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門無量誓願學!」該從哪裡開始學?
「學佛」與「佛學」其實並不衝突?!
從「佛學概論」、「佛教史」的雙重面向
探討中、印佛教各宗派的哲學內涵及其流變
帶領讀者一窺佛教思想堂奧
「正統的」婆羅門教、釋迦牟尼教團到五教十宗
從印度到中國,部派佛教的分裂與演變清楚介紹!
佛教,從印度到中國,不管在教團、戒律、教義等各方面,都有不同的內容發展。作者以佛教概論和佛教史的雙重角度,分析、考查中、印佛教在思想上的發展。概論式的面向,著重在佛教哲學問題的橫面意義,討論了佛教哲學中的各種重大問題。而佛教史的面向,則側重於這些哲學問題在歷史上的縱向發展。二者混用的寫作方式,具有截長補短的功效。本書即是以這雙重面向,討論了中、印佛教各宗各派的哲學內涵,因此它既是佛學概論,也是佛教史。
作者簡介
楊惠南
臺中清水人,1943年生。臺灣大學哲學系退休。曾任現代佛教學會理事長,並於東海大學、文化大學、東吳大學、華梵大學、中華佛學研究所及法光佛教文化研究所兼任。曾開設佛教研究方法、禪宗哲理、天台宗哲學、三論宗哲學、印度哲學和臺灣佛教等課程。
著有下列等書︰
《佛教思想新論》
《當代佛教思想展望》
《龍樹與中觀哲學》
《當代學人談佛教》
《吉藏》
《惠能》
《禪史與禪思》
《禪思與禪詩》
《印度哲學史》
再版說明
序
第一章釋迦的生平及其教團
第一節釋迦在世時的印度思想界
第一項「正統」的婆羅門教
第二項「非正統」的其他教派
第二節釋迦的生平及其教團
第一項釋迦的生平
第二項釋迦的弟子及教團
第二章印度佛教的分期
第一節根本佛教與原始佛教的實效主義
第一項根本佛教的實效主義
第二項原始佛教的實效主義
第三項根本和原始佛教的教理: 四聖諦
第四項根本和原始佛教的教理: 業力與緣起
第五項根本和原始佛教的教理: 從無常觀到無我論
第二節部派佛教分裂的原因
第一項「十事非法諍」與部派的分裂
第二項「大天五事」與部派的分裂
第三項附論:「第三次結集」的傳說
第三節大乘佛教的興起
第一項「窟外結集」與大乘佛教
第二項大乘佛教的特質
第三章印度佛教的派別
第一節部派佛教的再分裂
第一項大眾部的再分裂
第二項上座部的再分裂
第三項說一切有部的基本哲理: 一切有
第四項說一切有部的基本哲理: 多元實在論
第五項說一切有部的基本哲理: 六因四緣
第二節大乘佛教的派別及其中心思想
第一項中觀派及其中心思想
第二項《中(觀)論》的「空」義
第三項瑜伽行派及其中心思想
第四項無著和世親的唯心論哲學
第四章佛教文獻的形成與種類
第一節原始佛教文獻的集成
第二節部派及大乘佛教文獻的集成
第一項部派佛教文獻的集成
第二項大乘佛教文獻的集成
第五章中國佛教的傳入與宗派
第一節佛教的傳入中國
第二節排佛主張和佛教的因應之道
第一項排佛主張的提出
第二項佛教對排佛主張的因應之道
第三節中國佛教的宗派
第一項毘曇宗與成實宗的成立及其中心思想
第二項地論、攝論與涅槃宗的成立及其中心思想
第四節中國佛教的宗派
第一項三論宗與唯識宗的成立及其中心思想
第二項天台宗與華嚴宗的成立及其中心思想
第三項禪宗與淨土宗的成立及其中心思想
第四項密宗和律宗的成立及其中心思想
索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