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顆石頭就是一堵牆:從圖坦卡門到納斯卡線,考古學的故事

作者: 艾瑞克.克萊恩
原文作者: Eric H. Cline
譯者: 黃楷君
出版社:臺灣商務
出版日期:2025/03/18
語言:繁體中文
台灣商務
優惠售價
NT$490~540
商品編號: 9789570536126
供貨狀況: 尚有庫存
  • 規格
  • 此商品參與的優惠活動

    加入最愛
    商品介紹

    內容簡介

      ★三度獲得聖經考古學會「考古學最佳流行書籍」獎(2001年、2009年和2011年)

      ★備受好評的《時光出土:考古學的故事》重版再發!

     

      ● 「你怎麼知道你挖的東西有多老?」「神秘的圖坦卡門是如何發掘出來的?」「石器陶器或骨骸如何判斷有多老呢?」「那些古老的東西為什麼還能留到今天沒有灰飛煙滅?」最有趣、重大的考古傳奇故事,在此書一一揭秘!

     

      「三顆石頭就是一堵牆」是出自考古學的打趣格言:「一顆石頭只是一顆石頭,兩顆石頭卻成一個遺跡,三顆石頭成為一道牆壁,四顆石頭成為一棟建築,五顆石頭成為一座宮殿。」考古就是這麼值得期待。

     

      ● 本書是「最受歡迎的考古學圖書獎」得主傾力之作,擁有30年資歷的考古學者艾瑞克.克萊恩,告訴你第一手考古實況,並以豐富細膩的插圖協助讀者進入考古情境。

     

      這是一本適合所有年齡層的考古人類學入門著作,從少年到成人和退休人士都能閱讀。過去幾十年來的考古學重大進展,如衣索比亞發掘的早期人猿骸骨「露西」、坦尚尼亞三百六十萬年前的腳印;法國肖維岩洞的史前藝術;土耳其的烏魯布倫沈船(內含大量青銅器時代的物件);土耳其世界最古老的哥貝克立石陣神廟,和加泰土丘新石器時代遺址的新挖掘成果;中國的兵馬俑;阿爾卑斯山脈的冰人奧茨;以至於秘魯的莫切文明(Moche),和許多其他的新發現,都涵蓋在此書中。

     

      本書由擁有三十多年發掘經驗的考古學家埃里克.克萊恩(Eric H.  Cline)撰寫,透過帶領讀者參觀主要考古遺址,追溯了考古學從業餘愛好者到當今尖端科學的歷史。克萊恩生動地講述了這些挖掘背後的人物,包括挖掘特洛伊的前商人海因里希.施利曼和瑪麗.利基,他們的發現增進了我們對人類起源的理解。從赫梯人和米諾斯人到印加人、阿茲特克人和莫切人,過去的民族和文明的發現都以生動的細節呈現。一路上,這本書解決了考古學家最常被問到的問題:你怎麼知道在哪裡挖掘?挖掘工作實際上是如何進行的?你怎麼知道某樣東西有多老了?誰可以保留找到的東西?讓足不出戶的讀者都深入人類學的勝境。

     

      《三顆石頭就是一堵牆》帶領讀者從十八世紀的開創性發掘到今天令人興奮的新發現,生動而重要地介紹了考古學的故事。如,1922年,霍華德.卡特第一次凝視圖坦卡門的墳墓,唯一的光亮來自他手中的蠟燭。當其他人要求他講述在墓門上開的小洞看到的東西時,這位埃及古物學家給出了著名的回答:「我看到了奇妙的東西。」卡特的驚人發現只是《三顆石頭就是一堵牆》中講述的眾多引人入勝的故事之一。
     

    好評推薦

     

      國立清華大學人類學研究所副教授兼所長/邱鴻霖

      PTT馬雅人(Mayaman)/蔡佾霖

      中興大學歷史系助理教授/游逸飛

     

    好評推薦

     

      「在這部最新又饒富趣味的考古學入門書中,世界一流的考古學家艾瑞克‧克萊恩讓人一窺面紗之下神祕莫測、興奮刺激的考古學世界。讀者不必踏出家門,就能認識世界各地的著名遺址與發現,學會如何尋找、挖掘古代遺物。」――坎蒂達‧莫斯(Candida Moss),《迫害的神話:早期基督教徒如何發明殉難故事》作者

       

      「極其好讀……一些讀者或許會突然想要衝出門去,拿上鐵鍬和鏟子,朝向一個土丘或者垃圾堆。」——《華爾街日報》

     

      「在過去的兩個世紀,考古學已經成為人類最偉大的學科之一。它不斷拓展著人類對歷史的認知,以及我們對人類多樣性的了解。克萊恩是這個卓越領域的領導者,並且他懂得如何把故事寫得準確而歡樂,這也是讀者之幸。」――羅伯特.福爾德,《國家郵報》

     

      「這本書會拉著你的手,帶領你展開橫跨全球的旅程,探索魔力考古之謎。你將會認識著名考古學家、探訪傳奇遺址、看見使用新興技術的最新發掘。考古學充滿了「美妙的東西」,而本書作者是最傑出的考古說書人之一,是你必不可少的一本書。」――莎拉‧帕卡克(Sarah Parcak),任教於伯明罕阿拉巴馬大學、2016年TED大獎得主

     

      「艾瑞克‧克萊恩引領讀者踏上穿越考古史的驚奇之旅,彷彿讓我們化身考古學家親身參與從古至今那些偉大的發掘時刻。對於那些好奇想要更了解考古學的人,這本書是絕佳的入門,同時對於那些終身投入的發掘者──他們肩負揭露、維護、保存我們過去歷史的人類使命──也是一部深具意義的著作。」――卡菈.庫尼(Kara Cooney),《終將成王的女人:哈姬蘇在古埃及的崛起》作者

     

      「本書是由經驗豐富的考古學家描述這個領域「最偉大的成功案例」,節奏輕快、引人入勝,無論是何種背景的讀者都會深深著迷。」――裘蒂.馬格內斯(Jodi Magness),《聖地考古學》作者

     

    作者介紹

    作者簡介

     

    艾瑞克‧克萊恩 (ERIC H. CLINE)博士

     

      艾瑞克.克萊恩是古希臘羅馬研究及人類學教授,是喬治華盛頓大學國會考古學院(Capitol Archaeological Institute)院長。他是國家地理探險家、富布賴特學者、蓋蒂學者和NEH 公共學者,擁有達特茅斯大學、耶魯大學和賓夕法尼亞大學學位,是一位活躍的田野考古學家,在以色列、埃及、約旦、塞浦路斯、希臘、克里特島和美國擁有超過30 個季節的發掘和調查經驗,包括共同導演拍攝以色列米吉多(《聖經中的世界末日》)。他的著作《公元前1177 年:文明崩潰之年》一書獲得美國東方研究學院2014 年「南希·拉普最佳通俗圖書獎」,該書還被考慮角逐普利茲獎,並於2014 年再次獲得同一獎項。

     

      2018年,他以著作《三顆石頭就是一堵牆》一書獲獎,並三度獲得聖經考古學會「考古學最佳流行書籍」獎(2001年、2009年和2011年)。他是 20 多本書的作者或編輯,這些書籍已被翻譯成 19 種語言,逾百篇學術文章和多門錄製的講座課程。他先前專門為大眾撰寫的主要書籍如下:《哈米吉多頓之戰:從青銅時代到核子時代的米吉多和耶斯列山谷》(2000); 《耶路撒冷被圍困:從古代迦南到現代以色列》(2004); 《從伊甸園到流亡:揭開聖經之謎》(2007);《公元前 1177 年:文明崩潰之年》(2014 年;2021 年修訂); 《三顆石頭就是一堵牆:從圖坦卡門到納斯卡線,考古學的故事》(2017) 以及《公元前 1177 年之後:文明的生存》(2024 年)和原作的圖解版本《公元前 1177 年:文明崩潰年度圖解史》(2024 年,由格林尼斯.福克斯繪製)。

     

    譯者簡介

     

    黃楷君

     

      曾任出版社編輯,現為英中書籍譯者、文字工作者。譯有《穆罕默德:宣揚謙卑、寬容與和平的先知》、《原始富足》等書,並曾合著《吹過島嶼的歌》。大學主修阿拉伯語文,大三那年到埃及進修阿拉伯語。她在當地深刻感受到伊斯蘭文化的美好,並得到女性主義的啟蒙,視埃及為第二故鄉。

    目錄

    引言  一隻石化猴爪
    序言  「美妙的東西」:圖坦卡門與他的陵墓
    第一部    早期的考古學與考古學家
    第一章 在古義大利歸於塵土
    第二章 掘出特洛伊
    第三章 從埃及到永恆
    第四章 美索不達米亞的謎團
    第五章 探索中美洲叢林
    挖深一點,之一  你怎麼知道要挖哪裡?

    第二部  非洲、歐洲與黎凡特:從早期原始人到農人
    第六章 發掘我們最古老的祖先
    第七章 肥沃月彎最早的農夫

    第三部  發掘青銅器時代的愛琴海
    第八章 揭露最初的希臘人
    第九章 發現亞特蘭提斯?
    第十章 海底的魔力

    第四部  揭露古典時期
    第十一章 從擲鐵餅到民主制度
    第十二章 羅馬人曾為我們做了什麼?
    挖深一點,之二  你怎麼知道要怎麼挖?

    第五部  聖地與更多地方的發現
    第十三章 發掘哈米吉多頓
    第十四章 聖經出土
    第十五章 馬撒達謎團
    第十六章 沙漠之城
    挖深一點,之三  這東西有多老,又為什麼能留存至今?

    第六部  新大陸考古學
    第十七章 沙中的線條,空中的城市
    第十八章 巨頭、羽蛇神與金雕
    第十九章 潛艇與殖民者;金幣與鉛彈
    挖深一點,之四  找到的東西你可以自己留著嗎?

    結語  回到未來
    致謝
    參考書目
    註釋

    規格說明

    平裝 / 504頁 / 17 x 22 x 2.5 cm / 普通級 / 單色印刷 / 初版

    運送方式
    已加入購物車
    網路異常,請重新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