推動變革,從執政黨乃至國家前途角度看,這都將會是最佳情景。

     

      在新加坡之內,《威權政治之困境——新加坡未來政治想像》的觀點不一定會盡得掌聲,但在華文世界之中,這是立足於新加坡本土、理解新加坡政治生態特質與轉變的重要參考文本。

     

    專文推薦

     

      P•W•普雷斯頓(P. W. Preston,英國伯明翰大學政治社會學系榮休教授,Singapore after Lee Kuan Yew作者之一。)

      韓俐穎(Kirsten Han,新加坡獨立記者)

      黃偉豪(香港中文大學數據科學及政策研究課程主任)

      李鎮邦(香港理工大學應用社會科學系助理教授)

     

    作者介紹

    作者簡介

     

    施仁喬(Cherian George)

     

      新加坡人,前新加坡《海峽時報》(The Straits Times)記者。移居香港之前,曾為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學(Nanyang Technological University)學者。現為香港浸會大學傳理學院副院長(研究及拓展),近著包括Hate Spin: The Manufacture of Religious Offense and Its Threat to Democracy。

     

    劉浩典(Donald Low)

     

      新加坡人,移居香港之前,曾為新加坡李光耀公共政策學院(Lee Kuan Yew School of Public Policy)副院長。現為香港科技大學公共政策研究學部高級講師及實踐教授與新興市場研究所所長。

     

    譯者簡介

     

    鄺健銘

     

      台灣季風帶文化總編輯。曾負笈新加坡李光耀公共政策學院、在新加坡從事研究工作。著有《港英時代:英國殖民管治術》與《雙城對倒:新加坡模式與香港未來》,合著著作包括China’s Influence and the Center-periphery Tug of War in Hong Kong, Taiwan and Indo-Pacific﹑East Asia: Developments and Challenges﹑Hong Kong Under Chinese Rule: Economic Integration and Political Gridlock與《社運年代:香港抗爭政治的軌跡》。文章散見於The Diplomat、Asian Survey;香港《信報》、《明報》、《經濟日報》、《亞洲週刊》、《立場新聞》、《端傳媒》、《評台》;新加坡Channel NewsAsia、《聯合早報》;馬來西亞《當代評論》、《燧火評論》;台灣《上報》﹑《新新聞》﹑《風傳媒》、《關鍵評論網》、《故事》;中國《參差計劃》等。

     

    目錄

    推薦序(一)後李光耀時代的前世今生╱P・W・普雷斯頓 3
    推薦序(二)事先張揚的警告——論新加坡政治生態的悄然轉變╱韓俐穎  11
    推薦序(三)新加坡與人民行動黨:改革的臨界點╱黃偉豪 17
    推薦序(四)展望後李光耀時代的新加坡政治╱李鎮邦  21
    導讀  另一種國家與社會關係想像
    ——讀《威權政治之困境——新加坡未來政治想像》╱鄺健銘  29
    繁體中文版作者新序
    書寫《威權政治之困境——新加坡未來政治想像》的三大前設╱施仁喬、劉浩典37
    英文版作者原序
    自由與現實政治——後李光耀時代的新加坡模式發展圖譜╱施仁喬、劉浩典 45
    緒言  轉變中的新加坡與人民行動黨之應對  57
    人民行動黨自我革新? 58
    人民行動黨政府之認受性 60
    新加坡之變 60
    新加坡未來管治議題 62
    人民行動黨與新意識形態 67
    本書結構 69
    第一部分  二〇二〇年大選、全球疫情、新加坡挑戰 

    第一章  新加坡之隱憂 73
    關於二〇二〇年大選結果 74
    人民行動黨的競選表現 75
    人民行動黨政府的管治前路 78

    第二章  二〇二〇年大選與世代矛盾 81
    盛港選區效應 83
    新加坡政府的改革空頭支票 85
    公民社會之崛起 88

    第三章  新加坡的發展與民主  91      
    政治制度的三種形態 93
    現代化理論在新加坡 94
    威權主義之可持續性與國族主義之崛起 96
    新加坡威權主義之進化 100

    第四章  改革之必要 103
    社會怨氣與新加坡政府之反應 104
    人民行動黨的團體迷思 106
    人民行動黨與民主改革進程 108

    第五章  危機之啟示  113
    新加坡政府應對疫情之表現 114
    疫情的教訓——多元與人性之必要 117

    第二部分  經濟發展與社會公義   
    第六章  效率以外——論國家復原力與社會公義 123

    疫情後的經濟危機  124
    效率與其侷限 125
    論社會復原力之必要 126
    社會公義與平等 130

    第七章  反思新加坡的外勞處境與國家生產力 133
    新加坡生產力之不足 134
    新加坡之工業政策 136

    第八章  論新加坡的新財政契約 139
    關於增加銷售稅 140
    拋棄經濟教條之必要 141
    增加銷售稅之外的經濟政策想像 143

    第九章  關於資產稅 147
    新自由主義之影響 147
    關於開徵資產稅 149

    第十章  令人尷尬的新加坡族群議題 153
    新加坡大選與族群議題 154
    論新加坡的多元文化主義政策 155
    拋棄李光耀時代教條之必要 157

    第三部分  新加坡的國家民主與政府問責
    第十一章  新加坡的民主前路 171

    新加坡的反對黨力量 172
    新加坡執政黨對選民的不對稱期望 173
    國會內的超級多數  176
    關於民主政制 181

    第十二章  論設立新加坡申訴專員機制之必要 183
    從新加坡總統大選說起 184
    新加坡的管治排名  186
    設立申訴專員公署之必要 189

    第十三章  重鍊新加坡的媒體生態 191
    新加坡的媒體管理模式 192
    另一種媒體管理想像 195
    改革媒體管理模式之路 199

    第十四章  新加坡模式之下的社會激情 205
    實現激情(Passion Made Possible)——廣告口號的理想與現實 206
    被懲罰的新加坡社會激情 206
    關於管治的三種溝通模式 207
    新加坡的管治溝通模式 209

    第十五章  新加坡政治新常態下的自由思想 215
    新加坡的政治新常態 216
    應行的新加坡政經改革 218
    新加坡的公義城市願景 219
    人民行動黨思想僵化? 226

    第十六章  新加坡作為開放城市之必要 227
    新加坡的管控與自由 228
    民主政制下的選舉與人民行動黨 229
    新加坡的言論自由  232

    第十七章  民粹主義與人民行動黨 237
    關於民粹主義在新加坡 239
    精英與大眾 241
    民粹式國族主義之誘惑 244

    第十八章  新加坡的「抵制文化」(Cancel Culture) 251
    新加坡的「抵制文化」 253
    「抵制文化」的散播者 254

    規格說明
    運送方式
    已加入購物車
    網路異常,請重新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