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百年命運的劇變與滄桑
民國知識分子的希望與悔恨
最會說故事的歷史學家——
史景遷揚名立萬之作
「西方中國研究的里程碑。」——費正清
「史景遷的著作必須劃入《史記》的類別之內,是無可爭議的。」——余英時
★《洛杉磯時報》歷史書獎
★《紐約時報》年度十大非文學類好書
★《中國時報》開卷一週好書
★金鼎獎圖書類最佳翻譯獎
★余英時專文作序.盛讚推薦
這是一本關於中國知識分子的故事,一齣波瀾壯闊的史詩悲喜劇,記錄下一八九五到一九八○年間劇烈變動的中國。從十九世紀末一群維新人士意圖改造清廷,到保皇與革命兩派導致清廷覆亡;從二十世紀初共和政府和軍閥割據的對立,到國民黨和共產黨鬥爭的大悲劇;從二十世紀中國土淪陷與光復,到中國政府激進的農村與文化改造。中國知識分子一方面是激起巨變的原動力,另一方面又被巨變的浪潮一一吞沒。這是中國史上空前絕後的一場悲劇,而在演出過程中又隨時透露出無奈而自嘲的喜劇意味。
史景遷精選少數最有代表性的人物作深入探討,交織成一幅中國精神面貌的整體圖像。其中以康有為、魯迅、丁玲等主線作為貫穿全書的「經」,秋瑾、沈從文、瞿秋白、徐志摩、聞一多、老舍六人則橫插在不同階段,構成了「緯」。在經緯交錯間,還有無數相關人物隨時進進出出,包括無可迴避的政治領導人孫文、蔣介石、汪精衛、毛澤東、周恩來、劉少奇、鄧小平;引領一時風騷的文化領袖鄒容、梁啟超、蔡元培、陳獨秀、李大釗、郭沫若、胡適、梁漱溟、茅盾、林徽音、胡風等;甚至外國訪者如羅素、泰戈爾、蕭伯納等也點綴其間。
書中觸及的每個人物,都有其獨特的生命風貌和生命力量,遠非「集體傳記」所能呈現的;史景遷藉其生花妙筆勾勒他們的人生,著墨知識分子在時代鉅變下,對自我定位的摸索與反省,也讓讀者瞭解一連串不尋常的事件,以及由這些事件堆疊構成的「中國革命」。當這群人物被捲入近代中國百年間的暴力和重生的過程中時,史景遷以歷史文化意涵豐饒的「天安門」之名,穿越一個世紀,召喚出繁花盛開的文人思想與時代精神。
全書命名為《天安門》,說明他已敏銳地察覺到:
天安門廣場的歷史功用正在發生驚天動地的變化,
甚至可以說,他已預見十年以後天安門前的屠殺慘劇。
--余英時
作者簡介
史景遷 Jonathan D. Spence
一九三六年出生於英國,是國際知名的中國近現代史專家,自一九六五年於美國耶魯大學歷史系任教,二○○八年退休。著作極豐,包括《追尋現代中國》、《雍正王朝之大義覺迷》、《太平天國》、《改變中國》、《康熙》、《天安門》、《曹寅與康熙》、《胡若望的疑問》(以上由時報文化出版)、《大汗之國:西方眼中的中國》(商務)、《婦人王氏之死》(麥田)、《利瑪竇的記憶宮殿》(麥田)。
譯者簡介
溫洽溢
政治大學東亞研究所博士,現任教於世新大學,譯有《追尋現代中國》、《雍正王朝之大義覺迷》、《改變中國》、《康熙》、《天安門》,校譯《太平天國》。
余英時序
繁體中文版序
序
第 一 章 鼓天下之氣
第 二 章 願景與暴力
第 三 章 徬徨
第 四 章 遠處的天空
第 五 章 餓鄉
第 六 章 贊美涅槃
第 七 章 誰家的小孩兒
第 八 章 叫醒了春
第 九 章 告別世界的一切
第 十 章 難胞
第十一章 整風
第十二章 新秩序
第十三章 變節者的喧嘩
參考書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