媲美涂爾幹《社會學方法的規則》、韋伯《社會學的基本概念》
齊美爾「最純」的社會學,就是這本!
⠀
「刺激學院同僚及青年思想的第一流人物。」──Max Weber
「奇特的是,今日的齊美爾對我們來說,似乎既遙遠又親近。」Jürgen Habermas
「社會研究界裡的佛洛伊德。」──H. Stuart Hughes
⠀
身為社會學的奠基者之一,齊美爾(Georg Simmel)面臨的最大挑戰,就是證明社會學應該要成為獨立的學科。他透過一連串有趣的提問,帶領我們進入社會學的世界:為什麼個體和集體的行為邏輯會不同?社會真的只是每個成員特徵的簡單相加嗎?個人與社會之間的矛盾,真的只反映了自利與利他的張力?
⠀
社會學不僅提醒我們個人主義思維的侷限,它還要處理一個棘手的問題:如果經濟、政治、傳播等領域各有專業學科在研究,那麼社會學到底在研究什麼?齊美爾指出,社會學應該關注人與人之間的互動。當這些互動持續進行並產生整體效應時,社會化的過程就發生了。國家、市場或階級等制度,其實都是互動關係定型的結果。由此可知,社會學並非研究剩餘的範疇,而是提供一種強調「關係」和「過程」的方法,因此任何人文社會科學,都能從社會學汲取養分。
⠀
關係論的立足點、對於純粹形式如社交(Geselligkeit)的深究,以及對微觀與心靈層次的重視,使得他的思想在當今的消費社會與網路時代重獲關注。本書作為其晚年的社會學著述,凝聚了其畢生的智慧,更是一本幫助讀者全面理解社會學的經典之作。
⠀
✸本書特色✸
⠀
▌與馬克思、涂爾幹、韋伯並稱社會學理論四大家的齊美爾,在台灣首部非文集類的書籍之繁體中譯本。
▌將社會學視為眾多人文及社會科學的共通基礎,為學科的正統性及獨立性提供獨到見解。
▌前瞻性的理論視角及關懷,使齊美爾成為當代學術及文藝界在探討關係、過程、文化、遊戲、藝術、愛情、人性等主題時,難以繞過的思想家。
▌對社會在微觀及鉅觀層次的整合、對哲學上事實與價值層次的橋接、對心靈與生命層次的關照,使本書具有跨學科的深遠影響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