戰爭的根源:兩種地緣政治學的對峙與交鋒

作者: 篠田英朗
原文作者: しのだひであき
譯者: 鄭天恩
出版社:一卷文化
出版日期:2025/04/30
語言:繁體中文
一卷文化
優惠售價
NT$282~312
商品編號: 9786267686058
供貨狀況: 尚有庫存
  • 規格
  • 此商品參與的優惠活動

    加入最愛
    商品介紹

    擺脫左與右的意識形態束縛,改從「地緣政治學」的角度出發

    才是精準掌握世界未來情勢的關鍵

    理解兩種不同地緣政治學的來龍去脈

    才能透視十七世紀至今所有戰爭發生的結構

     

    從古到今,從入門到進階

    一冊通曉地緣政治學的觀點與歷史,理論與實務

    更掌握現代世界產生紛爭的深層結構性因素

     

      「大部分書名有『地緣政治學』的書籍,都僅是各隨己意來討論地緣政治學,既沒有共通點,看起來也是雜亂無章。其實一般人們所稱的地緣政治學,有兩個完全相異的傳統。然而,這兩者與其說是地緣政治學中的學派差異,實際上展現的則是更大、更根本的世界觀對立。本書不只是著眼在這兩種相異的地緣政治學,對雜亂無章的討論進行整理,還要提供足以從結構面,掌握現實世界國際情勢動向的視角。」——東京外國語大學教授 篠田英朗(本書作者)

     

      在這動盪的時局裡,「地緣政治學」日益受到重視,坊間相關書籍也愈出愈多。這個詞乍看可以望文生義,但究其根本,到底什麼才是地緣政治學的核心理念?這套理論又能帶給我們什麼幫助?還有,為什麼每當提到地緣政治學,好像總是跟戰爭連結在一起?《戰爭的根源:兩種地緣政治學的對峙與交鋒》就是為了回應這些疑問而寫的書。

     

      本書強調,「地緣政治學」這一種分析視角,能帶我們注意到環境的地理條件導致了什麼結構性要素,這些結構性要素又容易產生怎樣的傾向,從而形成衝突與紛爭。然而,要能夠精準運用這種視角,就必須梳理「地緣政治學」這一概念辭彙背後頗為複雜的前世今生,才能知曉其內在一貫的邏輯;同時,必須要清晰掌握其脈絡,才能用這個視角看懂十七世紀以降的歐洲戰爭、現代的兩次大戰、冷戰、俄烏戰爭,乃至現下風起雲湧的世界局勢,了解這些對立衝突背後的結構框架及驅動力,進而預想未來。

     

      本書梳理出的歷史脈絡以及兩種地緣政治學觀點,更指出這兩種觀點背後,其實有著更深層的世界觀差異。透過這些,更能幫助我們回過頭來思考,在動盪的局勢中,臺灣究竟應該如何自處?該選擇大海還是大陸?跳脫左派右派的意識形態之爭,地緣政治或許是另一種更合乎現實的思考途徑。 

     

      本書探討的課題包括:

      ●「英美系統」與「歐陸系統」的地緣政治學之決定性差異是什麼?這導致了怎樣的世界觀衝突?

      ● 何謂「心臟地帶」、陸權、海權?何謂生存空間?何謂泛理念?

      ● 為何二戰後,地緣政治學在日本被視為禁忌?

      ● 冷戰結束的探討,為何福山會提出「歷史終結」論?為何杭亭頓用「文明衝突」論抗衡?

      ● 如何從地緣政治學的角度解讀俄烏戰爭?

      ● 中國是什麼樣的國家?什麼是一帶一路?

      ● 我們生存在一個什麼樣的時代?

     

    本書特色

     

      先以學術等級的嚴謹眼光,爬梳地緣政治學領域傳統的理論演變,並整理出其視角的一貫邏輯之後,再以作者獨到的理論見解來詮釋歷史上的戰爭,包括當前的俄烏戰爭與中國崛起。

     

      全書行文簡潔明晰,深入淺出,又附有許多地圖,讓人容易對照。讀完這本書,不僅可以對「地緣政治學」的前世今生有清楚理解,更能明確地得到一種視角,讓讀者得以自行應用,掌握未來情勢。

     

    一致推薦

     

      吳宜蓉|歷史教師、作家 

      巫師地理|地理與國際情勢粉絲專頁

      李文成|Podcast「一歷百憂解」主持人、作家

      李世暉|國立政治大學國際事務學院教授

      福澤喬|「Joel來談日本」粉絲專頁版主

      (依姓名筆畫排列)

     

    規格說明

    平裝 / 208頁 / 14.8 x 21 x 1.3 cm / 普通級 / 單色印刷 / 初版

    運送方式
    已加入購物車
    網路異常,請重新整理