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所收藏的「玩具」:
維多利亞房子、水怪、羅馬尺、千花、天使、精靈、小淑女、浮士德、金絲猴、陀螺、烏篷船、聰明蛋、械人機、摺龍……
陳寧找我替周刊寫專欄,吸引我的,是可以配上彩圖。我想了一下,還有什麼沒寫過呢,有了,玩具。我一直玩玩具,可沒有寫過玩具專欄,當然,過去寫了大半生的專欄,論什麼主題,其實也只是我的玩具,我玩得很認真。對我來說,玩玩具也是一種學習的過程。設計玩具,好的玩具,本身就是一種創作。我玩的是玩具,但我欣賞的是那種創作的心靈,那是單純的小世界,讓人稍稍離開複雜,而日漸不好玩的大世界。」
「每周一篇,我寫了兩年多,往往一寫五六篇,然後交朋友發去打字,要不是自覺要變換一下模式,我還可以繼續寫下去,玩下去。家中還收藏了不少玩具可寫哩,例如摩洛哥那七個民族布偶,我自以為是鎮箱之寶;又有半米高的 3D 公仔,是洋娃娃中的精品,因為她是球形關節,用繩索整個穿連起來,結構高難度。此外,總有大小朋友送我新玩具,我精神好了去逛街,也會見獵心喜。」── 西西
-----------------------------
後記
陳寧找我替周刊寫專欄,吸引我的,是可以配上彩圖。我想了一下,還有什麼沒寫過呢,有了,玩具。我一直玩玩具,可沒有寫過玩具專欄,當然,過去寫了大半生的專欄,無論什麼主題,其實也只是我的玩具,我玩得很認真。而且,對我來說,玩玩具也是一種學習的過程。設計玩具,好的玩具,本身就是一種創作。我玩的是玩具,但我欣賞的是那種創作的心靈,那是單純的小世界,讓人稍稍離開複雜,而日漸不好玩的大世界。
不過,如果我二十八歲時打正旗號寫《我的玩具》,恐怕就會有人說我玩物喪志,青少年不宜。我如今七老八十,提出這個想法,卻受到身邊朋友的鼓勵,盡情地玩吧,好像當是小時沒有什麼玩具的補償。其實小時的生活雖然比較困難,仍然
可以找到不少玩具,辦法是就地取材,例如法國梧桐的落葉,我們小孩子也玩個不亦樂乎。這些玩具,讓我們忘乎所以度過艱難的歲月。不過,大概八九年前我寫了《縫熊志》和《猿猴志》,又縫了一批毛熊和猿猴,也會有不認識的人,認為我不務正業。但許多年前退休後,我何來正業呢?即使原有正業,玩,始終是老幼咸宜的,要玩味的應該是玩什麼,怎麼玩,玩的態度。我們熟知的英國諺語:All work and no play makes Jack a dull boy,只做不玩,傑克成為悶蛋,這句偶爾出現在小說裡,但我印象最深刻的,還是寇比力克的電影《閃靈》(The Shining),句子重覆出現在作家傑克的打字機上,恐怖,詭異,傑克不單成為悶蛋,更變成了瘋子。這話據說很古,早在十七世紀已經相當流行。後來,又有人補充了一句:All play and no work makes Jack a mere toy,說得對,當人只顧玩樂,到頭來自己就成為玩偶了,不是人玩玩具,而是被玩具所玩。
開始寫《我的玩具》的時候,朋友都以為我只會寫兩三個月,玩具再多,也會寫完。結果呢,每周一篇,我寫了兩年多,往往一寫五六篇,然後交朋友發去打字,要不是自覺要變換一下模式,我還可以繼續寫下去,玩下去。家中還收藏了不少玩具可寫哩,例如摩洛哥那七個民族布偶,我自以為是鎮箱之寶;又有半米高的 3D 公仔,是洋娃娃中的精品,因為她是球形關節,用繩索整個穿連起來,結構高難度。此外,總有大小朋友送我新玩具,我精神好了去逛街,也會見獵心喜。
我一位異類朋友花花,十九歲時拋給牠一個乒乓球,還會奮力追打,牠多麼熱愛生命,哪會想到要改變世界。鄰居有一位比我還要大的長者,九十歲了,一頭白髮,常常甩開伴隨她的印傭,一個人跑到說遠不遠說近不近的商場去,去做什麼?打機。她通常花數百元買了籌碼,然後玩一個下午,倦了才回家。我很羨慕她,如果我有她的健康,我會去看電影、逛書店、看球賽。我再推想到,一個健康的城市,它的居民可以自由旅行,去玩對人對己都無害的遊戲,而不受這樣那樣的限制。
感謝洪範出版這麼漂亮的書。
--------------------------------------------
作者簡介
西西
原名張彥,廣東中山人,1937年生於上海,1950年定居香港。
香港葛量洪教育學院畢業,曾任教職,為香港《素葉文學》同人。
1983年,〈像我這樣的一個女子〉獲《聯合報》小說獎推薦獎,正式開始了與台灣的文學緣。
著作極豐,包括詩集、散文、長短篇小說等三十多種,形式及內容不斷創新,影響深遠。
2005年獲《星洲日報》「花蹤世界華文文學獎」,2011年為香港書展「年度文學作家」,2018年獲「紐曼華語文學獎」(Newman Prize for Chinese Literature)。
平裝 / 208頁 / 15 x 21 x 1.04 cm / 普通級 / 全彩印刷 / 初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