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離歲月:抗戰中的中國人民(BCB0232)

作者:黛安娜‧拉里
Diana Lary
譯者:廖彥博
出版社:時報文化
出版日期:2015年12月04日
定價:450 元
ISBN:9789571364766
時報
優惠售價
NT$347~384
商品編號: 9789571364766
供貨狀況: 尚有庫存
  • 規格
  • 此商品參與的優惠活動

    加入最愛
    商品介紹
    白先勇教授 選書‧導讀
     
    本書的重大意義,更在於她能撇開戰爭的表象,
    而直接切入戰時中國社會的深層,
    接觸到中國人民流離失所、家破人亡的深重苦難。
    三千萬人的死亡,對她來說不只是一個冷冰冰的研究數字,
    而是中國歷史上一場血淋淋的大悲劇。
    ──白先勇
     
    八年抗日戰爭(一九三七至四五)是中國歷史上最動盪、混亂的時期之一。這是個勇氣與犧牲的年代,也是個受難和損失的時代。
    這場戰爭的規模,和它帶來的犧牲之慘烈,全都空前而巨大,幾乎難以用筆墨描述。
    這場戰爭同時也改變了中國社會的面貌,讓它成為革命的溫床。
    ──戴安娜‧拉里(Diana Lary)


    《流離歲月:抗戰中的中國人民》一書聚焦八年抗戰,其規模空前巨大且冗長,日軍採高壓的戰略,大舉屠殺平民,與中國初期越挫越勇的民族性兩相衝突,使中國在物質與精神皆受到巨大的破壞,大批難民開始流亡。為了生存,個人、親族、社會的道德羈絆嚴重斷裂,相互背叛。作者重新審視這段時期,將戰爭放在社會變遷的中心位置,指出長期的動盪不安,對社會所形成的後遺效應,是難以估計的。

    「文革的暴行正是八年抗戰動盪之下的結果,這場戰爭結束不過才二十年,文化大革命於焉展開。戰爭時期對中國社會造成暴力與分裂破壞,隨之而來的是動盪的一九五○年代,導致了社會解體和分裂,使得人們得以輕易的相互殘殺。」作者戴安娜說。

    《流離歲月:抗戰中的中國人民》一書聚焦八年抗戰,其規模空前巨大且冗長,日軍採高壓的戰略,大舉屠殺平民,與中國初期越挫越勇的民族性兩相衝突,使中國在物質與精神皆受到巨大的破壞,大批難民開始流亡。為了生存,個人、親族、社會的道德羈絆嚴重斷裂,相互背叛。作者重新審視這段時期,將戰爭放在社會變遷的中心位置,指出長期的動盪不安,對社會所形成的後遺效應,是難以估計的。

    戴安娜教授從記憶研究、創傷理論的視角切入,站在抗日浩劫的中心處,凝視受苦難的人們,重新理解社會的變動和歷史的弔詭。她指出,不記的過往是有危險的,對過往的無知會帶來重蹈過去錯誤與暴行覆轍的危險。這同樣也意謂人們無法正視、承認過往造成了什麼樣的傷害,或是去糾正、補償這樣的損失。

    回到八年抗戰,本書銘刻逐漸被人們遺忘的記憶,為人性的暗影,互信感的喪失做最強而有力的解釋與辯護。作者在本書中亦提出,中國共產黨在抗戰時只是一小群屢遭痛擊的餘黨;抗戰後,卻在物質與精神的廢墟中,建立了新的社會。戴安娜說,「文革的暴行正是八年抗戰動盪之下的結果,這場戰爭結束不過才二十年,文化大革命於焉展開。戰爭時期對中國社會造成暴力與分裂破壞,隨之而來的是動盪的一九五○年代,導致了社會解體和分裂,使得人們得以輕易的相互殘殺。」

    推薦人
    呂芳上 國史館館長,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兼任研究員
    劉維開 國立政治大學歷史系教授

    規格說明

    開本:25開/平裝/356頁

    運送方式
    已加入購物車
    網路異常,請重新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