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灣美術兩百年(上):摩登時代

作者: 顏娟英, 蔡家丘總策畫, 顏娟英, 蔡家丘, 黃琪惠, 楊淳嫻, 魏竹君, 邱函妮等撰
出版社:春山出版
出版日期:2022/04/06
定價:1250元
春山 「不朽的青春」展覽研究團隊再出擊! 用120件作品,講臺灣200年的藝術與藝術家故事。
優惠售價
NT$963~1063
商品編號: 9786269563968
供貨狀況: 尚有庫存
  • 規格
  • 此商品參與的優惠活動

    加入最愛
    商品介紹

    「你有喜歡的臺灣藝術家嗎?」


      面對這個問題,我們往往不知如何回答。這背後當然有許多從教育到歷史上的原因,但其中最關鍵的可能是──我們根本不知道臺灣美術史上有過哪些精采作品和人物。

      鑒於一般大眾長期對於臺灣美術史非常陌生,「不朽的青春」展覽研究團隊決定再出擊,集結兩年多來的研究成果,化身親切導覽,向來訪觀眾述說一個又一個屬於臺灣自己的「藝術的故事」。《臺灣美術兩百年》猶如一場紙上特展,讀者只需翻開書頁便能飽覽從清代到當代,因臺灣而發生的豐富藝術傑作。

      然而光是「看見」作品並不足夠,讀者還必須對於作品產生的脈絡有所認識,才能真正「看懂」作品。因此,本書不同於常見藝術史著重在解析藝術表現形式,更重視描繪藝術家的個人生命歷程與身處時代背景,供讀者參照,以加深對作品的理解。

      《臺灣美術兩百年》也是一個主題性策展,不單純依據年代呈現,而是美術史學者帶著歷史意識與問題意識重新觀看臺灣藝術史上的許多經典作品,使之向外延伸,觸及了傳統與現代、本土與殖民、冷戰與戒嚴、性別、家國想像等多元課題。

      透過上述面向,相信讀者閱畢本書後,當再有人問起:「你有喜歡的臺灣藝術家嗎?」你不只可以輕易給出好幾個答案,還能興高采烈與之分享你喜歡他們的種種理由!

      全書上下兩冊分成十二章,選件共120件(另有補充附圖數十餘),獨立介紹了108位藝術家。各章開頭均有長文導讀,引導讀者進入該章主題。上冊「摩登時代」六章主題依序為:傳統的新生、現代美術與展覽會、描繪地方色彩、都會摩登、戰爭與戒嚴、新時代男與女;下冊「島嶼呼喚」六章則是:山與海的呼喚、冷戰下的藝術弈局、鄉土的回歸、風景與社會、主體性的開展、創造新家園。

      ===

      臺灣是天然物產相當豐饒的土地,有稻米、茶葉、砂糖等,實在是無盡的寶藏。一旦踏入山地,到處都是千古未曾開發的處女林。真是發揮著山紫水明,與天然之美。
      我覺得在富有如此自然美的臺灣,沒有誕生固有的藝術,實在是不可思議的事。親近並成長於這自然美的人們,腦海中不會沒有愛美的心理。──黃土水(〈甘露水〉、〈少女〉胸像創作者)

      ===

      ■上冊「摩登時代」以日治時期最早的現代藝術家為核心,往前追溯清代書畫傳統,往後從殖民現代性,銜接到二戰結束後政權的再次變化。我們會看到黃土水1920年成為首位入選帝展的臺灣創作者,而臺灣在沒有專門美術學校的情況下,一代代美術青年如何藉由留學與參加官方美術展覽會追求夢想。他們的舞臺遍布日本、中國甚至法國,吸取世界與東亞的風潮,展現專屬於臺灣的色彩。然而到了戰後,日治時期的東洋畫與傳統國畫陷入長達三十年的正統之爭,政治的壓迫也使臺灣美術頻受頓挫,走過摩登時代的臺灣美術就此進入另一個階段。(獨家收錄首次翻譯的黃土水1923年〈過渡期的臺灣美術〉一文。)

    本書特色

      ▌結合臺灣不同世代的美術研究者群體之力,以深入淺出的文字,匯整至今的美術研究成果,是奠基在扎實史料基礎上的美術史。

      ▌以公共機構典藏的作品為主,但亦選入重要且不易取得的私人藏品。

      ▌重視藝術家生平、師承與往來關係,把作品與創作者放回當時的時空背景。不只對單一作品與藝術家進行詮釋,更呈現藝術家的群像與時代。

    名人推薦

      ▲ 黃土水說:「出生在這個國家便愛這個國家。」而黑格爾說:「這裡有玫瑰花,就在這裡跳舞吧!」在臺灣政權更迭的歷史洪流裡,藝術家們從來都不是因為擁有自由才創作,而是因為創作才邁向自由。藝術始終是自由價值的展現,追求藝術自由,進而追求作為人的自由,開啟了時代的自覺與自我追尋。《臺灣美術兩百年》,說的是「他們」在這塊土地上以藝術開展的心靈歷史,但其實也是「我們」形塑自我面貌的故事。設若再過兩百年回望,我相信《臺灣美術兩百年》會是臺灣美術史與文化認同重建的重要里程碑,讓我們知道臺灣人如何走過來,又該往何處去尋覓更寬廣的未來。──鄭麗君(前文化部長、青平台董事長)


    作者簡介

    顏娟英   


      哈佛大學藝術史博士。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退休,現任兼任研究員。著作:《臺灣近代美術史大事年表》(1998),《風景心境:臺灣近代美術文獻導讀》(譯著,2001),《鏡花水月:中國古代美術考古與佛教藝術》(2016)。

    蔡家丘

      日本筑波大學人間總合科學研究科藝術專攻博士,國立臺灣師範大學藝術史研究所副教授。研究領域為近代日本美術史、臺灣美術史,近代東亞美術中的交流、旅行活動、超現實繪畫等等。

    黃琪惠

      國立臺灣大學藝術史研究所碩士、博士。論文題目:〈戰爭與美術:日治末期臺灣的美術活動與繪畫風格〉、〈日治時期臺灣傳統繪畫與近代美術潮流的衝擊〉。以臺灣美術史的研究、教學與推廣為人生志趣。

    楊淳嫻

      國立交通大學社會與文化研究所博士。流浪於歷史、哲學、藝術史各領域之間,從事跨領域的研究、書寫、知識推廣等工作。目前為「Bí-su̍t Taiwan美術臺灣」的網站編輯。

    魏竹君

      紐約市立大學研究中心藝術史博士候選人。研究領域為當代藝術中反全球化、跨文化與後國族身分認同議題。

    邱函妮

      日本東京大學人文社會系研究科美術史學博士。現任國立臺灣大學藝術史研究所助理教授。主要研究領域為臺灣美術史、近代臺日美術交流。著有《灣生.風土.立石鐵臣》(2004),博士論文為〈「故郷」の表象:日本統治期における台湾美術の研究〉(2016)。

    張閔俞

      國立臺灣大學藝術史研究所碩士。碩士論文〈追尋時代激盪中的自我:戰後畫家劉耿一與臺灣意識的興起〉曾獲國立臺灣圖書館論文獎佳作。

    石守謙

      美國普林斯頓大學藝術及考古學博士,曾任國立臺灣大學藝術史研究所教授、國立故宮博物院院長。現任中研院歷史語言研究所通訊研究員。著有《風格與世變》(1996)、《移動的桃花源:東亞世界中的山水畫》(2012)。

    呂采芷

      美國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藝術史碩士、博士候選人,研究亞洲近代跨域藝術史。中、日文著作聚焦於林學大、劉錦堂、鹽月桃甫等移域藝術家,探討藝術與以下諸問題之互動關係:異文化接觸、殖民政策、現代化中的傳統等。

    李柏黎

      京都大學美術史碩士。現為雄獅美術總編輯。著有《遺民.深情.劉錦堂》(2009);譯有《原研哉的設計》(2009)、《欲望的教育:美意識創造未來》(2013),《SUBTLE:纖細的、微小的》(2015)、《八個日本的美學意識》(2019)等書。

    林以珞

      國立臺灣大學藝術史研究所碩士。曾任朱銘美術館研究部主任,現任職臺中市立美術館籌備處。研究領域為臺灣美術,因工作而進行臺灣戰後美術的多項田野調查,並策畫雕塑為主的展覽和編輯出版相關書籍。

    林育淳

      國立臺灣大學歷史研究所中國藝術史組碩士。臺北市立美術館退休,現任臺南市美術館館長。著有《蓬萊.大觀.鄉原古統》(2019)、《油彩.熱情.陳澄波》(1998)。

    林柏亭

      中國文化大學藝術研究所碩士,曾任國立故宮博物院書畫處處長、副院長。中華民國博物館學會理事長及顧問。專精中國書畫史及臺灣繪畫史研究。

    高穗坪

      國立臺北藝術大學美術學院美術學系碩士,主修美術史。碩士論文為〈東洋畫到國畫浪潮的應變:跨時代的春萌畫會研究〉。

    郭懿萱

      日本九州大學美術史研究室博士課程。研究領域為近代臺灣藝術史、滿洲國美術、東亞殖民地藝術史。曾發表專文於《デアルテ:九州藝術学会誌》、《アジア近代美術研究会会報:しるぱ》、《雕塑研究》等期刊。

    曾資涵

      國立臺灣大學藝術史研究所就讀中。主要研究領域為中國陶瓷史,臺灣美術史則是生活不可或缺的一部分。碩論題目為〈明末清初景德鎮瓷器之研究──以外銷日本的「祥瑞」瓷為中心〉。

    游閏雅

      臺北人,1994年出生。國立臺灣師範大學藝術史研究所碩士。碩士論文為〈近代日本畫在淡水的發展、傳承與風土詮釋:以畫家木下靜涯與陳敬輝為探討中心〉。

    鈴木惠可   

      日本東京大學總合文化研究科博士。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博士後研究員(2021-22)。研究領域為近代臺日雕塑史。

    謝世英

      澳洲新南威爾斯大學藝術理論博士,國立歷史博物館研究員。研究領域:日治時期臺灣美術、後殖民主義論述、認同理論。著有〈模糊的臺灣認同:解讀陳進之美人畫〉、〈從追逐現代化到反思現代性:日治文人魏清德對臺灣美術的期望〉等專文。


    目錄

    序言|蔡家丘
    總論:臺灣美術史與自我文化認同|顏娟英                   

    第一章 傳統的新生
    導論|黃琪惠
    林朝英,〈觀音菩薩夢授真經〉(林柏亭)    
    周凱,〈青鐙課讀圖〉(黃琪惠)    
    林覺,〈四季山水〉(黃琪惠)
    謝琯樵,〈牡丹〉(黃琪惠)    
    洪以南,〈蘭石圖〉(黃琪惠)    
    呂璧松,〈山水〉(黃琪惠)
    蔡九五,〈九如圖〉(黃琪惠)    
    溥心畬,〈鳳凰閣秋景寫生〉(謝世英)
    張大千,〈廬山圖〉(謝世英)
    余承堯,〈孤峰獨挺〉(李柏黎)
    傅狷夫,〈奔濤捲雪〉(林以珞)
    鄭善禧,〈出牧迎喜〉(黃琪惠)
    陳其寬,〈陰陽2〉(蔡家丘)
    董陽孜,〈臨江仙〉(石守謙)

    第二章 現代美術與展覽會
    導論|蔡家丘
    黃土水,〈甘露水〉(鈴木惠可)
    石川欽一郎,〈福爾摩沙〉(顏娟英)    
    鹽月桃甫,〈萌芽〉(呂采芷)    
    廖繼春,〈有香蕉樹的院子〉(蔡家丘)
    倪蔣懷,〈臺北李春生紀念館(裏通)〉(林育淳)    
    呂鐵州,〈後庭〉(林育淳)    
    陳進,〈合奏〉(謝世英)
    盧雲生,〈梨子棚〉(高穗坪)
    立石鐵臣,〈蓮池日輪〉(邱函妮)    

    第三章 描繪地方色彩
    導論|蔡家丘
    村上無羅,〈基隆燃放水燈圖〉(郭懿萱)
    蔡雪溪,〈扒龍船〉(黃琪惠)
    郭雪湖,〈南街殷賑〉(邱函妮)
    陳植棋,〈真人廟〉(邱函妮)
    黃土水,〈南國(水牛群像)〉(鈴木惠可)
    林玉山,〈故園追憶〉(顏娟英)    
    陳澄波,〈岡〉(邱函妮)
    李石樵,〈楊肇嘉氏之家族〉(林以珞)
    木下靜涯,〈江山自有情〉(林育淳)

    第四章 都會摩登
    導論|蔡家丘
    陳清汾,〈巴黎的屋頂〉(顏娟英)
    劉啟祥,〈畫室〉(顏娟英)
    林之助,〈冬日〉(蔡家丘)
    張啟華,〈旗后福聚樓〉(蔡家丘)
    張萬傳,〈鼓浪嶼風景〉(林育淳)
    楊三郎,〈六館茶行〉(蔡家丘)
    許武勇,〈十字路(臺灣)〉(蔡家丘)
    郭柏川,〈故宮(鐘鼓樓大街)〉(蔡家丘)

    第五章 戰爭與戒嚴
    導論|黃琪惠
    石原紫山,〈達魯拉克的難民(比島作戰從軍紀念)〉(黃琪惠)    
    蔡雲巖,〈男孩節〉(黃琪惠)    
    李石樵,〈市場口〉(顏娟英)    
    蒲添生,〈詩人(魯迅)〉(林以珞)    
    黃榮燦,〈恐怖的檢查-臺灣二二八事件〉(黃琪惠)    
    陳春德,〈北投春色〉(黃琪惠)    
    陳慧坤,〈古美術研究室〉(曾資涵)    
    鄭世璠,〈三等車內〉(張閔俞)    
    廖德政,〈清秋〉(顏娟英)

    第六章 新時代男與女
    導論|顏娟英
    陳植棋,〈夫人像〉(顏娟英)    
    劉錦堂,〈自畫像〉(李柏黎)    
    陳澄波,〈我的家庭〉(邱函妮)    
    李梅樹,〈自畫像〉(張閔俞)    
    陳進,〈悠閒〉(謝世英)
    陳夏雨,〈裸女之六(醒)〉(鈴木惠可)        
    孫多慈,〈沉思者〉(楊淳嫻)    
    席德進,〈紅衣少年〉(蔡家丘)    
    陳敬輝,〈少女〉(游閏雅)    
    嚴明惠,〈男與女〉(楊淳嫻)
    吳瑪悧,〈墓誌銘〉(魏竹君)    
    袁旃,〈我七十歲了〉(顏娟英)

    致謝辭|顏娟英
    選件清單(含參考書目)
    作者簡介

    規格說明

    平裝 / 320頁 / 19 x 26 x 1.6 cm / 普通級 / 全彩印刷 / 初版

    運送方式
    已加入購物車
    網路異常,請重新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