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位台日韓專業學者】范銘如×吳佩珍×崔末順×紀大偉×陳佩甄×中川成美×高明徹
【八位台日韓著名作家】星野智幸×中島京子×金息×孫洪奎×周芬伶×駱以軍×張亦絢×何致和
──細數疾病、文學與生命政治(biopolitics)的微妙關係
因全球疫情爆發,影響的不僅是身體健康,封鎖的虛擬社會從根本上顛覆了對生活和生命的想像。台日韓三國面臨的疫情,不僅是經濟考驗,更是關於人類如何生存的共同問題。
2023年,國立政治大學台灣文學研究所舉辦了「疾病與文學──台日韓作家研討會」,以「疾病」為主題,邀請多位作家與學者探討「疾病與文學」的交織。將「疾病」視為閱讀策略,觀察「身體」、「心理」、「精神」等疾病,並探討其背後的社會文化隱喻成因──殖民遺產、性別規訓、資本主義勞動、現代化生活等。
本書集結研討會成果,收錄國內外學者的文學與疾病相關論文,並邀請日韓作家分享其創作作品與書寫經驗,共同探究身體、話語如何想像疾病?社會、疾病又帶來什麼樣的群/己距離?
本書特色
「政治大學台灣文學研究所」策劃,15位台日韓專業學者、作家,細數疾病、文學與生命政治(biopolitics)的微妙關係!
=====
作者簡介
范銘如
國立政治大學台灣文學研究所特聘教授
吳佩珍
國立政治大學台灣文學研究所教授
崔末順
國立政治大學台灣文學研究所教授
紀大偉
國立政治大學台灣文學研究所副教授
陳佩甄
國立政治大學台灣文學研究所副教授
中川成美
日本立命館大學文學部日本文學專攻特任教授
(翻譯 木山元彰│國立政治大學台灣文學研究所博士生)
高明徹
韓國光云大學韓國語文學系教授
(翻譯 林筱慈│韓國成均館大學東亞學術院博士)
【作家及與談者名單】
中島京子、何致和、周芬伶、金息、星野智幸、孫洪奎、張亦絢、駱以軍
(以姓氏筆畫排列)
主編簡介
紀大偉
國立政治大學台灣文學研究所副教授
陳佩甄
國立政治大學台灣文學研究所副教授
羅詩雲
國立政治大學台灣文學研究所助理教授
=====
【前言/紀大偉】
【送別最後一段──病.死的她者敘述/范銘如】
一、不只是病人
二、她者的位置
三、見證疾病的書寫意義
四、結論
【戰前台日文學的「結核」書寫與女性形象/吳佩珍】
一、序言
二、結核的「浪漫化」與「感染力」
三、勞動文學與普羅文學中的「結核」書寫
四、台灣新文學的「結核」書寫
五、小結
【疾病的時代徵候──韓國文學中的疾病及其隱喻/崔末順】
一、疾病與文學
二、天花、神經衰弱、梅毒:追求現代與抵抗殖民的政治隱喻
三、心理創傷、痲瘋病、老人癡呆:戰爭記憶與社會壓抑的隱喻
四、新冠肺炎書寫:厭惡的時代徵候
【在身心健全主義底下:戒嚴時期袁瓊瓊小說的「身心障礙」和「家醜身體」/紀大偉】
一、前言
二、家醜身體
三、家醜身體的三種部署
四、身心健全主義底下
五、迎合市場的聳動效果
六、結語:台灣小說和身心障礙的交集
【「反」療癒:《間隙》與《病從所願》中的情感政治與時間性/陳佩甄】
一、治癒的暴力:疾病的情感政治
二、間隙狀態:疾病的「時間性」
三、朝向修復:重思疾病的隱喻
【新冠疫情中的日本文學──作為世界文學的一環/中川成美 木山元彰譯】
【「口述證言」與「記憶感應」:金息和孫洪奎的疾病敘事/高明徹 林筱慈譯】
一、韓國文學如何回應「疾病──社會病理症候」
二、金息:針對殖民主義歷史病痛的慰安婦「口述證言敘事」
三、孫洪奎:疾病的隱喻與「記憶的敘事感應力」
四、期待深入探究COVID-19敘事的出現
【疾病與文學──台日韓作家座談會:身體、話語與疾病想像】
【疾病與文學──台日韓作家座談會:社會、疾病與群/己距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