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幻「黃金時代」最神秘的作家
史稱「滲透顛覆教戰手冊」的典範
一隻黃蜂就能夠顛覆一整個星球
一九五○年代的科幻傳奇經典在八十年後更怵目驚心
啟發我們的想像,如果極權國家要滲透自由民主世界
他們最可怕的武器會是什麼?是暗殺、爆破……
還是用假消息瓦解民心、滲透國會毀滅民主……
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英國海軍情報部門有一個神秘的「XX小組」,招攬特殊人才構思各種匪夷所思的策略,用來顛覆各個軸心國。
所謂的特殊人才,就是小說家,其中一個就是著名的伊恩佛萊明(Ian Fleming)。佛萊明隸屬於歐洲小組,他的構想有一部分真的被採用,不過也有些構想因為難以執行,後來就被他寫成了一系列「007」小說。
另一個小說家,就是艾瑞克法蘭克羅素,他負責遠東小組,準備對付日本人,但日本離英國太遠,威脅遠不如德國,所以他的構想都沒被採用。於是,戰爭結束十年後,他把當年的構想寫成了《黃蜂》。
地球與天狼星聯盟的戰爭已經持續將近一年,卻始終無法徹底戰勝。地球人的科技比天狼星聯盟先進,但天狼星的人口和資源比地球多十二倍,如果戰爭再拖下去,對地球非常不利。地球當局為了扭轉這種劣勢,決定徵召一名特務滲透進敵人的星球進行心理作戰,徹底瓦解敵軍的武力。
這位特務名叫莫瑞,是在天狼星出生的地球人,通曉天狼星語,是這項任務的絕佳人選。
徵召當天,情報部主管拿出一疊文件給莫瑞看。那是幾篇新聞報導。
第一篇報導的內容是發生在羅馬尼亞的一件惡作劇。有個人站在馬路上出神的看著天空,偶爾發出驚嘆說:「藍色的火焰!」很多人感到好奇,也站到他旁邊看。於是人群越聚越多,最後變成人山人海。警察拚命想驅散人群,但結果卻適得其反。記者趕到現場大肆報導,恐慌蔓延的範圍高達五百平方公里,但最初引發事件的人卻很識相,早就悄悄溜走了。
第二篇報導的內容是兩個殺人犯逃獄,偷了一輛車開了將近一千公里之後就被逮捕,重獲自由的時間只有短短十四個小時。
第三篇報導詳細描述了一場車禍,三人當場死亡,唯一的倖存者身受重傷,九個小時後也死了。
這些報導看似無關緊要,卻是整個行動的精髓。
在第一篇報導裡,那個羅馬尼亞人什麼都沒做,就只是盯著天空喃喃自語。結果政府當局竟然被他搞得雞飛狗跳。這顯示了:在某些特定的情況下,某個行動就足以造成巨大到完全不成比例的影響。
至於那兩個逃犯,他們也沒做什麼,只不過是搶了一輛車拚命開,一直開到沒油最後被逮捕。不過,在那十四個小時裡,為了追捕他們,警方的動員非常驚人,幾十架飛機直升機,一百多輛警車,數不清的電話無線電通話。而耗費的人力更可怕,除了警察,還有大批志願的民眾和國民警衛隊,加起來總共兩萬七千人,範圍遍及三個州。
最後這場車禍,重傷的人還沒斷氣之前及時說出了真相。車子高速行駛的時候,有隻黃蜂從窗口飛進來,在開車的人面前飛來飛去,結果車子就失控了。一隻黃蜂的重量還不到十五公克,比起人類,形體和力量渺小得微不足道,然而牠卻害死了四個人,把一輛巨大的汽車變成一堆廢鐵。
這些事件恰恰彰顯出滲透破壞的可怕威力。一個人就能夠顛覆一整個政府,兩個人就能夠把兩萬五千人耍得團團轉,或者,一隻小小的黃蜂就搞死了四個相對巨大的人類,連帶毀掉一台龐大的機器。也就是說,只要找對了人,而那個人在恰當的時機、恰當的地點,在牆上寫下恰當的字眼,那麼,光是用一支小小的粉筆就足以癱瘓一整個師的部隊。
因此,特務的代號就是「黃蜂」。
抵達天狼星後,莫瑞進行顛覆的第一步,就是嗅嗅當地的民意氣氛,探索這裏的輿論傾向,找出民眾的心理弱點,然後……
作者簡介
艾瑞克法蘭克羅素 Eric Frank Russell (1905-1978)
1938到1946這段期間,史稱科幻的「黃金時代」。雖然有學者認為一九五○年代才是真正的「黃金時代」,但毫無爭議的是,創造黃金時代的人,是約翰坎伯(John W. Campbell),而他主編的雜誌《驚異科幻》(Astounding Science Fiction)正是「黃金時代」的核心。艾西莫夫曾經形容約翰坎伯是「科幻小說史上最巨大的力量」。
坎伯的《驚異科幻》匯集了當時最優秀的作家,主宰了科幻小說的發展方向,將科幻小說推向前所未有的境界。許多頂尖的科幻大師都是這個時期誕生的,其中最有名的就是艾西莫夫和羅伯海萊恩(Robert A. Heinlein)。艾西莫夫是最典型的「坎伯金童」,而海萊恩則是坎伯手下的頭號大將。但令人意外的是,坎伯晚年曾經表示,他生平最愛的作家是英國的艾瑞克法蘭克羅素。
然而,如此深受坎伯器重的作家,羅素的一生卻像是一團謎。遍尋科幻史籍,有關他的生平資料少得可憐,只知道他一九○五出生於英國,父親是軍事學院的教官,經常變換駐地,所以他從小就隨著家人到處遷移,最遠甚至到過埃及,而他接受的教育也是混雜零亂。後來他當過兵,也做過許多平凡無奇的工作,像是接線生,品管員,文件起草員,製圖員,還在一家工程公司當了好幾年的技術員,而就在那幾年,一連串的機遇把他引導到科幻的世界。一九三七年,他在《驚異故事》(Astounding Stories)上發表了生平第一篇小說,後來又接連發表了幾篇,逐漸受到當時剛接任主編的約翰坎伯的賞識。一九三九年,《驚異故事》改名為《驚異科幻》,而他也發表了第一本長篇小說,從此聲名鵲起,成為「黃金時代」的頂尖作家。
生平的資料如此稀少,主要是因為他終生拒絕接受任何訪問,也從來不寫任何和自己有關的文章,因為他從小對自由就有一種根深柢固的信仰,極端重視個人隱私。
羅素的小說裏並沒有太多科學成分,他真正關注的是人的心理,人的社會,而他故事裏的冒險情節通常不是用來探索浩瀚的宇宙,而是用來探索人類深層的感情。他感興趣的,是人類內心的宇宙。另外,由於他信仰自由,注重隱私,所以小說裏展現出來的,就是對極權專制的深惡痛絕,毫不留情的冷嘲熱諷。
一九五七年的《黃蜂》(Wasp)是他生平的巔峰之作,也是科幻史上的經典。
譯者簡介
陳宗琛
曾譯《奇風歲月》《天鵝之歌》《北與南》《妳一生的預言》《呼吸》《羊毛記》系列等作品。現為鸚鵡螺文化負責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