聖明極盛之世?:明清社會史論集

作者:徐泓 出版社:聯經 出版日期:2021/07/08 定價:680元 ISBN︰9789570858280
聯經
優惠售價
NT$538~594
商品編號: 9789570858280
供貨狀況: 尚有庫存
  • 規格
  • 此商品參與的優惠活動

    加入最愛
    商品介紹

    晚期傳統中國社會的明清時代,
    是中國社會進入近代的前夕,
    也是中國社會發展的過渡期。
    社會性質非常複雜,
    社會發展不平衡,新舊雜陳,
    發展與守舊並生,繁榮與貧困共存。


      以縱向時間論,明清社會一方面有其不同於前代的發展,呈現出變的新顏;一方面又有與前代没什麼不同的堅持,維持著不變的舊貌。

      以橫向空間論,在同一時間內,不同的空間有不同的情況。全國有些地區,突破前代而有新發展,有些地區卻仍停滯而無進展。有些地區,城鄉社會繁榮,風氣奢靡;有些地區連城市社會都仍貧窮,風氣淳樸,遑論鄉村了。

      要評價明清社會的歷史地位相當困難,有的史家認為明清是近代中國衰落的源頭,是中西歷史消長的關鍵。有的史家則認為明清社會具備早期近代社會發展的因素,比同時代的世界其他地區來得進步和繁榮。

      《聖明極盛之世?:明清社會史論集》書名乃借用宋應星「聖明極盛之世」的論斷加一問號而成,全書從社會經濟發展與社會風氣變遷、婚姻與家庭、移民與人口變遷、社會階層化與社會流動等幾個角度,來試圖論述明清社會的複雜性。

     

    作者簡介

    徐泓


      1943年12月25日生,福建建陽人,臺灣大學歷史系文學士、文學碩士及國家文學博士。現任暨南國際大學榮譽教授、廈門大學終身講座教授。曾任臺灣大學歷史系教授兼系主任、藝術史研究所創所所長,香港科技大學歷史學講座教授兼人文學部創部部長及人文社科院署理院長,暨大歷史學系創系主任、教務長及代理校長,東吳大學歷史系教授,南開大學歷史學院講座教授、中國明代研究會理事長,中研院史語所學術委員,中華奉元學會創會理事長。已發表明清鹽業、社會風氣、史學史,明代婚姻與家庭及國內大移民與城市,清代臺灣自然災害等論著九十餘種、會議論文一百二十餘篇,學術評論三十餘篇與歷史普及讀物三十餘篇,近著有《何炳棣著〈明清社會史論〉譯注》(2013)、《二十世紀中國的明史研究》(2016)、〈「新清史」論爭:從何炳棣、羅友枝論戰說起〉(2016)、〈「中國資本主義萌芽」研究範式與明清經濟史研究〉(2018)、〈明朝國號「大明」 的緣由及意義〉(2019)及〈龍德而隱:一代大儒愛新覺羅毓鋆老師〉等。

     

    目錄

    序言一    陳支平
    序言二    讀徐泓先生《明清社會史論集》感言 常建華7
    代序        研究明清史的學與思
    前言        《聖明極盛之世?》解題
    第一章    幸生聖明極盛之世:十六、七世紀中國的社會與經濟
    第二章    明代社會風氣的變遷:以今江浙地區為例
    第三章    明代後期華北商品經濟的發展與社會風氣的變遷
    附錄        萬曆四十三、四年山東饑荒與人相食史料
    第四章    明清福建社會經濟的發展與社會風氣的變遷
    第五章    明代婚姻制度
    第六章    明代家庭的權力結構及其成員間的關係
    第七章    明初的人口移徙政策
    第八章    明洪武年間的人口移徙
    第九章    明永樂年間的戶口移徙
    第十章    羅香林教授對中國移民史研究的貢獻:讀〈中國族譜所見之明代衛所與民族遷移之關係〉
    第十一章        明代灶戶階層分化與鹽業生產型態的變遷
    第十二章        重論明代向上社會流動:何炳棣《明清社會史論》譯注及其後續研究
    後記

    規格說明
    • ISBN:9789570858280
    • 叢書系列:聯經評論
    • 規格:平裝 / 608頁 / 17 x 23 x 3.6 cm / 普通級 / 單色印刷 / 初版
    • 出版地:台灣
    運送方式
    已加入購物車
    網路異常,請重新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