帝國與文明:政治思想的全球轉向

作者: 曾國祥, 劉佳昊, 梁裕康, 賴芸儀, 陳禹仲, 陳正國, 陳嘉銘, 陳建綱, 周家瑜, 沈明璁, 葉浩, 許家豪, 蕭高彥, 萬毓澤
出版社:聯經出版公司
出版日期:2022/04/07
定價:580元
聯經 從格勞秀斯到馬克思 以13位思想大家之眼,看近代歐洲帝國與政治思想的歷史全景。
優惠售價
NT$459~507
商品編號: 9789570862454
供貨狀況: 尚有庫存
  • 規格
  • 此商品參與的優惠活動

    加入最愛
    商品介紹

      從格勞秀斯到馬克思

      以13位思想大家之眼,看近代歐洲帝國與政治思想的歷史全景。

     

      ▍探討帝國與文明的悖論

      帝國與文明這兩大主題,自15世紀歐洲列強著眼世界的劇變時代起始,始終是與現代政治發展並行的核心悖論。在邁向帝國化、全球化的過程中,人們的思想如何彼此激辯,又如何與現實碰撞呢?

     

      《帝國與文明》試圖透過哲學、歷史的雙重視野,循全球政治思想的多重時空軸線,深入探索「帝國與文明」這兩個理念,在歷史實踐過程中激發的理論爭議、現實難題,由跨文化的角度,論述西方文明為軸心的世界秩序以及普遍價值,兼具哲學與歷史縱深。

     

      ▍7大主題,定義時代的13位思想家

      為了準確追索在時代脈動中的文明與政治、世界秩序與普遍價值的流變,《帝國與文明》以格勞秀斯、霍布斯、洛克、盧梭、亞當•斯密、康德、柏克、孔多塞、邊沁、黑格爾、托克維爾、彌爾、馬克思等13位橫跨英、法、德三大政治哲學傳統的思想家為核心,並透過7大主題的聚焦:自然法的詮釋、商業社會、對人文主義的批判、理性法則的求索、自由帝國主義、帝國論述的轉向、全球資本帝國,來看個人價值與人性想像、民族與國家、歐洲精神與世界歷史之間的複雜關係。

     

      ▍立足東亞,看「全球轉向」

      《帝國與文明》以東亞學者視角為立足點,呼應英美思想界的「全球轉向」,除了意欲重新檢視近代歐洲政治與思想的文化、歷史影響,探尋型塑現代政治與價值的關鍵,更期待能拋磚引玉,開拓華語政治思想研究的新視界。


    作者簡介

     

    主編/曾國祥   中央研究院人文社會科學研究中心研究員

     

    主編/劉佳昊   國立臺北大學公共行政暨政策學系助理教授

     

    曾國祥   中央研究院人文社會科學研究中心研究員

     

    劉佳昊   國立臺北大學公共行政暨政策學系助理教授

     

    梁裕康   中國文化大學政治學系教授

     

    賴芸儀   國家海洋研究院海洋政策及文化研究中心副研究員

     

    陳禹仲   中央研究院人文社會科學研究中心助研究員

     

    陳正國   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研究員

     

    陳嘉銘   中央研究院人文社會科學研究中心副研究員

     

    陳建綱   國立政治大學政治學系副教授

     

    周家瑜   國立政治大學政治學系副教授

     

    沈明璁   中央研究院人文社會科學研究中心博士後研究

     

    葉 浩   國立政治大學政治學系副教授

     

    許家豪   國立中山大學西灣學院助理教授

     

    蕭高彥   中央研究院人文社會科學研究中心特聘研究員

     

    萬毓澤   國立中山大學社會學系教授

     

      (依文章先後次序排序)

     


    目錄

    導論 在帝國主義之前 曾國祥、劉佳昊

      

    01帝國殖民與霍布斯 梁裕康   

    舊教-湯瑪斯式的殖民觀  

    新教-奧古斯丁式與伊莉莎白時期及詹姆士時期的殖民觀  

    霍布斯、開溫第士家族與維吉尼亞公司

    霍布斯論征服 

    結語

     

    02格勞秀斯《論捕獲法》之政治論述發展 賴芸儀

    前言

    尼德蘭獨立運動與格勞秀斯政治論述的發展

    《論捕獲法》內的政治論述建構 

    聖地牙哥號、聖卡特琳娜號兩案的影響  

    國家意志:為貿易發起正義戰爭  

    貿易自由:為建國與諸國達成同盟 

    結語 

      

    03洛克:反奴隸的政治社會 陳禹仲  

    洛克的自由主義?   

    洛克與殖民批判  

    洛克與政治性   

    政治社會與規範情境   

    結語 

      

    04亞當.斯密的帝國論述及其背景 陳正國 

    導言 

    斯密論現代歐洲帝國的發生  

    巴本的帝國論:貿易、人民與國家  

    巴本、戴夫儂與政治經濟學帝國論  

    斯密的帝國論述 

    帝國正義與大英帝國的十字路口

    結語

     

    05文明帝國vs.野蠻帝國:從社會情感觀點重建柏克的全球政治思想 曾國祥   

    導言 

    社會情感:基本觀點 

    社會情感:政治論述 

    文明帝國:追索全球正義

    野蠻帝國:對帝國暴政的批判

    結語

     

    06「自然非群性」的盧梭變奏:從共和帝國主義到共和邦聯 陳嘉銘

    人文主義的戰爭思想與人的「自然非群性」

    初探「自然非群性」:四種自然狀態

    再探「自然非群性」:盧梭的思考與利用

    共和國間的「自然非群性」:第五種自然狀態 

    結語 

     

    07蹣跚徒行於荒野與田園之間:論邊沁的文明觀 陳建綱

    研究緣起:約翰.彌爾是否誤解了邊沁

    進步與改革是不同文明的共同課題 

    務實的法律完善論 

    結語:公眾啟蒙的未竟之路 

     

    08「帝國主義的後設敘事?」:康德論文化、文明與世界公民法權 周家瑜   

    導論

    康德論世界公民法權:歐洲對外帝國主義式擴張如何違反普遍的友善?   

    結語

     

    09天真的孔多塞?反思孔多塞的帝國思想 沈明璁 

    前言:天真的孔多塞? 

    一元論的孔多塞:柏林的觀點 

    自然主義、進步與文明 

    優越感的帝國主義的孔多塞:珍妮佛.皮茲的觀點 

    具多元論色彩的孔多塞? 

    追求不正義的孔多塞:帝國主義? 

    結語:另個角度看《進步》與孔多塞

     

    10自由主義式帝國主義作為提升人類文明的政治工程:彌爾的國際政治思想及其當代意涵 葉浩

    前言 

    文明概念與大英帝國的天命 

    性格學與社會進步的定理  

    干預的條件,以及雙方的意願與意志

    代議政府作為「最好的」體制,及其批評 

    結語 

     

    11托克維爾論東方文明中的專制主義 許家豪 

    緒論 

    社會條件的平等:專制與民主 

    文明發展的進程與「必要性」 

    關於東方文明與專制帝國的思想史簡史

    托克維爾眼中的東方文明、專制主義與停滯的帝國 

    結語:拒絕對人類絕望

     

    12黑格爾論市民社會、國家、民族與帝國 蕭高彥

    前言:黑格爾與國家祕思

    《法哲學原理》中的市民社會與國家 

    黑格爾的中介政治論:以等級概念為例 

    文明、帝國與歷史辯證

    結語:從國家理性到理性國家

     

    13帝國的邊界:再論馬克思 萬毓澤 

    通過MEGA2,回到馬克思

    帝國內與外(一):對《倫敦筆記》的「中間考察」

    帝國內與外(二):「棉花帝國」下的美國資本主義與奴隸制 

    帝國內與外(三):南北戰爭與國際主義

    結語
     

    參考文獻 

     

    規格說明

    平裝 / 584頁 / 14.8 x 21 x 3 cm / 普通級 / 單色印刷 / 初版

    運送方式
    已加入購物車
    網路異常,請重新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